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08,28(3):84-90
后赵重建邺都工程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石勒时期,主要是都城设计与邺宫初造;后期为石虎时期,根据石勒总体设计大规模营建,先城内后城外,宫殿建筑先内宫后大朝。以九华宫、太武殿及两侧东、西阁为主体工程,宫城、郭城围绕主体工程布置,自北向南,由北城垣上齐斗楼,经太武殿、端门及中阳门内大街、中阳门,构成全城南北中轴线,宫殿建筑、官署、街区、里巷等均沿中轴线左右对称,街区呈棋盘状,全城平面布局大体呈横长方形,城门自东、南、西、北顺时针,依次为建春、广阳、中阳、凤阳、金明、厩门、广德门等,门名取象"四时"命设,城制设计具有"天象"意识。城垣与城门、三台、宫殿、街市里巷、习俗、礼制建筑等,不仅规划整齐,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里坊是古代都城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坊之置始于北魏平城,洛阳、邺京沿置。邺南城400余坊,北宋时已不可名状。稽诸石刻,可考证出东魏北齐邺京28里3坊,里、坊置正,分掌管理和治安。城内置坊,城外置村。里承汉制,坊启隋唐,邺京里坊制度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牛润珍 《晋阳学刊》2011,(6):111-115
自齐桓公筑邺,邺址未变,其地即今古邺三台遗址。秦汉时期,邺在地理上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秦军据此攻赵,汉高于此置魏郡,东汉灵帝时为冀州治,曹操于此建魏都,邺成为北方中心城市。袁绍初治州城,讲究规整,奠定了邺内城外郭的基本格局。曹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街区呈棋盘状的邺城城制。  相似文献   

4.
蒙元时期设于今内蒙古地区的城邑众多 ,可分为都城、宗王分封城邑、路城、州城、县城五种形式。它们分布在茫茫草原或沙漠的绿洲上 ,由发达的驿路交通线所联系 ,为拱卫大元一统、开发草原经济 ,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元上都古城上都又称滦京、上京 ,城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五一牧场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正式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上都城平面呈正方形 ,边长 2 2 0 0米 ,分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 ,城外的关厢地带则是大面积的居民区 ,再远些则分布着粮仓、军营和据守点等重要设施。宫城是上都城中最主要的建筑 ,为皇帝居住的宫殿区。南…  相似文献   

5.
唐都长安城,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一座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布局规整并有众多人口的大都城。都城内的士庶百姓居住区,以坊里为其分区单位,整齐地排列于外廓城。唐朝政府对其管理有一套严密的制度。研究长安城居民坊里的管理制度,会使我们深入的了解唐代的都城制度和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6.
洛阳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的都城。由于距今时代久远,人们对其形制布局的认识若明若暗。根据近年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它所开创的单一宫城"建中立极""五门三朝"等制度开启了都城布局和宫室制度的新时代,说明北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对隋唐以降历代都城规划的影响及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变迁。公元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国。契丹国王耶律阿保机在渤海国故地建立“东丹国”,改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忽汗城)为“天福”,作东丹国都城: 927年,耶律阿保机之次子耶律德光继契丹王位称帝;次年,即928年,把东丹国都城从天福迁至东平(今辽阳)。是为南京(不久,又改称为东京)。此后,天福城在历史上不见文字记载,达六、七个世纪之久。清初,一些文人旅行到此,发现上京龙泉府遗址,记述:当地土著居民,称该地为“东京”。  相似文献   

8.
捕喝即中古中亚安国都城布哈拉,在中国历代文献中,对布哈拉有不同的称谓。布哈拉城是由移民村落发展起来的;在6~7世纪初,布哈拉形成为一个政治实体,以城立国;布哈拉周边村镇与布哈拉结成松散的封建附庸关系,形成我国史籍上所称的"安国"。公元659年,安国与唐朝建立起羁縻隶属关系。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布哈拉后,安国力图依靠唐朝反抗大食人的统治。850年,布哈拉形成为具有内城、外城和完整城墙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9.
朱溢 《学术月刊》2023,(10):168-180
宫城营建是南宋政权充实临安都城功能的首要环节,却因其空间特性而面临多重困境,宫城各项功能的完善、整体格局的形塑深受这些因素制约。临安宫城早先在作为行宫时,就已出现一殿多用的现象,在宫门的使用、机构的安置上也有反常之处。作为第二次绍兴和议后宫城营缮最重要的工程,两座前殿主要用来举行各种朝会,其实施过程多见北宋旧制与现实空间因素的冲突、妥协。特别是主要承担礼仪功能的“射殿”,除了采取一殿多用的旧例,还因为规模有限、设施不全而在使用上捉襟见肘,这在绍兴十五年的元会礼仪中有充分体现。经过高宗朝的营建,临安宫城的格局大致定型,其空间结构相当于北宋宫城的内朝,外朝的建筑实体不存,其功用得到了保留,被整合进缩小的宫城中。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兴庆府的规模与“人形”布局,目前说法较多。一些人认为今银川老城(环城路内)就是兴庆府故址;另一种意见以为明清时期的银川城应为西夏皇家宫城,兴庆府当由宫城向东与高台寺相接,这种规模似乎才符合一座都城的格局。有人提出“人形”·布局以城郭为躯干,头部是黄河西岸的高台寺,双足直抵贺兰山,兴庆府从黄河西一直延伸到贺兰山离宫。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值得推敲,说今银川老城环城路内为兴庆府故址是不准确的;以主观推测替代兴庆府规模和布局的研究也是不妥当的;都城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兴庆府规模应符合西夏国情,与西夏…  相似文献   

