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曾是很热门的学科,但很快就归于沉寂,进入研究的低潮。在这片沉寂之中,杨曾宪研究员以其《审美价值系统》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试图开辟美学研究的新天地,寻找生机。这是作者继《审美鉴赏系统模型》之后的又一力作。这两...  相似文献   

2.
李万武 《学术界》2006,(1):277-282
《文学理论学导论》"论"与"史"结合地拿文学理论说事,使得这部著作具有着扎实的理论丰富性。它意在为文学理论这个学科定性、立"法",即通过体系性地论证文学理论应该是怎样一门科学这样一个大问题,来实现其为文学理论这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疏浚航道并清淤去垢的整体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有三个创新:一是理论创新,二是体制创新,再是科技创新,可见理论的创新比体制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都更重要。最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钱津博士的专著《劳动价值论》就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创新之作。作者在1994年出版了《劳动论》一书之后即开始这部书的写作,至1998年完稿。当我们看到在2000年底整个中国经济理论界都开始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时,不能不明显地感到钱津博士的这部专著,不仅是扎实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转向” (liguisticturn)是 2 0世纪世界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使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等各个人文学科都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就文艺学而言 ,“语言学转向”为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催生了一大批崭新的文论流派与形态 ,从而造就了文艺学领域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但是 ,全面评价 2 0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语言学转向 ,并且将此语言学转向与发展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结合起来的学术成果尚付阙如。最近 ,冯宪光教授和…  相似文献   

5.
朱志荣教授在《中国审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构建了本色化的中国审美理论,是中西文论对话的新创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朱志荣的中国审美理论建构在中国独特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思维与审美特征基础之上。中国与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主要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教材体系要从唯物论能动的反映论出发,以“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为基本思想,阐明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本质与其特殊的审美本质的统一,并具有物质化形态的基本属性;文学活动是有系统的整体,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构建理论体系;强调技巧功能和创造意识,具体突出文学的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重视文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介绍科际整合的理论和方法,开拓视野;运用比较方法,加强中西文论比较,阐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是程国赋的博士论文,他对此课题不惮繁难,执志数载,终结硕果。此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角度新颖。对唐人小说的研究,前贤多以史学家的实录观来看待唐人小说,重视史料的考证,其论述大多数为片言只语,具有零散...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先生曾写过一部《苏东坡传》 ,称苏轼为中国旧文人的典范 ,对此大概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不过如果我们说林语堂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典范 ,则可能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因为一说到现代文人 ,则很多人会很自然地想到鲁迅———认为他才是现代中国文人的代表人物。那么林语堂就真的没有资格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 ,或者至少是其中的某一群体———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另一面 ?答案看来不能是否定的。自然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中人们往往最喜欢鲁迅 ,我也是如此。这当然没有什么特别 ,甚至可以说不能免俗 ,因…  相似文献   

9.
雷纳·韦勒克(Ren啨Wellek,1903—1995年)是2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比较文学家之一。我国自80年代初译介其《文学理论》等著作后,他对中国近20年来的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但是,对这位20世纪重要的批评理论家,我国学术界的研究还很不够。人们往往热衷于引证或转述韦勒克的某些新颖而重要的论点,很少全面地对其文论体系进行整体的把握。由于缺乏对其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学术界在引证韦勒克论著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读”和“误引”。这些“误读”或“误引”不仅抹杀了韦勒克独特的文论观点,而…  相似文献   

10.
审美现代性是当代美学理论的前沿问题.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现代性概念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王汝梅教授等新著《中国小说理论史》 ,作为“中国小说史丛书”中的一种 ,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面世了 ,这是古代小说研究的一项可喜的新成果。著者多年来给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研究生讲授《中国小说理论史》 ,结合教学研究小说理论与批评 ,在撰写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基础上 ,写出该书。该著是著者长期探索、积累的成果。该书信息量大 ,内容丰富 ,文字精炼 ,可以说是一部厚积薄发之作 ,具有开掘创新的特点。一是新创性。最具代表性的是书中提出了关于两种小说观念的问题。过去 ,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小说理论成熟较晚 ,一般说是在明清时期 ,而如是…  相似文献   

12.
亚洲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了从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活动中理出头绪,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把握金融发展的大趋势,许多人一直在寻找研究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好书。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南京大学金融学系裴平教授等著的《国际金融学》。……  相似文献   

