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5,6(1):62-70,113-116
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的主体、内容和方式上均有着特殊性,带有明显的本土性、民族性和"自治性",也离不开国家的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同样要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由"管理"转变为"治理",在社会政策决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自治"等方面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财政自治的基本内涵入手,考察了财政自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现形式,同时紧密结合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和政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重点阐述了财政自治在中国的实践及其类型,同时界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限及范围,论述了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揭示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未来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经过30多年的探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仍然存在着诸如法条制定较缺乏连续性和条理性、立法存在诸多空白、法条与当地实际情况存在差距等问题。进入新时代,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有效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填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空白;要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立法体系,完善立法程序;要强化当地人民的参与,深化立法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为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陈恩美 《民族学刊》2015,6(3):1-7,85,8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宪法确立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实现自治权的重要形式与基本规制。本文按照一定技术规范,对198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客观记录了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的基本进程,并作了简要的理论概括,期望能为学界相关后续研究整理和提供较为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当下,民族自治县作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层行政区域,结合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用好、用活、用足自治权,将自治权的运行纳入制度和法律的轨道,是增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双碳”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统筹推进“双碳”指明了道路方向。民族自治地方的“双碳”工作与非民族自治地方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存在特殊的困难,强行推行有可能会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民族自治地方要构建“双碳”协调机制,通过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财政支持、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协调,才能够达到在保障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基础下推进“双碳”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目的。而且还应相应地建立“双碳”协调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双碳”协调工作进行评估,杜绝走过场的协调,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之中,从而促进“双碳”协调工作的开展,推动民族自治地方“双碳”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龙文高 《民族论坛》2009,(10):28-29
<正>民族立法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规范的制定、修改、废止的立法活动,是国家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立法也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省锦屏县三个侗族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实践的调查分析,认为这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善治实践,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乡村治理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六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发展,农村居民需求日益多样,人口流动频繁,农村利益格局更加复杂,村民自治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调查发现,浙江省金华市立足农村实际,主动探索改进基层治理方式,走出一条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为了适应农村转型发展,破解由村民自治的困境,必须秉承“善治”理念,明确多元治理主体职责及协同互动,理顺乡村治理体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国家中心主义”和“国家法中心主义”的反思与除魅,以法律多元为视角,探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民族习惯法的文本内容、实践特征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社区自治制度的启示,运用规范分析、参与式观察与拓展个案研究,认为现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习惯法文本涉及矿产、林业、土地等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整脏治乱”等内容,其实践特征有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因地制宜性、作为手头库存知识的可操作性、与国家法的衔接性、违法制裁机构的专设性、对违约行为以经济制裁为主等.民族习惯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社区自治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可用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景茂 《民族论坛》2009,(10):20-21
<正>江永县地处湘南边陲,全县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25.45万,有瑶、汉、壮、侗、苗等29个民族,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5.86万,占总人口的63.2%。现有源口、兰溪、千家峒、松柏等4个瑶族乡与110个瑶族  相似文献   

12.
尹波 《民族论坛》2012,(8):77-79
英语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可和谐共处。怎样在当前英语教育的冲击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特性,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处理好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为例,研究英语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揭示英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模式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农民工中特殊的次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支持模式又将呈现怎样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定量的问卷与定性的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基本的讨论。在对桂林市七星区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个维度对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支持模式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归纳出非正式支持为主导、同质性高、宏观上民族特色不突出等特点。希望相关的讨论能为增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支持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西环江毛南族为例,考察了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发展困境,从生育制度、经济发展的推拉作用、生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城镇化过程等方面给予了原因分析,最后指出对于存在人口危机的少数民族,通过适时调整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合理引导其生育观念、发展旅游业和就地城镇化等可以有效化解其人口危机.  相似文献   

16.
罗春 《民族学刊》2021,12(10):86-90, 127
2020年11月,藏族小伙丁真凭借一条抖音视频的快速传播迅速走红网络,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顶流网红。丁真走红的传播机制在于新媒体具有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为以丁真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网红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交互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又为丁真等人的爆红提供了现实的传播土壤。网络上被公众称为“甜”与“野”的并存,实际上体现的是人们对“淳朴、野性、自然”等元素构成的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有利于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保持与包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利于强化各个民族文化的“一体性”,弘扬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民族论坛》2012,(8):47-49,62
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保障受多方因素的影响:立法体制以及包括散居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平等权、发展权保障等方面实践中取得的成效,是我国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积极因素。而法律体系不完备、保障工作力度不大、散居少数民族自身的客观障碍以及自我保障意识缺失等则是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乃至民族法制的进一步完善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雅红 《民族论坛》2006,(12):16-17
本文通过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城市发展状况的分析,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在城市发展观念、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正>湖南是民族大省,少数民族呈小聚居、大杂居分布,全省不仅有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地方待遇的县(区),而且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末,陆续建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