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某些电影论著说:蒙太奇是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这种说法,无论是否准确,但却表明了电影理论家(至少是一个派别)对于蒙太奇在塑造银幕形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视的。蒙太奇这个词,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有构成、装配等含义。移用于电影艺术,作为电影理论术语,相当于镜头的组接、剪辑等意思。  相似文献   

2.
葛金平 《河北学刊》2012,32(4):247-249
中国古典诗词的虚实手法广博而高妙,以多变与和谐织行其间。本文通过化虚为实、由实入虚、避实就虚、虚实相生等四种虚实艺术手法的分析,拿捏这种虚实关系,审度和挖掘蕴涵其中的艺术风采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的意识流理论出自西方 ,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意识流小说在西方取得了极高成就 ,但是意识流无论作为人本身的精神特质 ,或是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意识流技巧在以抒情为特质的诗歌中更容易被充分采用。本文以现代理论观照中国古代作品 ,用比较的方法 ,以大量的事实从逻辑和学理两方面充分证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不但存在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精妙的、相当完备的意识流技巧和意识流形式 ,本文作者将其划分为顺流、环流、向心流、混流等 4种基本形式。中西意识流在创作和理论方面是相同相通的 ,意识流是中西文学的深层问题 ,反映了人类思维和世界文学的某些共同本质。意识流这一概念对清理中国古典文学遗产有着宏观的透视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校教师艾治平同志所著《古典诗词艺术探幽》一书,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本校中文系主任秦牧同志为本书写了“序”。这篇“序”不仅评了这本书,说了著书人,而且谈论了从诗词到整个文艺领域,从著书、出版到阅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人深省;读了之后还令人感到能给人以振兴中华的一股力量。这,也是“艺海”中之一“贝”吧——是闪闪发光的“贝”。我们征得秦牧同志的同意,先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与酒形成不解之缘,并演化为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借助酒的催生、烘托与陪衬,中国古典诗词获得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散发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一南宋词人张孝祥门人谢尧仁在《张于湖先生集序》开首云:“文章有以天才胜,有以人力胜。”研治诗词、同样也有“以天才胜”与“以人力胜”者。“天才”与“人力”两者得兼者则最为理想、而缪钺先生正是一位两者得兼者。 缪先生在《治学琐言》一文中云:“我爱好古典文学出于天性。”  相似文献   

7.
丁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是美丽、高洁、忧郁的象征。自唐代开始,以丁香为题材的作品增多,它作为一种意象也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阈,其审美意蕴和情感、思想内涵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从历代关于丁香的文学作品分析,丁香意象的意蕴是多样性的,有着丰富的人文或社会内涵:或为高洁情趣的象征,独立人格的载体;或借以抒发愁怨、忧伤之情;或烘托恋情等。但是,对丁香意象多义的解读不能忽视其"幽怨"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8.
9.
谭玉明 《船山学刊》2002,(2):110-112
古典诗词风格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自身内在属性。这种内在的属性表现为风格的稳定性、发展性、独特性、多样性和审美性。风格具有稳定性,但并非说诗人的风格一经成熟定型后,就永远不会变化。诗词风格的各种属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听觉意象同视觉意象一样,都是诗人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种种听觉意象作为融合着民族心理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情感意味的艺术意象,它具有类型性、集体共识性、虚拟性、情景性、寓意性、象征性和视觉、听觉综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个体生命所生的忧叹,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有着强烈的生命自主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符合人性要求的美好情感生活的热切向往与不懈追求以及由于社会现实的严酷性所带来的对美好爱情愿望难以实现的怨怒与哀伤。体现了作者的家国命运之悲,以及他们怀才不遇、个人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  相似文献   

12.
张岳伦 《船山学刊》2008,(3):154-156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种情感:即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毛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舍的这种崇高伟大的情感美,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幸福、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词的动态描写,以其多姿多态的构思取向,嬗递着诗词形态建构中的流动意识。本文将动态描写分为意动描写、境动描写、情动描写等三种形式加以分析。并讨论了意动描写使人物心理呈现出深层内涵的意念感悟;剖析了境动描写对物象产生的延宕变化;研究了情动描写通过情态动作,展现特定的心理,使感情更真更浓。动态描写蕴蓄着内涵肌理,推衍着诗画格调,增大了意境形象,强化了构思神韵,叠生自然性灵。动态描写与文人的心理情操、精神人格产生集化、共鸣共振,诗词的意境便具有高深的嬗进,形象便呈现出完美的化境。  相似文献   

14.
从六朝诗看中国古典诗歌结构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题-铺写-反应”的“三部式”结构是六朝诗歌的“定准”结构,其中“铺写”是主体支撑部分;而“对仗”又是“铺写”环节中的关链要素,对仗集中于“三部式”结构中间部分所蕴含的“美学动机”则是利用其独具的工稳对称性,将意象、声律统一进结构之中,建构起一个更具多维空间形态的诗歌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视像之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内在视像”作为一个普遍性的审美范畴来观照和阐释中国古代诗词作品,认为内在视像之美是诗词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谓“内在视像”指作家通过文学语言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可以呈现于读者头脑中的、具有内在视觉效果的艺术形象。从现象学的观点出发,“内在视像”是典型的意向性投射的产物。诗词中的内在视像并非独立的存在,而是与抒情、表意与理念升华等因素合而为一,成为完整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袁敦卫 《船山学刊》2011,(1):157-160
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审美趣味曾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以往的研究一般从文化政治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切入解说成因,而我们试图从“身体经验”这一新的视角予以再诠释。并简要论述“身体经验”在古典悲剧中若隐若现的生长形态,进而触摸中国古典悲剧鲜活的身体质感及其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金坤 《中州学刊》2014,(3):155-161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旧体诗词具有很深的传统古典韵文情结,其诗体主要有集句诗、仿拟诗、打油诗三种,对于中国古典韵文既有外在形式的接受,又有内在意境的汲取,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以及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现代诗歌花园中一株雅婉凄美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文章,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客观事物的工具。用声音发声来表达的是说话,用文字来表达的是写作,也就是文章。自从有竹帛作简,孔子提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以来,文章的使用价值就更明确了。但历代文章家对文章一道,见解却各有不同,有的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相似文献   

20.
从意象看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名噪一时的意象派,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在诗歌上的一个重要表征。本文从“意象”这一审美范畴出发,针对意象营造、遣词造句、绘画性等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同时也指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英汉语法结构的迥异,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