13.
焦勇勤 《东岳论丛》2003,24(1):143-144
近 2 0年来我国陆续出版了大量有关审美心理研究的论著 ,但对于民族审美心理的研究 ,特别是对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心理的研究却显得少之又少 ,由梁一儒先生及其博士生户晓辉、宫承波所著的《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一书的出版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是“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的终结成果。本书紧紧抓住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向内从理论层面审视其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向外则联系到中国文化史的各种现象 ,对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不囿于审美心理研究中单向思维的定式 ,以审美文化作为审美心理的表象甚至支柱 ,将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时空条件等原因,各时代的文学并非重复或雷同,而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呈现各自的时代色彩。从这个意义上,王国维先生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是颇有道理的。但在断代文学史的研究方面,古来学者所投入的精力、所依据的标准并不相同,凡涉及到少数民族统治的地域或时代,则往往囿于狭隘的正统观念,一概视为其文化落后不足观,而对其推动中华文化由多元走向一元的重要贡献缺乏认识。金代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冷落局面和偏颇看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元代宪宗丁巳七年 (1257)九月初四日 ,金元文坛巨星元好问陨落于中原太行山下的韩岩村。在六十八个生命年轮中 ,元好问不幸地经历了金元易代的劫难 ,并以自己的人生悲剧铸成了高高矗立于金元文坛上的巍巍丰碑。然而对其身处金元易代之际中的政治道德品质 ,却因囿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 ,长期以来存在着是之、非之的激烈争论 ,所以 ,就撰写元好问的传记而言 ,评“文”易 ,评“人”难 ,尤其如何深切地展现其处于易代乱世的苦难灵魂更难。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 ,尽管元好问向来有“金元第一文人”之誉 ,尽管元好问的乱世经历亦相当曲折动人 ,但…  相似文献   

16.
骆小所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从现代汉民族自然语言的实际 ,框架了现代汉语新的理论框架 ,建立了新的体系。结合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新成果 ,突出现代汉语的理论性 ,突出现代汉语言研究的前沿性 ,充实了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 ,拓展了现代汉语研究的思维空间 ,介绍了语言义 ,言语义 ,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 ,揭示了修辞与语境的密切联系 ,注重以教学需要为归宿 ,知识的传授与方法的启示并重 ,它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是一部与时代合拍的研究现代汉语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7.
虽然大、小传统的区分范式在思想史的研究中略嫌陈旧、粗率,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局限于所谓精英文化的研究往往因其脱离了与之互动的民间文化而使思想史的基本图景显得无根与单薄。在民间宗教这一向来为史学所关注的领域引入思想史的维度,以传统中国文化为背景来寻绎民间宗教发展的内在理路,由此必然成为思想史研究得以向纵深层面拓展的前瞻性课题之一。徐小跃先生近期推出的专著《罗教·佛教·禅学———罗教〈五部六册〉揭秘》(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通过对中国民间宗教之一罗教及其经典《五部六册》的具体考察,为思想史研究的全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西纯粹美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与杨春时的《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是各自的主要代表。马丁·泽尔把审美的核心放在显现,杨春时则认为其乃是存在。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由审美感知和审美对象组成的审美情境为主要构成,杨春时则提出了审美“现象”,以现象的显现凸显审美的独特性。马丁·泽尔虽然试图超越“存在美学”和“假象美学”的二元区分,但对审美感知的强调使其还停留在西方传统美学的感性学之内,杨春时则汲取了中华古典美学思想,以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创建了生存美学。马丁·泽尔虽然强调了审美乃是哲学的“校正”,突出了审美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中的作用,但审美的地位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定,杨春时则完全突出了审美之学的重要性,认为审美乃是第一哲学,是哲学的根基和源头。  相似文献   

19.
探寻历史的通解——评《中国历史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曾经慨言 :当今之世 ,通史越编越多 ,而通史家却越来越少。近日 ,得读王家范先生的《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11月版 ,以下简称《通论》) ,不觉双眼为之一明。这是历史学界近年来在中国历史通论方面不多见的独创之作 ,其中凝聚着作者数十年来全面而深入地对中国历史进行思考的理论结晶 ,蕴含着一位真正的通史家对中国历史独到的体认和深刻的反思。一自从 2 0世纪初叶历史学的现代意识确立以来 ,历史的通解 (马克思主义史家曰历史规律 )即成为历史学界众目仰望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提法各有不同 ,但从梁启超到郭沫若…  相似文献   

20.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探索书系”之一,1988年7月出版)以丰饶充沛的激情,纵横开阖的气度和触发幽微的笔力,切入鲁迅这个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在世界,通过鲁迅心灵的方方面面的透视,揭示出鲁迅之所以为鲁迅的独特品格,包括他的平平常常和他的奇光异彩,使鲁迅这个真实的有机生命体,裸露出他全部的幽微与阔大,矛盾与痛苦,进取与彷徨,使人感受到鲁迅心脉的颤动,灵魂的搏斗,给予现代人们以多方面的启迪。作者超越了以前鲁迅研究的“政治革命”模式和“思想革命”模式阶段,从文化心理角度去剖析鲁迅的精神世界,拓展了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