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文化碰撞是文化交流的伴生物.关注文化碰撞必须强调文化自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的速度、频率前所未有,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是空前的.抵制消极文化的侵蚀,强化文化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倡导强化文化批判意识的同时,更需要国人建构文化自觉.中西文化碰撞由来已久,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自觉的核心内容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上找到“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2.
澳门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中西文化融汇、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黄色文化与蓝色文化互染。历史是文化的源头,澳门文化的特点在澳门余年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澳门文化特点反映在诸多方面:400宗教方面,语言方面,建筑方面,风俗方面,文艺方面。  相似文献   

3.
清代澳门中葡司法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最早受到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清代中葡政府在澳门司法管辖权上的冲突,既是国家主权之争,也是不同法律文化的交锋。正是通过澳门,中国司法启动了与国际接轨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具有 40 0多年开埠历史的澳门 ,虽然地域狭小 ,但由于长期以来它一直处于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 ,在语言、文学、法律、教育 ,乃至生活习俗等许多方面 ,都与外来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形成了中西文化交融中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有人把澳门文化称之为“殖民文化”、“杂交文化”、“中西合璧文化”等等。这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术观点 ,说明了澳门文化的多元性特征。本文从广义上的文化视角 ,择其要者 ,来阐述澳门文化的多元性 ,并对澳门文化的传承提出粗略的看法。上篇澳门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特征的形成 ,一与澳门…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与中西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文化界领袖人物。他既有深厚的旧学根底,又通晓欧美文化,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中,在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蔡元培形成了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他认为当今世界是东西又化融合的时代,不同文化的接触必能产生新的文化;中西文化结合是双向的,应该注意对西方文明的消化和我国文明的传播。蔡元培力主中西文化融合的主张及活动,尽管有其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但它摈弃了封建锁国主义,也同“中体西用”以及“全盘西化论”划清了界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值得称道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2,15(6):9-13
康有为生逢中西文化大碰撞的际会风云,深受古今中西诸学的熏陶,博通古今,学贯中西.他突破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束缚,在检讨中国文化若干不足基础上,比较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进而提出了会通中西的文化观.他反对全法欧美、主张保持和弘扬孔教的文化建设学说,对我们构建当代新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澳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在澳门这块葡人"居住"的中国土地上,通过长期碰撞和交融后所形成的一种典型的多元性文化."澳门文化"在其历史的长河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方宗教与中西学校的并存、及在鸦片战争后东西方不同文明的进一步融合与认同,使澳门成为了中国近代一座典型的多元文化型的国际商埠,并为我们今天考察和研究近代以来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实施范例.  相似文献   

8.
关于《澳门学》对象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倡<澳门学>是因为澳门400多年来,沉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文化的基因,形成今天独特的澳门文化模式,而这种文化模式对21世纪的人类社会有独特的意义.<澳门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澳门文化,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思维主导人的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结构分析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与文化创新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哲学、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编者按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可谓久远,然而,鸦片战争以前,中西文化的交流是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实现的。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文化挟坚船利炮之威向中国长驱直入,从而开始了中西文化的直接碰撞与交融。在以强大的器物为载体的西方文化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但具有近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汇,则似是从葡萄牙人于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进入和租居澳门开始。以后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接踵而来,于是中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大规模的频繁的关系,互相激荡、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而在十六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末叶的历史时期,澳门作为中国的领土、葡萄牙人租居的特殊地区,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转运港,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澳门文化是异质异体文明碰撞相融的独特案例。澳门学作为研究澳门的学问,通过丰富而鲜活的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现实生活,以"互动相生"的文化传播形态,揭示澳门文化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丰富世界文明史关于"跨文化互动"的研究范式,可以为人类知识体系提供增量。同时,澳门的实践和经验,可以为不同民族、文化、宗教的和谐相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李磊明(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近代以降,中西文化互相碰撞、交互融合,中西文化比较成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中心问题。本文力图就蔡元培的中西文化比较作一简要评述,以期于现实的文化建设有所启示。一在切入正题以前,有必要对近代中西...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宫廷铜版画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一个缩影.它融合两种不同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在许多著作中多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言.清代宫廷铜版画的缘起、兴盛、衰亡都有其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24年,"文化使者"泰戈尔访华并进行一系列演讲,在中国人文思想界掀起了不小波澜,因而出现"欢迎"与"不欢迎"两种迥异的文化现象。欢迎者之"欢迎",是因为泰氏对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批判、对中西文化"调和"的见解等,迎合了中国人文主义者的"阅读期待";不欢迎者的"不欢迎",则出于多种原因,有反对其抽象之爱的,有反对其发售"玄学"的,更有不认同其对西方文化的非科学定位和对东方文化盲目乐观的。"文化泰戈尔"在1920年代中国接受中的"两歧"现象,反映了当时思想界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两种叙述模式的碰撞。这种碰撞有利于将中西文化关系的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阎纯德 《齐鲁学刊》2002,(3):118-123
文化交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但这种文化关系的形成是有条件的,而澳门历史地为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汉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化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此举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在文化重组方面的探索,无疑留给后人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评介牛济《人文杂志》编辑部中西文化在近代才开始大规模地接触.那么,中国人所认识的西方文化究竟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认识?这种认识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胡滨先生在其主编的《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中...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文化自为是指近代中国文化主体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处于理性阶段。孙中山不是学者型的思想家,但他对世界文化有比较全面的看法,对中西文化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未来如何发展有深入的思考。在清末,他与伍廷芳等人有些相似,不同点在于对待清政府的态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与陈独秀、胡适、辜鸿铭等人的看法均有所不同。他不赞成激进的反传统主张,不赞成全面西化,在保守与发扬传统方面,也不像辜鸿铭那派人那么偏执。对于中西文化,孙中山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派,或曰折衷派。时过八十多年,再回过头去看那些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还是孙中山的见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澳门土生族群是一个由血缘和文化交融组合起来的族群.这一族群的诞生和发展折射了澳门近代史的一个方面.澳门土生作家也以深厚的情感描绘这一族群的演变.这部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长篇小说,<大辫子的诱惑>讲述了一个独特族群的诞生过程,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可以对这个族群诞生的历史与中西文化的交融史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放 《理论界》2010,(3):174-175
文化环境对期刊编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的影响,又有东西方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影响,还有不同文化形态的冲突与碰撞的影响。分析掌握文化环境影响的特点对于我们把握期刊编辑的思维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