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水江文书不仅忠实记录了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混农林复合文明系统的发展历史,而且蕴含着古朴而独特的经济诚信思想,对于深陷"风险社会"困扰的中国经济诚信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水江文书乃是极为珍贵的世界记忆文化遗产,也是可与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并埒的三大文书系统。凭借"采山之铜"以铸新钱的材料挖掘、征集、整理和公布的功夫,必将开出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获取新成果的繁荣学术局面。至于不断拓宽专题探讨分析范围,同时也注意交叉综合研究,采取微观与宏观结合,契约文书与典籍文献结合,田野调查与案头作业结合,即多种材料和方法齐头并进互补共用的方法,也必然有助于我们走进清水江文书的世界与清水江文明的世界,走进乡民生活的世界和分土中国的世界,最终则将地域性的清水江学提升为国际性的专门显学。  相似文献   

3.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成功召开。会议围绕着"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认为清水江文书数量大、时间长、内容丰富、有归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以清水江文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交流,使清水江学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清水江文书是反映贵州清水江流域苗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民间史料文献,具有文本数据的独特性和文献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本文详细分析了清水江文书前五十年研究成果的类型,总结出三个阶段一个中心的研究特征,并对清水江文书的后续研究和清水江学的研究,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和出版,越来越多的文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的重视。如何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文书成为一大问题。同时,传统的文书征集方法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探索建立有别于其他文书保护模式的清水江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具有数量大、时间长、区域广、价值高等特色的清水江文书是深入了解西南地区和乡土中国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土地买卖、地权转移是清水江文书的主要种类,“白契”、“红契”并存而又以“白契”为主的文书显示出了地权转移“亲房优先购买权”、“典卖”或“借钱借谷以田抵押”、“亲属间买卖以市场惯例操作”、“中人或房族人作证”、“多不惊动权力机构和政府”等特征;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规制及其房族亲族等的仲裁作用使得清水江流域的地权转移在近代一直稳定存在和延续,并使土地资源因人口分化与经济变动得以顺畅而有效的配置。又其地权转移文书的内容与书写格式与汉族地区的极为相似,表明近代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市场经济因素与江南经济发达的农村相比差别不大,甚至某些方面更加灵活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精选20份契约文书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10个侗字,结合地方史志,具体考证并分析这些侗字的本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水江文书提供必要的侗族语言线索。  相似文献   

8.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糯禾的主要产区之一.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苗侗民族在清水江文书中使用一组特殊计量单位来计算传统糯禾的田地面积与收成产量。本文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结合地方文献资料,具体考证并深入分析苗侗民族关于传统糯禾特殊计量单位的历史源流和主要特点,进而揭示了苗侗族的特殊本土智慧.  相似文献   

