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50年安庆市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安庆市1957-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安庆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安庆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295℃/10a,并以春季增温最显著,对全年气温变化的贡献最大,夏季增温幅度最不明显。年降水量波动性大,夏、冬季降水量上升,春、秋季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降水量最多,是多雨期;近7年是降水量最少,是少雨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川中丘陵区近50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I)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气候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趋势和突变特征.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川中丘陵区夏季气温、年平均气温和秋季降水量与年PDOI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DO冷位相(1977年以前)对应着高温、多秋雨,而PDO暖位相(1977年以后)对应着夏季和年均温下降,秋季雨水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喀什市气象站1991~2009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角的喀什市近19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9年来喀什市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温达到0.22℃,气温波动较大,并明显升高,气温波动基本上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差异,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春、秋、冬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温贡献较大.(2)近19年来喀什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均降水量减少为1.37mm,结果与我国西北地区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趋势相反.年内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两季降水量减少,但秋冬两季略有增多,变干趋势有所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洞庭湖的水域效应与对比分析洞庭湖、长江三峡地区地形效应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进行了预测。湖泊可以调节气温,缓和温度的极端变化,高温日数比周边减少15~20天,低温日数亦有所减少,温度平均日较差降低1.6~2.4℃,空气湿度略有增加。洞庭湖区地形对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的影响均为负效应。三峡地区温度为正效应;海拔300米以下,年降水量为负效应.海拔300-800来为正效应,1月降水为正效应,7月为负效应。三峡水库建成后,冬季将有所变暖,海拔300-800来的山地降水将增多,冬季增雨、夏季减雨的趋势更明显,空气湿度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喀什市近24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4~2007年喀什市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24年来喀什市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市的年冬季、夏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新疆气温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冬季气温倾向率小于夏季气温倾向率;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略微上升,可并不是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看出,24年来,喀什市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日照时数总体变化较为稳定,这对本区发展农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空间展开模型,以新疆地区年降水量、年均气温以及海拔高度为指标,选取1970s、1980s、1990s、2000s年53个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对新疆地区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模型中气温及海拔高度对降水量的影响系数分析,能够充分反映新疆地区气温及海拔高度与降水量之间关系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气温、海拔对降水量的影响强度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关系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三江源地区河南站﹑甘德站﹑同德站﹑玉树站﹑曲麻莱站﹑伍道梁站和玛多站等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地区2002-2010年以来草地净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及其时空差异变化,并分别建立了气温、降水量与气候生产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三江源区域的生产力变化方向及其生态经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近9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气候总体趋于暖湿化;在该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草地生产力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增加趋势,并且三江源草地的生产力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但降水是影响生产力增加的关键因素;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以及丰富牧户的收入来源是促进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城市盐碱地分布区近35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的分析,运用小波分析得出盐碱地分布区的35年气温和降水震荡特点:气温全年均值的变化稳定,生长季气温均值相对稳定,在10年变化尺度上基本没有震荡特征出现;降水全年数值的变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2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对四川的若尔盏、甘肃的合作、夏河、临潭以及青海的西海5个草原点的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高原鼢鼠种群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呈典型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与土丘平均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高原鼢鼠土丘聚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摘要:选取宿淮矿区采煤塌陷水域(宿州站点)和对比区域(阜阳站点)1960-2007年的逐月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采煤塌陷水域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煤塌陷水域(宿州)近48a来春、秋、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的每10a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58C/10a;气温年较差呈现减小趋势;1960~1990年代平均气温采煤塌陷水域(宿州)低于对比站点(阜阳);2000-2007年,采煤塌陷水域(宿州)春、秋、冬季气温高于对比站点(阜阳),夏季气温低于对比站点(阜阳)。  相似文献   

12.
对胶东半岛新农村景观小品的现状调查,从古代与现代景观小品涵义论述,并辅以实例分析。论述古代景观小品的信仰和环境特点外,重点阐述了胶东半岛新农村景观小品的不足,从民族文化和生态技术两方面创新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更多地是为因地制宜的发展和民族性的景观小品创建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3个气象站50年(1960-2009)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线性趋势估计、3年滑动平均、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和灰色预测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50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50年间,渭-库三角洲年日照时数呈增多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75h/10a,增多趋势不明显。春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4.53h/10a、-3.86h/10a和-6.29h/10a;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8.65h/10a。(2)年日照时数在1974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在1996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3)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渭-库三角洲2010~2012年的年日照数进行预测,发现在今后3年内渭-库三角洲的年日照时数将会有所增加,年日照时数在2012年达到2874.5h,超过50年来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胶东半岛 1 7个县市区 379所中小学的调查 ,对胶东半岛农村实施 9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教材、课余体育训练、师资队伍、场地器材、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胶东半岛农村中小学 80 %能正常开设体育课 ,师资队伍已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要求 ;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健康教育开课率偏低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水资源年降水量及人均、地均水资源量少,空间、年际季节间变差大,区域水资源数量与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近几十年水资源呈现出社会用水数量持续增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年降水量逐年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区域分布更加不平衡的变化趋势。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必须把水的数量、形态和过程纳入具体的时空范围分析和把握。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增加来水量,减少去水量,提高蓄水量,加快水循环。注重区域调水与蓄水,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调整农林牧用地面积比例,并采取能保存更多降水、加快水循环的措施;从生产效益、保护资源和加强生态建设多方面考虑,合理确定水、旱田面积;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解决辽宁水资源问题,要以整体、系统的观点看待区域水资源问题,保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正确认识农业在水资源上的战略地位,正确选择农业发展模式,把农业用水、蓄水和保水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农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上的特殊作用;要转变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战略,由"节水"转变为"节水与蓄水并重"或"以蓄水为主"。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点放在加强生态建设上,才能谋求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由外部经济性、联合行动与制度效应所构成的集群效应,能够在经济竞争中产生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是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式。以青岛、烟台、威海为龙头的胶东半岛已经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制造业基地的基础条件。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选择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实行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可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本地区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过去2 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的目标有三个:其一,跟踪国际IGBP研究前沿;其二,中国作为东亚的重要地区,加上中华文明传承的大量文献记录,可以成为这个研究领域中中国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独特贡献;其三,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我们自己的科学参考。当然,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的框架很大,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气候变化中的温度问题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统一的路径选择持续化和平,其依赖于各种条件的出现。以2000年朝韩首脑历史性会晤为契机,朝鲜半岛出现明显的向着和平、和解方向快速发展的趋势。内因系事物流变的依据。北南军备态势及其控制、朝鲜经济秩序整合、韩国民主政治巩固等内在课题,是制约并决定朝鲜半岛未来流变及其统一进程的关键。厘清上述若干课题,有助于探寻北南创建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初步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