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是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我国对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迫切要求。应用技术大学的属性设定既是此类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付诸实践的内在依据。在高校转型发展初期,我国构建应用技术大学理应秉持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切实解决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
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常抓不懈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风建设也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与时俱进。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工人为目标,学风建设是其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遇到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实践教育的学风建设策略,对以实践应用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至今,欧美国家的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组成部分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仍面临起步晚,缺少经验的局面。特别是对近几年来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而来的众多应用技术型大学来说,创业教育普遍面临认识、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氛围、平台缺位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探求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提出如转变理念、开发课程、补充师资等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如何使应用技术型大学创业教育能够适应当下经济转型发展及高校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建设,以制度化因素规范和保障学校的健康发展。大学章程作为高校中的“宪法”,是学校的根本制度,因此大学章程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高校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折射出大学章程建设的某些漏洞和不足,通过国外大学章程的比较和借鉴,提出了如何对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再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创业型大学的人力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欧洲五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转型和内部改革,造就了创业型的发展模式。它使大学从一个培养人才和生产科研成果的社会次要支撑机构向领导性的社会主要机构转变。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是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理念。人力资源建设在促进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我们可以借鉴欧洲五所大学的成功经验,认清我国高校在人力资源建设上与创业型大学要求存在的差距,进行人力资源建设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大学自治在西方社会早已成为一种惯例和常理,这与西方在中世纪时期诞生的"市民社会"一脉相承。大学章程建设情况是大学办学自主权是否得以良好实现的"晴雨表",从大学章程的制定现状可以管窥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实现情况。大学章程作为大学办学自主权实现的宪章,亟需在我国公立高校予以制定并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7.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转型发展需要"变"的是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和发展主体;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在传承与守护基础上的创新,在保守与开放之间获取自由的革故鼎新过程,而非无源之水式的求异与放弃,一方面意味着地方高校在"大建设"基础上的新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传统大学精神的回归与坚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进化而非革命,转型发展要把握好教育基本规律,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构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实现高品位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教育技术的概念出发,详细地介绍了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技术运用的主要模式;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应用情况,指出了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不协调、注重效应而忽视效果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脱节等问题,并且提出了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应用应重视硬件建设、加强资源建设、强化教师培训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各高等学校都在开展大学章程建设工作,部分高校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章程,但目前大学章程的实施进展缓慢,大学章程在大学办学与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甚微,甚至被束之高阁,这严重违背了大学章程建设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从内外部环境上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阻力包括法律环境阻力和高校内部环境阻力等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相关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试点转型正式拉开了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序幕,至此,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便走上了从"断头桥"向"立交桥"的体系转变之路。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须首先厘清其所关涉并容易混淆的几对概念逻辑,在明晰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概念实质的基础上,正视我国转型高校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与条件性束缚,并有针对性地从问题层面突破转型高校发展的瓶颈,从而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BOT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高额负债问题的背景下,以高校为主导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明智选择是采用BOT模式。BOT模式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管理采用项目公司暨园区管委会模式既是科学的选择,也是一种发展趋势。财务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科技园管委会的科学管理,构建能有效提升入驻企业价值的环境是吸引社会资金进驻园区的关键措施。学校、项目公司和入驻企业之间可以有多种合作方式,这是利益相关各方权益分配的主要依据。相比较其他科技园区而言,在BOT模式下,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能否获得成功,相关政策的配置是否得当和能否到位显得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技术大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地方性、服务性等内在特征和本质属性要求普通话教学要"量身定制""知行合一""各美其美""久久为功"。本文以正在转型发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辽东学院为例,在充分分析其普通话教学成效和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技术大学普通话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建构策略: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完善教师教学保障;建设学生语音档案,完整规划学习过程;构建科学教学体系,贯穿学生学习始终;拓展实践教学途径,全面提升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已然成为高教界热议的时代话题。这种转型在根本上是办学理念的转变,也意味着办学定位的重塑,特别是科研观的改变。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塑造了科研观的认识偏向及其逻辑悖论。因此,实现从"纯粹真理"到"效用真理"、从"探究学术"到"应用学术"、从"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的科研观整体转向终将是应用技术大学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程建设是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大学史上早有其渊薮.发掘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历史能够为今天大学章程和大学制度建设提供启示.回溯历史发现,从清末到民国,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经历了一个由封建性向现代性转型的过程.而从这一转型中我们认识到,我国大学章程的演化是一个中西方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冲突过程,是在一批志在图强中华的改革先驱的推动下实现的,而从根本上影响这一演化或转型的因素则是体制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师教育正处在一个历史性转折和重要的发展时期。教师教育大学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师教育已基本具备进入大学化阶段。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实现首先要从制度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大学特别是已具有教师教育职能的大学应建立教育学院;二是已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应实现其地位功能的转型。同时,教师教育大学化必须处理好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铁山 《南都学坛》2011,31(6):113-115
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是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它们在核心教育价值理念、正确处理大学、政府和企业复杂关系、创建世界大学科技园以及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为世界创业型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此影响,我国创业型大学在正确定位创业型大学的地位、积极探索创业型大学新模式、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换以及大学创业教育和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为我国创业型大学未来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未来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应用技术大学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教育受国际高教潮流影响的结果。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已成为大潮流、大趋势。加强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具有必然性,它是弥补以往不足、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地方、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加强应用技术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可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着手,可以契合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形成个体合理价值,可以契合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特征与定位,弘扬中华传统道德,还可以借助大数据资源、微时代优势,拓展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8.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推动我国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又一探索。建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将是民族贫困地区在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发展高等教育的新尝试。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要以推动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扶贫为目标,适应和引领地方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进民族团结和谐与共同进步,在办学体制和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其建设将为民族贫困地区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文理大师顾毓琇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主张中华民族应以文化立足,以教育发展文化。在自身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顾毓琇始终致力于如何以教育发展中国文化的探索。顾毓琇视文化建设为大学发展的灵魂,以学术文化建设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着力点,践行应用导向的学术文化观;以学术权威的教师群体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凸显教师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以学生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明显影响因子,践行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在构想和助圆中国教育梦的征程中,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研习顾毓琇大学教育实践蕴含的实践智慧,具有鲜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理大师顾毓琇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主张中华民族应以文化立足,以教育发展文化。在自身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顾毓琇始终致力于如何以教育发展中国文化的探索。顾毓琇视文化建设为大学发展的灵魂,以学术文化建设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着力点,践行应用导向的学术文化观;以学术权威的教师群体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凸显教师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以学生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明显影响因子,践行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在构想和助圆中国教育梦的征程中,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研习顾毓琇大学教育实践蕴含的实践智慧,具有鲜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