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赵姝岫 《安家》2005,(4):44-51
是提供建筑精品,还是提供建筑垃圾?是提倡以人为本、健康生态的建筑,还是把客户仅仅当作财富积累的工具?这就是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的力核.一年又一年的"3·15"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一个日子,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精神状态.纵观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应在产品上务实,做一些真正有益社会、有益民众的事情……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市场的接纳、置业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闾冰艳 《安家》2006,(6):67-68
因为地域与生活习惯的差别,不同地区的户型结构与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来使用,在这一点上,拿来主义是绝对行不通的.在麦卡伦地,是开发商首先根据北京气候特征和居住习惯,配合地块的建造需求,在充分明确实际情况后,借鉴西方的经典设计来融合解决问题,这就避免了外来建筑"水土不服"的毛病. --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常务副 总建筑师 刘震宇 产品主义之于房地产开发 所谓产品主义就是把产品当作主推和后续工作的重点,在整个地产开发的过程中,有部分开发商老总关注的并不是产品本身,却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资金和运作层面了,希望通过理念的提升和运作,达成效益最大化,更多的可能是商业的东西,所幸,与此不同的是,大部分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开发商,将心血与感情铺在里面,把开发项目当作自己很重要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挣钱的手段.打个比方,从经商的角度会选择容易挣钱的产品,但如果有产品情节的,就会选取精致传承的东西,哪怕利润没有前者大--这就是产品主义至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教师入职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中赫然写着"大学生中最常见的性变态是同性恋".难怪我的学生去智同(为男同提供社区支持的NGO组织)实习,她妈妈会在电话里问她:"你不会变成女同性恋吧?"套用同性恋者常说的一句话:"你们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培养我成为异性恋都没成功,我怎么可能一天就把异性恋变成同性恋?"同性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不是这篇文章想要解决的主题,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性恋在主流文化中总是被当成"性变态"而不是另外一种性与自我的认同?为什么大家会认为它就像流行病一样会感染和被感染?如果大学新老师还在接受这样的培训,将同性恋等同于性变态,会对大学生、对更广泛的社区民众、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社会,剩男剩女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虽然有人提出"男女独身主义",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有"无论如何也不能一个人孤苦终老"的想法. 既然要择偶,肯定就要涉及到择偶标准.问题是,在最开始是应该把自己表现得"差"一点儿,然后"芝麻开花节节高",让他(她)在继续的交往里慢慢发现自己的优点?还是该一开始就全力绽放自己所有的优点,先把对方吸引住再说?  相似文献   

5.
从"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日起,新版购房合同即将实施,并同时施行网上登记、网商签约、网上公示.新政和合同范本一经推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新版和旧版合同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不仅从条文数量上增加了两条,达到28条,更主要的是对很多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调整.新版合同的出台对于购房者无疑是福音.每一项法律的出台,都应该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条款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细,消费者越来越安全,开发商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合同为证,一招不慎便会掉进违约的泥沼之中,开发商,怕了么?让我们深入房地产业内,探探有关新合同的风.  相似文献   

6.
赵姝岫 《安家》2005,(4):40-43
面对3·15,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仅仅限于语言当然是软弱的,业界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态度,毫不犹豫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而对于媒体来说,则必须明确地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真知灼见有发表的地方,让各种声音有一个交流的地方.惟有为通,才有效率,惟有理解,才能行动迅捷.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土资源部提醒各地,密切关注房企逆市投资养老地产,也不乏媒体报道指出,开发商大多在以养老地产名义圈地.养老地产究竟是开发商们已经大兴土木的新兴市场,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甚至"挂羊头卖狗肉"?率先进军养老地产的开发商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家》2007,(1):22-24
●网友gyliu82:大家都是"房奴" "房奴"一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06年的新词,尤其是近年对房奴的关注度达到空前高度.有房的、无房的、开发商、政府等无不对房奴有着各自的看法,可见,房奴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房奴的惨痛生活大家有目共睹,据说许多是因为开发商忽悠成的,但为什么开发商还贬斥房奴活该?难道开发商真是过河后拆桥?  相似文献   

9.
若星 《老年人》2014,(5):8-9
正"大爷,您怎么把儿女3个都告上了法庭?是他们不孝,不常回家看望您吗?""他们回不回家看我无所谓,但他们不给我钱买酒喝,就是不孝。"这是法官与一位66岁老人的对话。老人喜欢喝一口,做儿女的咋就不能满足老人的愿望?是儿女们不孝,还是另有缘由?2013年7月底,这起奇特的"酒"官司在湖南省芷江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用"竖起耳朵"来形容认真倾听的状态。言下之意就是,知道别人马上要开口说话了,所以屏气凝神,切断一切噪声源,支好架势,准备听个明白。我在这里要讲的是无意识的"听觉注意"。在一个十分热闹的场合,你正与朋友相谈甚欢,突然有人提起你的名字,你是充耳不闻呢,还是立即做出反应?这就好像耳朵藏在口袋里一样,随时会蹦出来接招。  相似文献   

