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当代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森的长篇或然历史小说《米与盐的年代》呈现了后冷战时期西方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小说中折射出了西方学者在有关中国的知识领域、思维方式和话语机制等三个维度上固有的成见和刻板印象,其本质是欧美“东方主义”视野下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和建构。针对欧美学者对中国文化误读这一现象,应以理性而审慎的批判意识去辨析和解读西方价值观下有关中国题材的作品,并建构起具有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互鉴的平等互动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2.
3.
英国19世纪晚期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的名作《金银岛》中潜藏着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思维方式。小说中的金银岛与广义的东方现实世界存在客观联系,而萨义德对东方主义的分析批判可以揭示小说中的东方主义文本性态度和东方主义对东方的对象化现象。总之,《金银岛》体现了东方主义"东方化"和"包容"东方的愿望,金银岛及岛上财宝代表着被东方主义扭曲了的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4.
赵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94-96
奥斯卡·王尔德以唯美的笔触点亮了《莎乐美》这台戏剧史上的聚光灯,在其光束的辐射范围内,西方的精神世界一览无余,而究其光源正是被视为“他者”的东方主义。由于剧中灵与肉的唯美碰撞,东方主义似乎显得毫不起眼,但事实上,它的精髓游走于整幕剧中。关于《莎乐美》的东方主义解读是学界尚未关注的处女地,而女主人公莎乐美身上折射出来的东方主义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方世界眼中的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5.
尚玉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9-95
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对美国南方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观念与现实冲突非常关注。在其作品中,她力图超越自身所处文化中的种族主义狭隘观念,真实地展现黑人、菲律宾人和犹太人等少数族裔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困境,但也存在着"刻板化"黑人、"女性化"菲律宾人和"神秘化"犹太人的倾向,为他们烙印上或显或隐的东方主义特征。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可以解读麦卡勒斯对黑人、菲律宾人和犹太人等少数族裔形象的东方主义想象,揭示其作品中"隐蔽的东方主义"倾向,并探讨这种"他者"想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6.
《百种神秘感官》中的他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梅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4):74-78
《百种神秘感官》是美国当代著各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三部小说,具有浓厚的后殖民主义特色,为当今漂泊异乡的现代人提供了精神慰藉。从后殖民主义文艺批评视角出发,对作品中的他者现象进行解读,探讨通过文化交流和杂糅方式得到人类普遍友爱,彰显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流散民族的文化身份寻求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冬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134-136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一书中的主人公。不同于她前两部作品中的传统华裔形象,惠特曼是一个叛逆的美国嬉皮士,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批判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中华人的"他者"形象,重新认定了华裔美国人的自我身份。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的研究,探查人物身上蕴含的深意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李长利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97-101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凸显着帝国站在东方主义立场上对华人的"凝视",通过带有巨大权力意味的凝视,被凝视者被塑造成了他者。该文结合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探讨严歌苓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女性化,甚至是妖魔化书写进行的逆写。小说中的妓女扶桑在凝视下保持着一贯的笑脸,这笑脸构成的"反凝视"影射出美国白人对华裔移民粗暴的种族歧视和灭绝政策,以及被扶桑神秘的东方色彩迷恋一生的白人克里斯对种族问题的良心叩问。围绕着妓女扶桑的爱与婚姻,严歌苓的小说打破了西方意欲凸显自身强大而东方弱小构建起来的东方主义话语,赋予了处于失语状态的华人以言说的机会,并且书写着真正意义上的东方。 相似文献
9.
