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河北省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2000-2014年耕地面积相关数据为依据,来对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2000-2014年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变化情况表现为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增加—趋于平稳。耕地总面积从2000年的6857.08千公顷,缩减到2014年的6537.74千公顷,减少了319.34千公顷。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应努力协调好耕地合理利用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对1949-2002年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山东省耕地数量经历了显著增加(1949-1955)、急剧减少(1956-1961)、缓慢增加(1962-1964)、持续下降(1965-2002)四个阶段,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后减,总量趋减。文章还分析了近几年山东省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差异性和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分布重心的变动趋势;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宏观驱动力,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同城化背景下,基于RS与GIS,以2003-2009年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依据,开展了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首先对醴陵市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然后从空间分异、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方面对醴陵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用地类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发展因子和农业技术发展因子是影响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旨在解决当前咸阳市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为咸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借鉴.利用2002—2006年咸阳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咸阳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研究此期间土地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进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利用软件进行分析,寻找出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研究各个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咸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湖北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根据湖北省耕地变化特征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近50年湖北耕地数量总体递减快,且以旱地减少居多;(2)湖北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比丘陵地区减少量大;(3)根据湖北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和驱动力指数模型值将影响湖北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为四类空间区域:最优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最优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区、粮食安全-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区、生存型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研究结论:采用模糊综合方法可以科学的进行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维护人类生存的根基。文中采用重庆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1997—2007),运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的方法,对重庆市近年来耕地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近年来重庆市耕地数量均呈递减趋势,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增长和人口压力、城镇化水平及政策因素是耕地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特性及影响因素,根据烟台市各县区的统计资料,分析了烟台市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总体趋势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人口、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GDP是影响烟台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了2005和2015年的水资源量,并进一步预测了该市的需水量和缺水量。  相似文献   

8.
选取湛江市1951-2011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湛江市1985-2011年城市化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化进程对湛江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1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湛江市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078℃·(10a)-1;(2)从不同季节看,冬季增温对湛江气候变暖贡献最大,而春季贡献最小;从不同月份看,2月、4月、6月以及11月增温对湛江市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1月和5月的贡献较小;(3)城市下垫面性质、生活方式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影响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因子;其中人口密度、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邢台市近15年来耕地资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5年来邢台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90年到2004年间净减少耕地33.87×103hm2;1996年、2001—2002年耕地面积减少较快,其他年份耕地面积变化较平稳。导致邢台市耕地减少的直接因素为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的扩张。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则是耕地减少的根本驱动力。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在城市内部加强土地利用集约度,通过挖潜和内涵式发展来满足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对于农业结构调整一般应尊重农民意愿,任其自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个具体实例 ,给出了如何应用SAS系统中的线性回归分析计算所得到的各种检验统计量值的大小来选择最佳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  相似文献   

11.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城市精神理应是城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种追求不一定是经济增长这种直接的目标,而是准确概括出被实践证明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因素;大庆精神是大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深深地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大庆精神塑造着大庆城市的气质与风骨,彰显出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构成了大庆"软实力"的核心,是代表和展示大庆城市形象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政策和管理措施恢复重建地表结构,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自2002年以来,安徽省有17市84个县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中。推动全省退耕还林建设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策驱动、自然驱动、经济驱动、科技驱动和文化驱动等5个方面。其中,从淮北平原过渡到江淮丘陵直至皖南及皖西山区等5大区域的退耕还林驱动力主要以自然生态驱动和经济驱动因子占主导地位,科技驱动因子是巩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手段,文化驱动在具有省域文化特色的区域所占的比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耕地数量减少是我国中部地区目前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临川位于江西的东部,经济正处在起飞阶段,耕地数量在近几年急剧减少。文章在分析1978至2003年抚州市临川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1978至2003年间引起临川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政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套城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2011、2009和2006年的统计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武陵山区六个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做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南怀化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湖北恩施紧追其后,贵州铜仁逐步上升,湖南湘西逐步下降,张家界和黔江分居五六位。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各地行政管辖范围不一致使各自经济体量有别,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快慢不同以致排名顺序因时而变。  相似文献   

15.
运用3S技术对最近20年荣成湾沿岸土地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池、耕地、滩涂、沼泽地明显减少,而建设及交通用地、园地、沙地显著增加;同时,养殖池主要转化为滩涂和水域,耕地主要转化为园地、建设及交通用地和林地,滩涂主要转化为水域和沙地,部分沼泽地转化为耕地.荣成湾沿岸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城市化及工业水平的提高、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3—2007年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变更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五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林地、交通用地、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和公路通车里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实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消除样本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保持样本主要信息的前提下,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通过对西部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19项反映竞争力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汇总比较研究,找出西部具有比较优势的大行业。  相似文献   

18.
湿地景观不同于高山峻岭那样具有挺拔、高耸的阳刚气势,有的只是向阴、低洼的优美、阴柔之风格。因此,湿地景观建设,只有顺应其“向阴”之势而展示其“和”(和谐)的魅力,才能使其自然空间的秩序变化具有“阴”之“和”的美感。儒道关于人与自然“妙和相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很值得我们借鉴。大庆湿地景观应创造出如下的“阴和之美”效应:百湖之城声、色、香俱全的空间秩序变化美;“挺水植被”远近错杂的空间秩序绵延美;人生智慧作用于湿地自然景观的空间秩序和谐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归纳比较法,依照土地管理法中征地补偿制度,结合西北地区地方性法规及文件中的具体规定,全面介绍西北地区有关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具体规定,归纳出该地区立法的一致性及不同的模式,旨在为西北地区乃至国家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回顾其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文明化程度在总体趋势上是不断提高的,相应地,这三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也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