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水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109-111
清楚是新闻播音最基本但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项要求,处理好重音则是新闻播音清楚的必要条件。重音的强调、突出是在与非重音的对比中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轻重、虚实、长短、抑扬等的对立统一。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央电视台新闻的实例分析,来阐释这些对立统一在播音中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周隽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81-82
为迎接全球化背景下传媒界面临的挑战,为满足新传媒时代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各大院校开始开办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开展双语播音的教学工作是播音主持教学中面临的一项挑战。通过新闻播音中文和英文播音的比较分析,为双语播音教学提供一些探讨和总结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彩霞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5):162-165
句中停顿的次数及停顿模式是衡量口语表达流利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句中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口语表达越欠流利。口语句中停顿多发生在对某个词的重复、寻找另一个词替代、追加内容或重新组织句子的过程中,而在用到语块时却很少出现停顿。语块用得越多,句中停顿越少,句子越流利。 相似文献
4.
停顿是语言里普遍存在的一种语音现象。停顿的长度、频率、位置的合适可以使发音流畅、韵律清晰、表达清楚,让听者更好地理解。国内对英语朗读中停顿现象的比较研究较少。比较中英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中的停顿,找到中国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停顿语速、停顿频率、停顿次数、停顿时长、停顿位置方面的差异,可以为我国英语朗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凤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3-136
论证了二度创作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创作措施,认为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力求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语言技巧的统一,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追求声美、情美、意美。 相似文献
6.
胡健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停顿”是一个重要的戏剧术语 ,系指人物没有台词、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众所周知 ,戏剧是动作艺术 ,动作乃戏剧之最基本要素 ,而“停顿”无疑是整个戏剧动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戏剧内在情节发展环节的视角而论 ,“停顿”堪称剧作家使戏剧富有“节奏化”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 ;而若就刻画人物的视角推敲 ,“停顿”则不失为剧作家揭示人物复杂诡秘之内心世界的特殊而独到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7.
卢巧琴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13-114
语言有两个独立的层面———符号学层面和语义学层面,新闻语言作为一种功能语言,是自然语言在特殊视觉类中的转移,其语义层作用于描写对象和接受对象时所蕴涵的层次,是文学语言、科学语言等语言变体无法具有的。 相似文献
8.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出发,重点针对新闻翻译中的词汇、修辞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且对所选新闻中的一些词汇、修辞翻译进行了例证分析,并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新闻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动词配价成分的句法位置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2):73-76
一个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总要同一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以这个动词作为核心(谓语)形成一个句法结构所必需具备的组配成分就是动词的配价成分,配价成分因语义性质的不同投射到句法结构中往往有固定的句法位置,成为句法成分,受到句法规则的限制.在抽象句中大多数配价成分居于主语、宾语位置,但不限于主语、宾语位置;在语境句中配价成分更不限于主语、宾语位置. 相似文献
10.
日语格成分分裂句以“AのはBた”为句法结构,这种句型具有特殊的语义结构。通过分析焦点成分B与A中的谓语动词之间语义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解释B成分中格助词的去留情况。用汉语来翻译格成分分裂句时,针对日汉语成分的区别,有时可以翻译成对应的“……的是……”的结构,但很多情况下不能译成对应结构。 相似文献
11.
论当前新闻传播中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卓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04-108
典型报道在我国新闻传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强大的新闻舆论引导功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典型报道如何改进与创新,这是传受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近期典型报道更加注重从平民视角反映时代精神、加强双向互动、策划与整合等新特点,及其重视突出新闻性与探索传播技巧,注重缩小与受众心理距离等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对于新闻传播中颇具影响力的典型报道,不断关注其新的发展势头,积极探索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龚新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9-71
2005年6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启用了两位新主持人,一时成为了新闻焦点。在对新闻联播成为新闻这一事件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中国的新闻媒介过去背负着政治的重压,现在又落入惟市场论的怪圈。媒介生态学的观点告诉我们:媒介也拥有鲜活的生命。而我们的政府、公众,甚至是媒介自身最缺乏的正是这种生命意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构筑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这同样需要媒介、政府、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的播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3):146-148
任何播音风格的尝试都要基于把新闻内容更清楚地传递给受众。“播”新闻与“说”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的两大播讲方式,文章就两者各自的优势、适用范围及注意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李效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103-109
电视新闻的出现使人们得以站在时事发生的第一时间获知信息。但即便是在坚持了客观真实的情况下,传播者通过电视话语的陈述所取得的效果也并非都是起初的传播意愿,仍会有失语现象的发生。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美学特性,符号特性,新闻结构的角度对电视新闻的话语失语现象的发生及其因由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荣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146-151
从英语现场新闻的语音规律和语境功能的角度认识听音辨形的实现途径,从语音认知本质的角度尝试提高听音辨形的教学方法,认为英语现场新闻语音在语流中的音变规律是听音辨形的关键凭借,其背景声音有时候是听音辨形的有效辅助;由于感知磁效现象表明听者通过原型音来识别语音变体,这就意味着要从本质上提高听音辨形,就应拓展听者识别语音变体的能力,因而听写是从根本上提高听音辨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童幼芬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5):141-144
媒介的竞争核心说到底是内容资源的竞争,新闻平民化传播是广播媒介争取受众,赢得竞争的有效举措,是一项改革创新。在新闻实践中,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倾力打造民生服务类节目《新闻110》,提出了广播新闻平民化的途径和方法:在传播形态上,注重平民视角切入,贴近社会,贴近民众,强调与受众平等交流;在传播内容上,关注民生,为民众解疑释惑、排难解忧;在传播方式上,搭建与受众双向传播,互动参与平台,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相似文献
17.
吴珏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2-147
新闻标题中的主观性可以通过多种语用-语言策略得以体现,焦点凸显策略就是其中之一。新闻标题作者利用
一些焦点标记,如焦点标记词“是”、疑问结构和被动结构,将新闻标题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突显,从而体现其视角化主观性、体验
主观性,以及认识主观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了叙事情景对新闻真实性的建构,认为在叙事方式上,展示比讲述更显真实;在叙事聚焦上,内部聚焦比外部聚焦显得真实;在叙事人称上,第三人称较第一人称真实。但在电视新闻中则相反。叙事情景是文本在形式上对内容真实性的建构,它形成的是真实感。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聚焦以及人称的搭配,就形成不同的新闻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9.
张红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143-146
文章从一些著名的英文报纸和广播新闻中各选取20篇语篇为语料,对其利用衔接与连贯理论中的指称衔接手段、逻辑联系语和词汇衔接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数据表明,广播新闻语篇中衔接纽带的总数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广播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和词汇衔接手段的衔接纽带的总数和直接衔接纽带的数量也要多于报纸新闻语篇的数量,而报纸新闻语篇中的逻辑联系语的数量要多于广播新闻语篇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谈改善高校广播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淑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2(3):89-93
近年来,高校广播虽有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亟需解决的"瓶颈".对此,按照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高校广播的功能与优势特点,本着受众的需求,革新广播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