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历史规律所制约,人类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只能是一种世界历史意义上的有步骤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中,既要尊重传统,又不可避免地要超越传统。东方各国社会转型情况总的来说不十分理想。一些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仍处在前现代,而一些在人们看来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也很难说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中国现在已有了现代化的起步,然而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关键乃是要解决国人对于什么是现代化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现代化必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乃至世界,还没有国家金融学这门学科。然而,在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实践中,在各国国家金融行为属性中,以及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进程中,都在客观上涉及到国家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事宜。本文认为,创设国家金融学意义重大,它至少可以在五个层面促使我们去深化国家金融发展中的相关课题:第一,国家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现代金融体系结构;第三,现代金融体系内容;第四,政府与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第五,国家金融行为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国家金融学以现代金融体系下的国家金融行为属性为研究对象,以一国金融发展中最核心而又最紧迫的问题作导向,研究政策,采取措施,维护国家金融秩序,提升国家金融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经济实力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量化标志。本文在对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研究评析的基础上,对国家经济实力的概念作了理论界定;并从国力评价的目的和评价方法论角度论证了以国家经济实力评价取代综合国力评价的现实意义;同时探讨了国家经济实力评价的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4.
徐泉在《现代法学》2005年6期中撰文指出:经济主权原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实践上看,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条约的大量签订,国际经济组织急剧膨胀,国际合作日益广泛,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断限制、削弱、侵蚀国家经济主权的传统制度,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独立。但对两类国家来说,其后果并不一样。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更多地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发展地位和优势,其经济主权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国际经济组织并不能构成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它们是主权国家对经济主权的自我限制和约束的结果。此外,经济发展已成为经济主权得以维护与巩固的重要内容,为了取得经济发展,世界各国晚近以来都选择市场经济模式,而国家干预只限定在通过法律和法定的市场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自身形象是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不断增多和竞争程度激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形象的问题更加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把塑造、传播本国良好形象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巩固和扩大其国际影响。他们重视传媒产业资讯传播,  相似文献   

6.
改革和强化市场经济是“复关”的需要许向春当今世界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日益加深,经济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市场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经济组织发展形式,我国要走向世界,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  相似文献   

7.
依法取得国家赔偿,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宪法享有的权利,也是人权保障的具体体现,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和近现代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反映。从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看,我国侵权责任法基本是采取了违法责任原则的态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区分公务员的行为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行使职权的行为,却出现了一些界限模糊的情况。在损害事实发生的情况下,公务员的行为,是否是行使职权的行为,直接决定了是否有必要进行国家赔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家公务员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权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金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何?作为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所长吴晓求教授。问:在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您曾提出21世纪全球经济运行的轴心将是现代金融,现代金融体系将以其巨大的力量影响或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对这个观点,应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吴晓求(以下简称吴):人类社会正在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传统的经…  相似文献   

9.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全球化视角看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弘扬本国民族文化,吸收各国文化精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各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小提琴协奏曲"粲祝"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论述了"梁祝"在中西方音乐中的融合及对世界近现代音乐的影响和贡献,从一位音乐家的视角提出了欧亚洲音乐文化大融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摘要]人类社会中曾出现不同的政治实体与国家形态,现代“民族”(nation)观念和民族国家(nation state)是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在欧洲的,并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殖民侵略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尽管许多国家并不具备欧洲“民族主义”同样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但是在西方主宰的国际交往和法规中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民族国家”的形式。为了理解今天世界各国政治实体的发展历程,也为了理解今天中国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变历史,本文讨论了“民族”和“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现代公民国家和传统部族国家的差别,以及今天在理解民族国家形态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谓“现代”?何谓“现代性”?回顾中国现代文学,我们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世界各国进入“现代”的时间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这与工业文明的兴起、理性启蒙的普及、人类愈来愈组织化的生活模式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必须在“人类现代文明”的总体框架之下来看待和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去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以致当代文学的演变规律。中国现代文学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和怎样“发生”的,现代文学的许多重要作家、理论家、文学史家都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行政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及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开制度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价值标准,它已成为衡量各国行政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文章首先提出了西方行政公开制度是以人民主权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然后着重分析了西方行政公开制度的三种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当代,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重大变革。科技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毫不夸张地说,科技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腾飞的翅膀。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呢?本文试作探讨,概括为下列四大突出…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一个制造世间万物的造物主。现代科学证明,世间的生物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等向高等进化而来的,因此神造万物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生命究竟可不可以制造出来呢?随着基因科学的逐步发展,一些生物学家也企图成为造物主,开始在实验室里制造生命。近年来,人造细胞和人造细菌都获得成功,基因科学狂人文特尔甚至开始为自己的“造物术”申请专利。  相似文献   

15.
析替代国制度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成为世界各国对付不公平贸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在反倾销法案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提出替代国制度,借机利用这一工具构筑起贸易壁垒,推行单方贸易保护主义。由于替代国制度存在不可类比性、不可预测性、不公平性和不确定性,我国政府应深化改革,加强外交,尽快改变“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角色,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此外,我国企业应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或个案待遇,争取分别税率,选择并提供好替代国信息。  相似文献   

16.
蔡中和 《金陵瞭望》2006,(23):14-17
历史蕴含着可以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日前,《大国崛起》在央视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其中的启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500年来,世界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王雄称霸的正剧,你方唱罢,我登场:葡、西、荷、英、法、俄、德、美和日9个国家先后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大国辉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的普通国家甚至只是“弹丸小国”,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这些国家崛起的原因和条件又是什么呢?当然,一定是多种因素的综合造就了大国的崛起。但回顾历史,先进的制度构架、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繁荣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则是其最终脱颖而出的三个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是各国面临的新课题,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政策,使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计系于教育,教育大计系于教师。”作为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培育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教师的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培养优秀教师还是合格教师?这是最近大家比较关注、争论较多的问题,也是亟待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论CI战略     
浅论CI战略查灿长CI战略是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和企业所公认并极力推崇的一种“赢”的战略。8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一些现代企业率先导人,并创造了经济奇迹。CI战略为什么会受到世界工业国和企业的推崇和关注?CI战略对中国现代企业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各主权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如何在多民族国家建设上实现趋利避害是各国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前苏联作为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在多民族国家建设中既有一些可取之处,也有惨痛的教训。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张祥云著)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呈现出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