11.
业委会是搞事的吗?近些年来在调研时见到与社区相关的政府人员时,我经常会劝他们多考虑一下业委会的作用,但总是立马就被拒绝了。"业委会那帮人",他们摆手说,"就是搞事的"。上海的一个区政府人员则告诉我说:"业委会人的与居委会的人不同,都是有私心的。"我想,如果政府部门可以选择的话,是宁肯不要业委会这一组织的。在他们看来,社区由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可能更有秩序。这其实不只是政府部门的意见,甚至很多业主也这样看。总之,社会上颇有一种观点:业委会就是搞事的。一个小区好像只要一成立业委会麻烦事就接踵而至:换物业、与开发商打官司等等不一而足。这也是业  相似文献   

12.
潘建芬 《职业》2012,(26):46-47
笔者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你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辩论"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他律?哪个更重要?"通过激烈的思辨,笔者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同慎独的意义及如何做到慎独.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现阶段实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是行不通的,肯定会有部分同学不够自觉,会用各种手段来偷看,因大家自律能力不强,道德修养靠他律.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裔穆斯林早在中世纪就已在欧洲存在,而今穆斯林族群已成为欧洲社会第二大族群."9·11"事件使欧洲传统多元文化体系受到冲击,世人将目光聚焦伊斯兰和穆斯林."3·11"、"7·7"、法国"头巾法案"、丹麦"亵渎伊斯兰教先知漫画"等一系列事件又使阿拉伯裔穆斯林移民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是同化吸纳还是割裂分离是欧洲各国政府当前移民政策中的最大困惑,是封闭自我还是融入当地社会也成为阿裔欧洲穆斯林当前的艰难抉择.妥善处理阿拉伯移民和欧洲主流社会的关系,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穆斯林移民团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问子 《老年人》2008,(5):40-41
孔子强调,道德高尚的人在一定要具备仁爱之心的同时,还必须兼具社会良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与正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中经常强调的“义”。这里的“义”就是道义、正义,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1.很会打扮我们会很清楚"性无能"指的是什么,现在很多女性发现"爱无能"的男人,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进一步"交往才会知道真实情况。现代社会产生的种种生活压力,会形成"性的障碍",也会造成"爱的阻碍"。当两性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础上,女性反而可以理解与体谅"性无能",但遇到"爱无能"却无法原谅对方并且不愿原谅自己,通常会责怪自己识人不清,竟然碰上这种人类。其实只要留意一些症状,还是可以预防误入这种情景。那么"爱无能"又有些什么症状呢?  相似文献   

16.
《安家》2008,(7):66-67
五年前,许为平新推总部经济和总部基地理念时,曲高和寡地表示"我不是开发商",结果市场一片哗然--这么大体量的一片写字楼开发,无论从其操作手法看还是资本运作方式看,不是开发商还能是什么呢?不管怎么说,从此总部经济和总部基地概念成为全国地产界的一个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17.
我们修了很多高楼大厦、高速铁路,但我们没有建好一个心灵的通道当"坏消息"活跃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叹社会信息传播的透明,却又不免因此而惶惑: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没有敬畏的后果,就是老百姓做事会没有最后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海岩有个儿子?还是演员?可能没有几人会相信"造星大师"海岩的儿子现在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演员,而这就是海岩的教子之道:人前不认亲生子,放他自己去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仅为全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捧走了13%的诺贝尔奖!是犹太人生来就聪明绝顶、智商无人能及,还是这个盛产"天才"的民族,把教育当作获得一切的人生基准?听听犹太人自己怎么说?2014年5月,以色列古里安大学商科和管理系访问学者、著名犹太教育学家斯维·万宁来到北京时接受专访,讲述了犹太人的8条教子箴言:1.智慧比什么都重要。几乎所有犹太家庭的孩子,小时候都要回答这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如果孩子的回答是"金钱和珠宝",母亲就会告诉孩子:"记住:你要带走的既不是金钱也不  相似文献   

20.
·一辆校车可以装下几颗高尔夫球? ·假如你要帮忙清洗全西雅图的窗户,应该要收取多少费用? ·现在你被困在搅拌器里,但60秒以后就会有人使用搅拌器,你要如何安全脱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