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职业》2013,(22):82-83
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不仅要求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三性要求”(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条件,还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同工同酬,这无疑抬高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准入门槛,更对企业的传统用工方式及理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不仅要求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三性要求”(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条件,还规定劳务派遣必须同工同酬,这无疑抬高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准入门槛,更对企业的传统用工方式及理念提出了挑战。那么,各地企业的劳务派遣现状如何?新法实施后,企业用工管理将面临哪些挑战?企业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在人社部法规司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联合启动的“律·动中国”全国大型公益普法活动中,FESCO 针对北京、苏州、天津、西安、郑州和广州等六个城市的企业开展了关于“新法实施下企业用工变化及其影响趋势”的主题调研,通过最权威的法律解读,直接了解到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问题,帮助更多企业解决管理难题,为企业用工提出专业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人才中介服务业务,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部分章节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定了相关规定,对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在劳务派遣涉及的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企业(用工单位)、劳务工(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中,企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将起着极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劳务派遣规范化发展研究为方向,分析劳动合同法修改之后劳务派遣的衔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斌 《职业》2013,(16):48-49
2012年12月28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此前争议较多“三性之争~同工同酬”等问题,全盘获得通过。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劳务派遣规定》等实施细则明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王子琪  井川  王子豪 《职业》2016,(10):42-43
“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企业的不断创新协调发展,以及派遣工改制工作进一步全面展开,很多派遣工变为了外包工、合同工。本文将列举派遣工改制中出现的种种误区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7,(28)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的原则。A.协商一致、诚实信用B.合法、公平、平等自愿C.自愿协商、诚实信用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A.书面劳动合同B.口头劳动合同C.书面或者口头劳动合同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是。A.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B.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即将施行。这部新法因为过于理想而被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然而它未经实施却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普法高潮,公众从来没有对一部法案如此感兴趣。现在,劳资双方都在就这部法案展开充满想象力的博弈,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倾向劳动者的"高标准"法案。它正在考验底层劳动者的勇气、老板们的人权观念、政府的应变能力和执政态度,它甚至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合同法》确立的劳务派遣制度在保留劳务派遣特色的同时将其纳入标准化用工轨道,总体来说是立法的一个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要完善这些不足需要结合劳务派遣自身特点、借鉴外国经验,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和推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应该说,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规范用工环境、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意味着企业必须同过去各种不规范的用工行为彻底告别,否则将受到制裁。  相似文献   

10.
石井川  王景龙  曲涛 《职业》2013,(31):61-62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2009年开始实施,其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对劳动者劳动合同签约率低这个问题,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但“我行我素”不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又到一年清算“双倍工资”的时候了,用人单位如何处理“双倍工资”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招聘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胜男 《职业》2008,(36):118-119
<正>《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目前的管理方式、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企业应针对《劳动合同法》出台的相关条款重新审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要搞好招聘管理,如果招聘工作没  相似文献   

12.
梁智 《现代交际》2009,(5):50-52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赋予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特别是为了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采用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使用由派遣公司派来的员工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13.
王洪玉 《职业》2012,(25):116-117
近年来,劳务派遣成为企业较为普遍的用工形式。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劳务派遣报告》显示,至2011年,全国劳务派遣人员已达6000多万,其中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属于劳务派遣性质,石油、化工、电信、金融、银行、航空、铁路等系统更为普遍。劳务派遣已经变成用人单位规避用工风险的一个工具。劳务派遣用工的"泛滥"导致实践中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也对常规的用工方式和劳动合同制度造成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7,(22)
为帮助大家准确理解和应用《劳动合同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织专家以实用案例形式编写了《劳动合同法理解与应用》一书。本书以《劳动合同法》为核心,围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裁人各环节,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劳动合同的订立,试用期、培训协议、违约金、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终止、集体合同、劳务派遣、灵活用工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或编写模拟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法条,形象、直观地展现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应做出的调整,以避免因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缺陷给企业事业单位用工带来高昂的成本,并面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本刊自本期始将选载书中部分实用案例及经典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的《劳动合同法》,新在哪里? 2007年11月23日,本刊和江西人事人才网在江西日报新闻大厦四楼会议室共同主办并举行了"劳动合同法重点解读以及实施前人力资源应对策略"专家解读及HR研讨会。江西省有关专家在研讨会中就新《劳动合同法》进行了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李迎春 《职业》2010,(5):62-63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目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法律义务,使劳动关系处于一种不明确的状态,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让劳动者无据可查或者为了能够随时终止劳动关系,不愿意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博客记     
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新法还未驾到,2007年年底就掀起大规模为规避新劳动合同法的"辞工潮",其中尤以深圳华为事件反响巨大。而近日,某些经济学家与企业家也认为新法"维护懒人""把经济搞垮"。是误读?还是新劳动合同法只是不经事的"面子货"?  相似文献   

18.
之一 热点扫描 华建敏强调贯彻《劳动合同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2008年12月25目提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必须切实贯彻《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成本并没有被《劳动合同法》人为地提高,而是通过《劳动合同法》得到合法合理的回归,是把员工本来应当取得的必要劳动报酬还给员工。同时,“可能变成创新和生产力的负累”的,不是《劳动合同法》,而是中国现行的劳动密集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应当呼吁国际社会,制订国际产业链法,使高端企业的收益与负担结合起来,以创造公平良性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