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分析框架,并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1980 ̄2005年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资本—能源比率和劳动—能源比率差异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36.54%,45.67%和17.89%;(2)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作用在不断提高,是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此外,增长方式趋同的东部地区能源效率也存在显著收敛趋势,而中西部能源效率内部差异呈现波动性变化。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只有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扩散才能有效提高落后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视角,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能源效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我国能源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扩散效应在逐步增强,极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区经济的长期收敛性——一个新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主成分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我国1952~2004年长达53年的地区经济的收敛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分析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地区经济总体上只有较弱的收敛性。进一步比较1952~1977年和1978~2004年两个时间段,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除了东部地区收敛趋势增强以外,全国总体、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收敛力度即缩小地区差距的动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减弱。我们还发现,强收敛性在地区之间出现了转移:由1978年以前的中部地区转移到了1978年以后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5.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meta-frontier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分析比较了2000~2008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采用"技术差距比"衡量中国三大地区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分析考察了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三大地区生产技术差距明显;共同前沿和区域前沿下的σ检验结果均显示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表明中国各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与中国生产率增长——随机前沿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umbhakar等的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效应3部分,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采用1999年至2004年中国29个省份的数据,分析金融发展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金融深化和金融中介垄断都不利于技术效率提高;金融深化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金融中介垄断并不利于技术进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及调整政策——基于产业结构重型化视角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能源效率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分析了工业化国家能源效率变化规律及波动原因;在总结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方法分析了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化原因,认为产业结构变化是2000年后我国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技术分析了产业结构日益重型化条件下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并得出了随着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能源效率会不断降低的结论;最后,从改变经济结构标准、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分析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细分IPO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从一、二级市场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基于2012年~ 2015年间138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新股定价前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加剧了发行价格超出内在价值的程度,由此导致较低的定价效率.隐性市盈率上限的窗口指导抑制了一级市场定价泡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级市场定价泡沫越大的新股在上市首日产生的超额收益越高,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提出各地区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假设前提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0~2008年中国各地区的数据,对各地区出口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总的结果表明:各地区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出口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各个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效率的影响状况。一是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25个城市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取随机前沿生产方法,估算了25个城市的技术效率水平,得出25个城市的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且总的平均技术效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结论;二是利用变系数回归模型,分析各个城市的FDI对其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差异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中国大陆地区910家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础上,利用动态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地区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认为,造成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存在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地区发展差异,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地区性差异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把握这个特征对制定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上市公司治理法规和政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高能源消耗产出效率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机扰动和外部环境是研究能源消耗产出效率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传统的DEA模型无法剔除非期望产出对效率值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四阶段Bootstrap-DEA-Malmquist模型,采用199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松弛指标调整能源投入,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扰动,并借助Bootstrap随机抽样法进一步减小由于样本差异造成的影响,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测算了中国能源消耗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和随机扰动对能源效率的估算具有显著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后得到的能源效率值、技术效率变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调整初始投入后的技术进步值有所上升。此外,考虑环境因素时,能源效率值下降,但是进一步运用Bootstrap随机抽样法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后,能源效率值有所上升。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从能源效率与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中剥离,获得更为准确的能源效率值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运用面板协整技术研究各影响因素对中国各省区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全国各区域单位GDP能耗和各影响因素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产业结构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东北最大,中部最小,西部为正影响;技术进步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低;对外开放程度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西部最大,东北最小,中部为正影响。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东北调整到均衡状态的速度最快。根据实证结果,建议由此在制定"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时应该分区域实行不同的降耗目标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0-2008年专利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创新趋同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年以来中国区域创新一直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2000-2008年期间更为显著。(2)区域自身和周围邻居同时向上转移的区域基本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区域自身或周围邻居有一方或双方均向下转移的区域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3)中国区域创新类型转移显著受到地理背景的制约,创新高水平的区域背景对区域转移起到了正面影响,而创新低水平的区域背景则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为中国区域创新"俱乐部趋同"现象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提高能源效率常被认为是实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在倡导提高一国能源效率的同时,另一种新经济现象可能会产生——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节约的能源会被能源价格效应、收入效应和总经济效应等产生的新的能源需求抵消掉。在理论上关于能源效率回弹效应是否存在不同学者给出了各自的解释,实证检验中其大小也因研究主体、方法和时间段的选取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面临重构,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本文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非期望产出,将制造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纳入产出变量,首先构建SBM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对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地区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采用Tobit模型对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历年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44,总体处于中低等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统计期内东部地区综合效率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规模效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分别为0.079、0.123、0.172和0.10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研发投入、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制造业能源生态效率影响程度均不相同。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能源生态效率,缩小空间差异,总体上应采取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等,而各地区应依据综合效率分解结果及各因素影响效应采用相适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最新发展的非平稳面板(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和面板DOLS)计量方法,利用30个大中城市1998-2009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财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面板数据的使用扩大了样本容量、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而且可以进行城市间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房价持续上涨,大部分城市的住房财富效应显著为负,全国总体来看住房财富效应微弱:各城市的住房财富效应表现形式存在明显差异;股票财富效应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