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列宁主义的与时俱进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列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列宁理论的与时俱进特色和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地位 ,论证列宁主义的与时俱进品质。最后得出三个结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普遍特性 ,但列宁主义的与时俱进有自己的特点 ;列宁主义不会停止不前 ,而要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对列宁主义也不能作为教条 ,而应该当做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列宁主义?”这个名词是列宁去世后,他的继承者们在阐释列宁遗着时,首先流行起来的。列宁主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包括列宁本人的全部政治思想和实践;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创造历史的思想体系”,即由列宁的政治纵承者吸收了列宁的遗产而重新加以阐述的。梅耶的论述大都是集中在第一方面,即列宁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他试图系统地,而不是发展地给以阐释。但列宁后的一些共产主义者所持的态度和政策,却被作者暗地里用来作为选择资料的适切标准。梅耶以列宁的哲学著述并  相似文献   

3.
1924年1月,列宁与世与长逝。在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的一些领导人以及一批苏联学者纷纷撰文或出专著论述列宁和列宁主义,曾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自然也在其列。整个二十年代,他就列宁主义研究这个专题,作了很多报告,写了大量文章。与其他一些人不同,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不是着力于为列宁主义下定义,而是注重阐发列宁的思想本身的内容,依据列宁活动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指明列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联系,特别致力于研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所提供的新东西。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路子比较扎实,态度比较科学,对宣传和阐发列宁主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评联共(布)若干领袖对列宁主义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学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政治遗嘱",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但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在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说了过头话,曲解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5.
《哲学笔记》(即《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一书是在列宁做的八个哲学笔记本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其他读书笔记、批注等汇集整理而成的。它写作的时间,是从1895年到1916年,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其核心部分是在1914年至1916年写成的。列宁在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笔记》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与列宁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及时代条件分不开的。因此,结合新的历史时期及时代条件,研究《哲学笔记》的成因和特点,对我们正  相似文献   

6.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于如何理解列宁与马克思学说的关系,国内外学界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争议日趋激烈.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列宁主义不是根源于马克思学说,而是来源于斯拉夫主义,这种观点是难以说服人的.列宁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有三个方面,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马克思(包括恩格斯)的著作.还有一些人割裂列宁与马克思学说的关系,认为列宁没有掌握马克思学说的实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学说的主要代表是列宁,不是伯恩施坦和考茨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从哲学上看,其思想既不是"先在决定论",也不是"历史预成论",而是反映了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列宁的社会管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从理论走向现实的重要体现和智慧结晶,是在俄国苏维埃革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这一时期列宁社会管理思想转变的清晰认识,是研究具体历史时期列宁社会管理思想的关键。本文从十月革命前、列宁领导苏俄建设以及列宁晚年三个发展阶段分析考察了列宁社会管理思想转变,主要体现在由要求组织管理国家政权到提出主要管理措施的转变、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对利益关系的管理由强调公共利益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转变、对国家工作人员管理由外部监督到内外监督相结合转变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推进,国家建设作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列宁政治思想的研究长期以来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演变和列宁的文本方面,将列宁主义和国家建设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薄弱。从政治发展角度看,列宁主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国家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政党作为了推动国家建设的组织力量,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组织力量匮乏的困境。列宁主义政党不同于西方自由竞争选举制度下的选举型政党,它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列宁主义政党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具备了两大组织优势:实施政治动员和控制精英冲突,而上述两大特点能够有效地推动国家权力的扩张、国家能力的提升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构建。因此,列宁主义提供了发展中国家推进国家建设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1924年1月,列宁与世与长逝。在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的一些领导人以及一批苏联学者纷纷撰文或出专著论述列宁和列宁主义,曾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自然也在其列。整个二十年代,他就列宁主义研究这个专题,作了很多报告,写了大量文章。与其他一些人不同,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不是着力于为列宁主义下定  相似文献   

10.
1 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曾经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处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还未成为直接实践问题,因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还不可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首要地位;而列宁却是处在帝国主义时期,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开展起来的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成了必不可免的直接实践问题,因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列宁主义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它是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和基本问题。斯大林的这种说法,长期以来为理论界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爱因斯坦在诸多科学领域作出的开创性和划时代的贡献除了身体力行他一向倡导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优秀品质外,是与他丰厚的哲学底蕴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从唯物辩证的角度对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在中国传播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瞿秋白从1920年10月首次赴苏俄探求救国真理至1928年春再次去莫斯科的整整八年岁月中,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宣传列宁及列宁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瞿秋白最早地把列宁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用文艺的手笔,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是瞿秋白及时地让中国人民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决心“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瞿秋白大量地翻译了列宁著作,并致力于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直接影响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苏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出发,对苏俄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过广泛的思考与探索,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列宁民族理论体系,成为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和评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不同学者对列宁民族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理论界进一步研究列宁民族理论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和新的研究指向。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非“传统”观念的解释和探索,是对列宁主义的重大反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思想的批评往往事出有因,但却无损于列宁主义基本方面的正确性。我们既不能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完全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并列起来。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主流和基干,“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派别则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支流和侧面。在丰富、发展列宁主义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即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一理论的形成时间和基本内容,是涉及到能否准确地掌握列宁主义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就这两个问题作过反复的研讨。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同列宁的原意出入很大,有必要就此作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全球化发展到列宁阶段这一时代变迁的必然产物,是列宁主义全球化理论的集中表达。它含蕴着全球化及其应对的诸多思想。它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理论遗产:它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考察现实社会,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俄国的工人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发展起来的,而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芒照耀俄国工人运动的是列宁。也正是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于1917年则月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接受、研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图书馆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借鉴资料和依据,图书馆为列宁的理论研究工作作出了它特有的贡献。16岁至23岁,即1886年到1893年,这是列宁成为一位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制造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对立”一直是西方“列宁学”研究的热点,他们把马克思的自然观归结为“人化自然”,由此制造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对立”;认为《哲学笔记》抛弃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在那里主客体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失去了意义;他们又极力论证所谓列宁接近黑格尔辩证法的限度,认为列宁的哲学思想始终同马克思主义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不是把列宁主义的历史观贬斥为“经济决定论”,就是歪曲为“唯意志论”,都否认它是唯物史观。本文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评析,认为这种所谓的“对立”,恰恰体现了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丰富多彩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滞后看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者去地知道,在具分一定条件的时候,经过共产党税务/,工农大众可以年获得政农,但文化素质的收下雄一张无形时大凤从1&;M$Mde&7,/A#许7砂走在扫清了成活障碎的MT4M:rs/tj&#x#k主义建设,完善的在会主义f/tEjg4Nk$#。##D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震撼人心而又影响深远的重大政治事件。它标志着战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东西方“冷战”和以美苏为两极的旧世界格局的结束。苏联解体的原因,本文谨从普遍给予较少关注的文化层面上作一探讨。列宁主义的难题——文化滞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是落后国家…  相似文献   

20.
“国家消亡”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在否定了“国家消亡”论后转向了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认同,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则高举“国家消亡”论的理论旗帜,打碎了旧的俄国国家机器,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开始不断提升国家在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地位,到斯大林时期最终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观念形态。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及其对20世纪中国政治的重要影响表明,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国家消亡”论,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消亡”论仍有重要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