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小李是应届毕业生,虽然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却一心想进银行工作,因为他觉得银行工作稳定、福利好。近日,小李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银行客服中心招聘坐席代表的信息。该岗位对应聘者的专业并没有局限在经济、金融等学科,小李顿时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立即投递了简历。凭借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小李成功闯过了初试和复试。几个回合之后,银  相似文献   

2.
“您看,我是校三好学生,获得过‘星光计划’奖学金,我还是副班长,电脑水平也不错……”说话者是大江职业技术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三年级学生小李同学,坐在他对面的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的人事经理一边听,一边将小李的简历叠放在一堆简历上面。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中,口语最有实践意义,同时也是很多英语学习者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口语水平日益成为英语学习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除了受语言本身的影响之外,许多非语言因素也影响到学生的口语学习,如年龄、语言环境、性格、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口语能力。采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10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学生性格类型与其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相关,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能力不完全取决于性格类型。此研究结果有利于学生重新树立学习口语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仍然很不理想。采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立的“学生中心”模式,不失为一项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语测试的方法,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交际策略使用频率与口语能力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交际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上是乐观的;2)成就策略的使用与口语交际能力密切相关,而减缩策略的使用与口语交际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3)成就策略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内容,流利,得体水平上显著的提高。以上结果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有一定启示: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多地使用成就策略,特别是求助策略与副语言策略的使用。同时,提醒他们注意语言的形式与准确性,以期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调查问卷、语料收集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习得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意识及语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口语习得者的语用意识不强;语用能力不能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而增强。因此,建议在口语习得过程中,对习得者进行语用意识的培养,加强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创设语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查问卷、语料收集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习得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意识及语用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口语习得者的语用意识不强;语用能力不能随着语言能力的增强而增强。因此,建议在口语习得过程中,对习得者进行语用意识的培养,加强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创设语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韩伟 《成才与就业》2022,(11):22-23
求职、网申,简历都是最重要的第一关。虽说简历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但它是一块“敲门砖”,一份“高颜值”简历自然能敲开HR的“心门”,获得面试机会。那么,如何才能打造“高颜值”简历呢?个性化是重中之重应届毕业生小李最近比较迷茫,因为身边有不少同学陆续收到面试通知,有人甚至还签订了就业协议,可她投递出的简历始终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分析与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对加强外语口语教学必须有新的认识和思考.笔者从调查分析大学生口语能力现状出发,对浙江海洋学院310名非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和40名该校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师,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座谈交流的方式,就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语言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讨论.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缺乏资深的专门英语口语教师,学生缺乏实际运用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口语运用中普遍存在心理焦虑问题.这些问题对英语口语的运用和再学习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由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口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求职中,个性突出、特征鲜明的应聘者容易在竞争中取胜;同样,简历也需要个性突出、特征鲜明。个性化的简历会从众多简历中折射出光芒,吸引招聘官的目光。但在各种简历模板、写作规则、注意事项前,许多求职者迷失了自我,简历也失去了个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也是中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口语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多重记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程序性记忆与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优劣存在一定的联系。程序性记忆的研究也为传统的口语训练方法、成人口语学习以及口语教材的改革找到了理据。  相似文献   

13.
以参加英语口语课堂活动的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口语测试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口语输出活动过程中的真实材料,并进行学生输出障碍分析。发现"可理解输出"未必是"有效输出"。情感过滤、课堂输出活动方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口语有效输出的主要因素。认为情感支持、元语言环境下的话语互动和课堂语用教学是促进有效的口语输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基本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双方对口语交际能力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得体被认为是衡量口语交际能力高低的总标准,它既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向,又是检验口语交际能力的标尺。得体的总标准应包括言辞得体、腔调得体和体态得体三个分标准。言辞得体的基本要求是言辞合境及言辞合人;腔调得体的具体要求是语调恰当和语气适当;体态得体则包括表情自然、手势和谐及姿势稳妥等三项标准。  相似文献   

15.
论英语专业口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与测试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并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为了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要把握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阶段进行交际化训练,加强对学生基本语料的非自然输入和文化教学的导入。  相似文献   

16.
方琦 《北京纪事》2009,(12):30-32
8月份听一个朋友无意间说起花博会要招礼仪,我感觉这也许是份轻松露脸的好活儿,待遇也满意,就精心打造了一份简历,托朋友呈了上去。之后就石沉大海了,还好咱心态好,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一个月后有人联系我去参加培训,我喜出望外,把它视为意外收获!到了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份礼仪工作,而是讲解员。这差别大得离谱,在我看来礼仪是属体力劳动,而讲解员属脑力劳动,能力要求可不一样。经过一番痛苦纠结后,我决定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1990年)明确规定,高年级教学要重视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许多学校高年级教学偏重学生听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许多学生口语较差。不少师范院校不注重自己的口语特色,也忽视了口语教学,高年级口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高年级教学任务中的语言基本功、英语综合技能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包含着口语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年级教学中口语教学仍应是一个重点。高等师范院校是未来师资的摇篮,培养出的毕业生除了应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的口语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口语是衡量英语教师成功与否的极为重要的标准,应该是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谈谈提高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这过去,甚至现在仍经常被忽视的教学部分,为什么老师会疏于对它的重视,我想并不是老师们不重视,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讲的重要意义,同行们在教学中也教学这部分,只苦于对口语交际课如何上,或为  相似文献   

19.
加强口语教学,增强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已逐渐成为英语教育界的共识。业内人士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对此,笔者认为,在精读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精读课中加强口语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曾青 《新天地》2011,(12):401-401
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口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不善于听来必善于读,不善于读来必善于写,故而应当一把抓。”可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关系之密切。听读是对语言的吸收,课堂内外的训练培养较多;说写是语言的运用,同样不能偏废。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