双重身份下的双重写作——论《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与反东方主义元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解读谭恩美作品中的东方主义元素与反东方主义元素,进而指出谭恩美的双重文化身份是造成其作品中国时存在这两种元素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华裔叙事者,谭恩美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由于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她在创作中常常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用东方主义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母亲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但同时,作者的华裔身份,使她对中国又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往往又呈现出与美国白人文学传统中不一样的华人形象.另外,作者通过母女和解的情节设置表达了希望消除种族对立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刘彬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5):113-117
以文学人类学的宏大理论为背景,用原始主义的知识模式来解读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将揭示出这部小说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该小说在道德观、社会观、自然观和文化观等层面激荡着原始主义激情,反映了赫斯顿意欲通过对原始"他者"的再审来反思现代性,来追寻人的本质的人文情怀,从而证实了这是一部有内容、有思想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王丽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121-124
爱德华.萨伊德的《东方主义》在中国一直被误读。对于西方的理论,我们第一是要真正消化理解,第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取舍,才能使之真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李渝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1):73-77
话语作为当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近年来在文化批评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此,特从四个方面对话语进行探讨:1.语言学家们对话语的界定;2.在文化研究层面上话语的内涵;3.东方主义——最为典型的人为建构的话语之一;4.新时期世俗知识分子的使命——警惕并挑战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3.
熊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4):28-32
《金银岛》植入了鲜活的历史时间,隐藏着一个将历史与成长关联起来的重大主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成长小说"。《金银岛》可以被视作是反"东方主义"思维的文本。主人公正是处在这样的反对殖民侵略、重归资本主义理性的历史交叉点上,经过了重重考验而最终成长起来。在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出一种精明、进取、理性的精神。这不仅是他自我成长的结果,也体现了作者斯蒂文森对于重返资本主义正统精神的渴望,这种渴望和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理性主义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4.
张金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4):54-57
《月亮宝石》对印度人形象的再现流露出东方主义思维的印迹,但也揭露了大英帝国对殖民地印度的剥削和掠夺,谴责了英国殖民者的贪婪与伪善。这体现出作者对殖民主义政策的反思和对殖民政策对英国本土的反向影响的关注。因此,小说构成对已被内化的东方主义观念与帝国主义意识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贺莉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2):59-61,68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在其代表作《大地》中,她没有附和西方对东方的两极分化认识,而是客观又有创意地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对《大地》中的女主人公阿兰形象进行分析,阿兰的传统与反叛形象反映了赛珍珠对待中国文化的客观价值取向,赛珍珠的这种写作态度摆脱了东方主义的束缚,为她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公认的声誉,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贺莉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9-61,68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在其代表作《大地》中,她没有附和西方对东方的两极分化认识,而是客观又有创意地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对《大地》中的女主人公阿兰形象进行分析,阿兰的传统与反叛形象反映了赛珍珠对待中国文化的客观价值取向,赛珍珠的这种写作态度摆脱了东方主义的束缚,为她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公认的声誉,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于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21-24
《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四期刊载的论文《马克·吐温的中国观》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展现马克·吐温文化产品中的东方主义。作者用以引证的吐温演说“我也是义和团”中所存在的逻辑悖论和语义重心被“策略化”误读,而这一问题恰恰折射出其论述过程中稀释上下文语境、机械运用理论的弊端。因此,在为马克·吐温的文学粘贴“东方主义”标签时,应该充分对其“非东方主义”的层面给予关注,避免将吐温在某些作品中有关晚清中国人的字面表述简单等同于以中国为“他者”、强化西方中心论的东方主义再现。 相似文献
18.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杂剧而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曲,今存小令50多首,完整的套曲12篇。由于他的伟大成就。关汉卿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极高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19.
丘为君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
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中,思想界对于现代性的争论,其主流意见常常有以激进主义的形式,来宣扬普遍主义现代性的倾向。相对于此,多元主义现代性的论点,则多半被当成保守主义(或甚至是反动主义)。研究20世纪初年的欧战(1914—1918)对中国的影响,重新检讨以《东方杂志》和《新青年》杂志为代表的民初中国思想界对现代性的两种观点,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此一对立论述在思想史上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谭恩美的作品《灵感女孩》中的父亲形象进行了反东方主义角度的解读。父亲是一个叛徒,他背叛了自己的东方信仰和语言,背叛了自己所属的东方文化,从而导致了自己身份的混乱和人格的分裂。谭恩美也赋予了他很多的神秘色彩,而这些都是作者的东方主义情绪在作怪。最终父亲的分裂的人格在女儿邝的身上得到了整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