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视觉思维与城市景观建设的相互关系,以及其综合效果对观察者的影响作用,结合沈阳城市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对当前沈阳的城市景观建设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结合城市历史与文化发展特点,划分不同城市景观建设区域,保留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并以此凸显沈阳工业历史与文化城市的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茶饮与园林在许多层面都有共通之处.古代文人的饮茶生活对园林空间的构筑与功能带来直接影响.本文从晚明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入手,以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茶书、文人小品、日记为据,分析了长物集群的晚明文人市隐生活中,普遍的尚茶之风对于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的作用与影响,揭示了晚明文人茶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一、三山五园的历史地位三山五园是指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这些皇家园林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重要代表。三山五园虽然形成于17~18世纪,但并非孤立的事物,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这个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密集的地区,更成为北京历史最丰富的地段之一。三山五园在海淀区的位置不仅仅是它自己的位置,可以说见证了北京城86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存的建筑可以上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北郊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上统治者在这一地区营造的园林,成为清朝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的天然基础。以康熙帝建造畅春园开始,雍正、乾隆和嘉庆又先后营建了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和静宜园。从三山五园建造风格和特色看,它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逻辑发展的结果。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三大园林各具特色。从三山五园的实物表象及其内涵中,分析其中凝聚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园林作为城市的孪生姊妹 ,乃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现象。这个现象 ,不仅是人类智慧及其创造力的结晶 ,而且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高层次追求。本文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 ,论证了园林、城市、文化三者的关系 ,揭示出“园在城中 ,城在园中”这个富有特色的发展趋势。合肥高新技术产业等开发区 ,由于钟情文化、特别是钟情绿色文化 ,因而创造性地营造起一个集生态与文态于一体的大环境 ,走出了一条建设有园林、城市、文化三位一体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传统造型元素主要包括建筑园林类、图案纹样类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造型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是利用形体本身的造型进行设计,利用形体的相互组合、形体的简化和抽象,利用其它元素和外界因素进行表达。基于济南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深厚的文化背景,利用传统造型元素在济南市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设计搭配与重组,可以设计出独特的济南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8.
晚明的江南园林中,山阴祁彪佳的寓园的历史、规模、内涵、影响、地位极具代表性.一是寓园营造了一个生活世界,其蕴涵的人文情趣十分丰厚.祁彪佳的造园思想,为当下人文情趣比技术样式更为重要等本土建筑学核心思想提供了新的范例和史料.二是寓园提供了人本特色园林营造的历史借鉴.人的在场、巧于借景、就地取材、循环利用和社交开放,其特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营造理念.  相似文献   

9.
城市园林可以看作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的依托形式,文章以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特色为史料基础,对近代天津营建的租界公园、公众公园和私人花园从选址由来、造园风格、元素构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天津园林文化是南北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近代时期建设的租界公园则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汇集了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内涵.近代天津城市兴建的各国租界公园和中式园林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融合,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租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园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天人合一和意境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文化走出传统的庭院,并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它与城市的住宅区的环境、与城市的形象都有着重要的关联。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区景观园林还存在着设计上的重复性、功能性和协调性比较差等问题。要实现中国现代城市住宅景观设计中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园林文化的深刻了解,在设计中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城市的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及追求其自然和意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典范之作,书中对晚清山东的城市书写,特别是对济南的书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视角。学界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见。在小说中,通过老残的耳目见闻,在他穿梭游走于山东的城市之间时,作者对城市风景、城市文化以及近代文明的书写,都为读者展现了当年城市生活中的丰富意象,为我们了解晚清的城市及城市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2.
正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清朝皇家园林的总称,通常认为主要包括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过去,"三山五园"只是一种俗称,也称"五园三山",历史上,早在150多年以前就有这个称呼了。直到2012年6月,才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里正式写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层面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以"三山五园"取代了以往"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等称呼,这是人们对三山五园认识不断深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著名园艺学家,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创建者之一,近代花卉园艺学的奠基人章守玉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约请邓继光教授专题介绍章守玉教授一生立志园林园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园艺园林领域做出了巨大的科学成就,以志怀念。章守玉(1897~1985),字君瑜,江苏省苏州市人,沈阳农业大学一级教授,著名园艺学家、造园学家和园艺教育家,一生为园林、花卉事业及高等农业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13日至15日,由山东师范大学与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济南大学、济南社会科学院协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挑战与回应:中国近现代城市开放——周馥与济南自开商埠后的城市发展"国  相似文献   

15.
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在现代园林中,竹子造景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城市与海"是2013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主题和关键词。在设计上和立意上紧扣海的主题,在规划、建设以及空间布局上,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师和建设者们希望将世博园打造成一个充分展现海洋特色、生态与文明共赢的园林博览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风格,塑造了东方色彩的园林文化,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这充分说明,园林绿化本身就是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传承文化、诠释文化最自然和最富艺术气息的表现形式。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已成为加速推进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邯郸在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正在深入扎实地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力求将创建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发展生态旅游、弘扬城市文化等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建绿,努力走出一条彰显北方特色的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具有独特的城市特色。自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济南的城市发展迅速加快,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济南的历史街区作为变化的见证者,记录了这个城市发展的轨迹。通过对济南街区的研究,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开商埠对城市的影响,从而对城市后期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祁彪佳是晚明园林小品的代表作家,他的《寓山注》和《越中园亭记》,是自然和人文的巧妙融合,有限景物和无限时空的和谐统一,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成为晚明园林小品文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济南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出以城市为轴心的多圈层分布特征,不仅拥有独特而多元的资源体系,而且物化载体多有保留,在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文化认同感强、资源特色鲜明、便于总体开发等优势。济南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要以培养特色品牌核心竞争力、产品体系综合竞争力、文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为目标,形成特色化、综合化、规模化的产业化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