11.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功能由环境、结构、要素三者共同决定.将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引入到陪审员制度当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陪而不审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系统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缓解陪而不审现象,只能对系统结构和要素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户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作出自己的理解。文章利用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的关系,解释了我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合理性,认为户籍制度的产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时代要求。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它又阻碍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也有悖于经济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这种制度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桎梏,从而变迁也就在所难免。但是户籍制度改革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权制度变迁的动因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权因水资源的短缺而产生,因水资源短缺加剧而变迁。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费初始并不存在水权,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水资源从丰沛到短缺及水资源显现经济商品禀性的过程中水权才得以产生与变迁。世界各国适用了各不相同但符合本国实际的水权制度,但是大多数国家普遍适用的还是优先权制度。与其他水权制度相比较,优先权制度因其具备排他性、让与性、可执行性,不但能兼顾各方用水的利益和需要,而且能很便捷地进行水权的初始配置,进而可以建立水权市场,使弥足珍贵的水资源流向最需要之处。但是,优先权制度对水权的转让和交易进行限制,降低了可让渡的程度,降低了使边际净收益相等的市场压力,带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无效率,也存在进一步市场化的趋势和演进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整个世界可分为两大系统 ,即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 ,双方互动、嬗变 ,各自受着对方的扰动 ,不断产生熵值又不断形成负熵 ,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系统。如何从系统整体角度来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自然的作用 ,必须要避免三种思维方式 :单向思维、强势思维和短期思维 ;要树立两种科学思维方式 :整体开放思维方式和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即“整体———部分”的思维方式 ,强调为了整体功能要抑制人类系统中某些个体功能的发挥 ,促使人类从根深蒂固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 ,提升到在与整个世界全面协调中生存与发展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特殊的人文地理与政治地理观念,华夏先民确立的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将与周边民族或地区的关系视为国内各地区间关系的延伸,用解决国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处理和其他地区间的关系。中国曾试图将方国、郡县、羁縻等国内的地方统治模式推广到全东亚,至明清才最终形成了宗藩体系。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演进分为方国体系、郡县体系、羁縻体系与宗藩体系四种类型,标志着四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投资秩序理解为特定企业体制下的企业投资活动所必须遵循的运行规则和实施程序。文章认为 ,企业体制与投资秩序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 ,企业体制变动会改变企业原有的投资秩序 ,而投资秩序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选择行为。以投资活动而言 ,企业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同 ,经理阶层的有限理性发挥程度、处理信息和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也不相同。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以制度安排和路径依赖为分析框架 ,针对我国现阶段具有典型意义的股份制 ,分析了企业体制与投资秩序在总体格局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健全科技信用制度,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推进科技信用制度建设,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界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基金信用的对象,形成契约制度与道德伦理相结合的信用约束机制,创设科技人员信用安全保障号码制度,建立科技人员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方法,完善科技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构建科技成果承诺保证制度。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描述大体不外乎单极体系、多极体系、多极化趋势、多行为体体系或所谓“一超多强”,然而这些概括未免流于简单化。本文认为:当前国际体系现状并非可以用单个体系可以概括,而是表现为多元共存,这些体系包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霸权体系和帝国体系。而且,每个体系基于自身发展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的前途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前多元体系间的竞争和每个体系自身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权责关系与职能边界在文化领域的重大调整与重新建构。必须超越"过分国家化""、偏重社会性""、迷信市场化"的三种理论思路与实践倾向,构建起"文化管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文化体制改革分析框架,从而使文化体制改革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均衡性,最终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发展格局,实现国家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管理是目前国家在高校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彰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本文从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意义、做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