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不在于一个人拥有隐性知识绝对量的多寡,而在于隐性知识的拥有者以团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完成团队目标,从而让隐性知识成为现实生产力。文章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重点关注团队成员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团队成员之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影响隐性知识在成员之间共享的主要参数,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在成员之间共享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团队共享心智是影响隐性知识学习水平的核心因素。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003—2012年间有关共享心智与隐性知识学习的40篇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结论表明:团队共享心智对隐性知识学习的作用路径主要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内外社会网络、组织层际系统、团队精神四个层面来实现;知识交互系统、内外社会网络影响隐性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团队精神影响个体隐性知识、团队隐性知识的学习;团队共享心智的形成、隐性知识的学习在组织层际系统的框架内进行,受到组织层级系统的影响。以此可以构建团队共享心智与隐性知识学习的作用路径整合框架。同时,为了检验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可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7.0软件,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具体分析以及验证构建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并指出未来修正与完善建构的作用路径整合框架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4.
影响营销策划团队内员工间知识共享效率的因素有知识共享的主体因素、知识共享的客体因素、知识共享过程所处的团队环境因素以及共享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项目团队中成员的年龄、职位和学历等不同背景对知识共享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对知识共享效率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主体因素中的外在报酬预期变量,其次是内在报酬预期变量.  相似文献   

5.
信任、隐性激励与企业知识共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KM研究成果对知识共享激励的研究多数是对传统激励理论的简单移植,主要的激励合约是报酬激励,在个人产出为公开信息的情况下,传统的显性激励对编码化知识共享有效;当团队产出可以观测,但是在团队成员间不可分割时,如果没有额外的激励,显性激励模型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然而,以信任机制为基础的隐性激励下,只要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耐心,就会选择共享,而且对于重视知识的知识员工而言,则只需要具有微弱的耐心,隐性契约就可以有效激励其共享。隐性激励而不是以薪酬激励为代表的显性激励是激励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分析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的形态特征、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团队互动、相互信任、交往学习和团队动态构成的管理措施和策略,并提出我国高校应加强对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管理的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越来越成为知识型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对隐性知识本身的认知以及共享研究亦是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与分类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隐性知识认知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认知从这三方面均需进一步的研究,且基于个体以及认知心理学亦是其研究发展态势;同时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途径、共享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外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对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尚需从共享动因、共享效率的定量研究以及共享过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核心员工视角通过归纳、演绎方法,得到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方法,并提出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实现共享的路径,即力求组织结构扁平化、倡导核心员工自我奉献精神、营造核心员工受尊重的团队氛围、加强企业各部门核心员工的交流学习,以期为制造企业中的核心员工知识管理,以及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讲,研发其实就是一个研发组织通过交换认知和知识共享,整合个体及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而隐性知识的共享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研发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的三个主要障碍着手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四个对策,对研发运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隐性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企业来说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价值,但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却一直是知识管理中的难点。结合进化博弈理论,通过研究参与者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态度和利益的变化,设计了一种进化博弈模型,找出了隐性知识难以共享的原因和知识分享的发展路径,期望帮助企业通过共享隐性知识来提高企业的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形成良好的企业“共享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高新技术企业中隐性知识分享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论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从网络密度、中心性、结构洞等重要的网络结构维度进行探索,并选择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知识团队为研究对象,揭示隐性知识分享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知识员工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性限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隐性知识分享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建立有效的知识分享网络,使员工最大限度地贡献其积累的隐性知识,实现运用集体智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主客观影响因素为基础,构建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模式。其中内部隐性知识共享模式包括馆员、部门和图书馆三者间的知识导入、知识溢出和知识交流,外部隐性知识共享模式包括各图书馆之间的知识导入、知识溢出和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对2000年以来国内发表的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从时间、期刊分布以及著者的角度出发分别统计并加以说明。接着详细的分析了论文的主题,认为我国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热点主要有: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定义、特点及层次结构、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共享、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转化、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策略。最后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实现管理团队内部异质性的匹配对提高团队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由管理者隐性知识水平决定。提出了管理团队成员特征的一般异质性和专长异质性与隐性知识水平构建模型,认为年龄异质性、专业异质性、教育异质性等对隐性知识水平有积极作用,任期异质性对管理他人的隐性知识水平和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Nonaka关于知识的分类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创新SECI模式所存在的不足:首先是通过可表性和易表性对臆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区分与实际过程不符;其次是知识创造不一定是一个四阶段依次螺旋上升的过程,指出了Nonaka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分类标准是动态的,模糊的不利于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区分,因而不利于对知识创造过程的研究。据此提出按是否已表的标准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的改进。将融知创新巴和共享转移巴引入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多样化了知识创造过程,而原SECl只是其中一个特例而已。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的可呈现度和知识共享的形式两个维度入手,将组织内的知识共享分为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正式显性知识共享宜采用基于客观绩效测量的物质激励,非正式显性知识共享宜采用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激励,正式隐性知识共享宜采用基于组织愿景的目标激励,非正式隐性知识共享宜采用基于人际信任的情感激励,以期为组织设计高效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内部知识共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角度分析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认为隐性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指出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途径,对知识专家地图的定义、构成、设计原则以及在知识交流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总咨询费用为目标建立了知识专家的优化选择模型,同时兼顾企业知识交流效率,从使员工到达交流系统后必须等待的概率尽量小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的目标优化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