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为例,通过对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寄养家庭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寄养基地、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和半完全参与式的实地调查,研究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寄养家庭与孤残儿童遴选制度实施不规范、寄养家庭与孤残儿童配对缺乏科学性、家庭寄养关系的中断或变更、寄养家长康复技能培训不足、家庭寄养社会资源整合不足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等,并分别从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寄养工作、建立寄养家长常规培训制度以及建立国家、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家庭、社会四方良性互动的孤残儿童社会救助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儿童福利、儿童保护的新模式。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至今已有10年。本文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研究个案,试图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对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理念、过程、方法、技巧等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家庭寄养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机构照顾是我国目前孤残儿童福利服务的主要模式,对孤残儿童的衣、食、住、行、医有了较全面的保障,并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集体环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儿童福利照顾的理念和照顾模式也在发生新的变革,跟很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相似,在照顾模式中,改革、变化的趋势是:从大机构到小机构的转变,从机构照顾到家庭寄养和家庭收养模式的转变。本文重点探讨国外孤残儿童机构照顾的实践及其反思,以及我国孤残儿童机构照顾模式存在的问题,特别在社会融合方面存在的缺陷。试图分析孤残儿童走向社会融合的可能途径,并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这些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将院里较大一部分孤残儿童寄养在农村家庭,这是孤残儿童抚养、教育方式改革的重大举措。经过对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寄养进行一年的考察,认为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种种现实问题也制约着它的发展。研究提出了寄养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寄养模式在我国孤残儿童社会救助与养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推广。G市福利院以寄养社区培力为理念的家庭寄养工作开展,显著提升了寄养家庭及其所在社区对儿童寄养工作的认同度、参与性和效能感。其社区培力的核心过程从个体、组织和社区三个层面进行,包括寄养家长个体培力、寄养家庭组织化培育、寄养家庭与福利机构伙伴关系建构、寄养社区内部硬件设施改善和外部支持网络构建等五个方面。社区视角的采用和专业社工的引入成为以社区培力为驱动的家庭寄养工作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孤残儿童是我国特殊儿童中的一个群体.本文所界定的大龄孤残儿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劳动能力且将回归社会自食其力生活的孤残儿童.依据相关政策文件,上海市儿童福利院自2005年开始,由社工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就业辅导服务.本文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分析基础,尝试梳理出了上海大龄孤残儿童就业辅导服务的架构,并总结了通过理论保障服务质量的途径.最终使大龄孤残儿童获益,满足需求,实现新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中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是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和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社会弃婴。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为这些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集中为儿童提供照料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儿童成长中的情感需求,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儿童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封闭、缺乏自制力与上进心、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而实行家庭寄养则可以较好地弥补机构照料在这方面的缺欠,显现出满足儿童身心需要方面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5,(22):I0004-I0004
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现有在职员工280名(其中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31名),床位600张,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抚养、教育、医疗、康复、寄养、送养、科研、培训等八位一体的综合性儿童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9.
孤残儿童的救助与权利保障工作是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孤残儿童救助与权利保障总体发展势头趋于良好,其保障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条件、救助比例和救助标准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孤残儿童的救助保障工作仍比较滞后,已经影响到孤残儿童整体救助的水平。笔者就重庆市孤残儿童的生活保障和福利服务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指出了该市孤残儿童救助与权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希冀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儿童尤其对孤儿的关注不单是儿童福利机构的责任,更是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个人的责任。对孤儿的关注也不止是救济,而是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基于此,我们到乌鲁木齐市SOS儿童村和儿童福利院做了这次调查,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女生为对象,研究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孤残儿童性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孤残女生进行了8节次的小组活动,并对团体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通过小组活动的性教育方式,使孤残女生在生理知识、异性交往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小组工作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避免敏感或不适,针对性强。未来的小组工作应进一步注意情绪控制,并面向男生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2.
国家越来越关心和重视孤残儿童福利事业,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孤残儿童的救助制度体系,较好地解决他们在未成年时期的医疗、教育和生活等问题,但是,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成人,其中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想要融入社会,却因社会竞争激烈和相关政策滞后变得异常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对政府福利机构、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的一般企业、社会兴办的福利机构等部门进行广泛调研,并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相关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上海儿童福利院寄养家庭集中地区的z县为例,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孤残儿童寄养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该区的寄养家庭的资源获取途径主要分为政府、社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三个层面: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和制度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等,社区主要是利用既有的资源网络形成对特殊儿童的"社区照顾",社会非营利组织包括英国注册慈善组织在内的国外非营利组织和国内的非营利组织.如全国妇联下属科学育儿基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最后的结论和建议是社区资源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持资源尚待进一步挖掘,使儿童福利事业更加社会化,从而减轻政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制约孤残儿童救助与权利保障工作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人们思想认识的不到位,也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更重要的是孤残儿童权益保障缺乏长效机制.本文分析了制约孤残儿童救助与保护工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维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几项措施: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完善法律规制、努力构建孤残儿童权利保障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现阶段儿童福利院得到医疗费用的来源和支出去向,为科学合理地改进江苏省儿童福利院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儿童福利院医疗相关费用来源和支出去向,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经费差异?结果:儿童福利院的医疗费用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其中社会捐助只占不到10%;而医疗费用的去向主要是内外科的治疗占77%,康复治疗费用约占9%?结论:儿童福利院医疗费用的来源单一,主要用于福利院儿童的内外科治疗,需要拓展费用来源途径和优化患儿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儿童福利与保护基础设施是切实维护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等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贵州省近年在儿童福利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整体布局与建设水平、利用率与供给效率、机构服务功能等不足。本研究认为推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完善养、治、康、教和社会工作等功能及其“持续发展”是接下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本研究提出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持渠道与增长机制、加强运行监管、创新服务管理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勇 《社区》2002,(12):12-13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从2000年11月开始实施家庭寄养制度,核心内容是由福利院出资,让原来生活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进入普通家庭,由普通家庭承担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开始,我国进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阶段。文章以SSM为方法论上的指导,通过绘制"丰富图"、设置根定义、构建目标活动模型,并开展模型与现实世界的比较,最终导向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方案。结果表明,2020年、2030年、2050年是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内容体系应包括基本公共福利、各类专项福利、福利服务三大模块,并从财政投入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行政管理职能完善等方面探讨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困境儿童规模的增大和问题的复杂化对于国家的福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现有的福利政策和福利服务作出有效的回应。困境儿童福利体系的建构需要从其福利提供主体、内容、福利提供方式来着手,实现从一元福利向多元福利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以政府承担责任为主体、以家庭照顾为基础、非政府组织和专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多元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深入开展,寄养儿童的社会融合与发展成为家庭寄养政策的核心问题。基于实地调查,笔者通过梳理寄养儿童现实发展需要,并以嵌入性的研究视角,重点分析了家庭寄养服务满足寄养儿童需要的状况。研究发现,嵌入式供给与寄养儿童现实需要的不匹配,是导致寄养儿童发展需要未获满足的根本原因。要确立以需要为导向的寄养儿童融合发展的制度理念,通过政府主导来引领资源与服务供给要素的结构整合,营造包容性社会环境并重视寄养关系的重塑以提供精准的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