9.
《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一书公布了近七百份清水江文书,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可谓嘉惠学林,功莫大焉。但该书录文也存在一些明显错误,有必要重新核对原文图版和录文,对其中的时间著录进行校补匡正,并提示几种相关考证方法,希望获取更多整理清水江文书的时间考证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水江文书研究,既要学习继承敦煌、徽州文书甚至传统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与思路,更要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路径。口述史的尝试,便是对文书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归户性特征,为文书口述史研究提供良好契机。文书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要注意“点”“面”结合,考证文书或老人口中苗语侗音的自身含义,具有口述史的独特性。老人逝去,语言流逝,使文书口述史记录更具有紧迫性。文书口述史料挖掘、运用,能够弥补传统文献史料不足或局限,扩展文书研究史料途径,对于多角度、新视野探讨清水江流域乃至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变化发展的多维真实情况,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侗族主要聚居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的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而又以清水江流域的侗族为最多。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对侗族生活习俗有较多描述。本文对清代几部重要的贵州地方志中所见部分侗语进行考释,以期对当下清水江文书研究提供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学的背景材料,并为清水江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尽管清水江文书已有50万件的估计,但已探明的明代文书只有13件,且地域只是下游地区的三穗、天柱、锦屏3县。然而13件文书遗存却是该地区弥足珍贵的文物,又给我们研究这一地区明王朝时期苗侗民族经济社会史提供了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对文书契式的书写格式研究可以确认几点认识,第一,明代清水江流域有成熟的契约文书;第二,明代清水江流域契纸是徽州契约的移用;第三,明代契纸是清代契约的模版;最后,作为“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地纳入国家行政区域是文书流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宗族组织在地方社会中发挥了很强的组织、协调作用,宗族活动渗透于清水江流域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清以降遗存下的清水江文书就是例证。本文拟以高酿镇地良村文书为例,梳理文书中父子、兄弟、女性等人名的书写程式,分析事主宗族性身份和宗族门房支派层级关系的表达方式,进而探讨宗族在家庭内部、宗族内部、不同宗族之间契约签订中的渗透度,以期了解宗族在维持家庭延续性和宗族凝聚力中的实际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清水江文书是一种活态的民间契约文献资料,直接涉及清水江流域土地制度、财产转让、地权股权、婚姻家庭、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是了解清水江流域乃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证据学角度看,其既是民事权利的凭证、还原历史真相的见证,又是民间证据制度的载体,也是构建清水江学学科的依据,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我国封建社会乡民的证据维权意识和民间的证据制度,对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具有积极的文献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锦屏文书,也称"清水江文书",是贵州省锦屏等清水江中下游侗、苗族地区封建林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遵循和反映了该地区林业的客观规律,是维系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习惯法。锦屏文书曾经对清水江流域地区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当今的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水江文书是继徽州文书之后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地方文书群,其绝大部分为土地、山林买卖和商业活动的契约。而其中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关于风水先生活动的部分文书,反映了清、民国时期风水观念在清水江流域已深入人心.葬地堪舆、阴地买卖在当地已较为盛行。相当活跃的风水先生堪舆报酬除银钱外,不少被酬以所觅之风水宝地之一部分的做法相当普通,并且风水先生还有作为见证参与墓地的财产分割,这与徽州通常以支付风水先生银钱作为报酬以及风水先生不能参与墓地的分割明显有别,不仅反映出两地风水先生之社会地位存在着差别,也折射出两地人文传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八年艰辛努力的整理考证工作,由贵州大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张新民先生主编的《天柱文书》,作为贵州省清水江文书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的清水江文书系列首批重要成果之一,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精装8开22册,著录文书七千余件,字数960万,乃文书学集大成的重要成果,乡土文献整理的又一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创获。  相似文献   

18.
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作为解决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困境的新思路,自2007年提出以来至今,其理论基础、前期准备已趋于成熟,进入初步实践阶段。本文就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示范点建设的目标、步骤、机制建设、数据库建设等问题进行阐述,反思、总结实践初期的经验教训,从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妇女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自宋代以来即逐渐下降,民国时期则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逐渐产生新的女性话语意识,政府亦因应形势颁布了相应的法权保护文本。本文以天柱土地买卖契约文书中的女性为中心,分析土地买卖过程中其所扮演的卖主、买主、凭中等角色,阐述她们享有的权利和地位等诸多问题。、比观清水江文书与民国时期保护妇女权利和地位的法律和法规,或许可以得出妇女——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依然缺少争取法律保护的主动权益诉求,其权利和地位仍受到各种或隐或现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围绕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出版工作,催生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地域涵盖面颇为广泛的学术研究队伍,代表了利用新材料以研究新问题的学术发展新趋势。清水江学已可望成为极为重要的地域研究显学。近期召开的清水江文书与中国地方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便是清水江学研究的重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均足以提示现代学人,我们固然要从中心来认知中国,但也有必要从周边来解释中国。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立体政治格局,特别是多元一体的复杂文明形态,决定了地方史总是国家史视域普遍涵盖下的地方史,国家史则是广泛提炼了地方史内容的国家史,即使对村落社区特殊材料的分析或解读,折射出来的也是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普遍关怀与认知,与对大传统的不断深入探讨和分析一样,都是我们更好地走进中国文化广袤深邃的世界的重要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