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纪念著名园艺学家,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创建者之一,近代花卉园艺学的奠基人章守玉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约请邓继光教授专题介绍章守玉教授一生立志园林园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园艺园林领域做出了巨大的科学成就,以志怀念。章守玉(1897~1985),字君瑜,江苏省苏州市人,沈阳农业大学一级教授,著名园艺学家、造园学家和园艺教育家,一生为园林、花卉事业及高等农业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谭其猛(1914-1984),浙江嘉兴人,著名园艺植物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是国内首批蔬菜育种学科唯一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蔬菜育种学教材的奠基人,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沈阳农学院教授1,93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并留校任教,应吴耕民教授邀请赴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园艺系任助教,后兼任园艺场场长。抗战开始后辗转于浙江、贵州、云南和甘肃等地,从此开始他为蔬菜育种遗传科学奋斗一生。他首先开展品种资源的调查和选种工作,推广了七种蔬菜的19个优良品种,杂交培育出四个不同特点的番茄品种。在大白菜杂种研究中,他发现并命名了自交系中的迟配系和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培育了一批大白菜的优良组合,在全国推广数万公顷。他在十字花科蔬菜和果树的远缘杂交中总结出许多有效的育种方法。在进行蔬菜育种的同时,谭其猛教授开展了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学家研究栏目约请董文轩教授、郭修武教授和张志宏教授专题介绍恩师景士西教授一生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在果树学、园艺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景士西教授(1929~2010),中国著名果树学家和园艺学家,曾任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植物栽培与遗传育种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理事、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长、辽宁省果树学会副理事长、《高等农业教育》副主编、《果树学报》编委和顾问、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专家。景士西教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和果树学科建设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威廉·坦普尔爵士园林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之处。实际上,坦普尔在《论伊壁鸠鲁的园林,或论园艺》中系统地探讨了园林的起源、伦理意义和审美形态等问题。他从病原学的角度出发,把园林作为治疗人们过剩欲望的理想之地。他虽然赞同伊壁鸠鲁主义的退隐思想,却从政治德性、顺从自然、自由选择3个方面阐述了园林的退隐伦理。在园林之美上,他认为美在于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既包括欧洲的规则式之美,也包括中国的不规则之美。坦普尔的园林理论对我国当下的疗养院园林、私家园林的建设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对于实践性强的专业。文章就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模式和思路。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模式行之有效,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戴炳然教授 ,1940年 3月出生 ,籍贯 :浙江省杭州市 ,现任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中国欧盟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国际政治学学会 (IPSA)欧洲一体化研究会理事、中欧高教合作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 ,并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兼职研究员。戴炳然教授专门从事欧洲问题研究 ,为复旦大学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术带头人 ,参与和主持多个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社科项目 ;参与和主持著、编、译著 8部 ,其中 3部获上海市社科优秀著作奖 …  相似文献   

7.
童兵 ,男 ,1 942年 1 1月 2 6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市。 1 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 981年和 1 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树仁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顾问 ,美中传媒交流研究中心理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主讲新闻传播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中西新闻传播比较研究、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金顺尧教授生于1936年4月,浙江省金华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哲学系副主任兼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副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和马列著作研究会副会长。金顺尧教授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和马哲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转向认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70年代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有《〈反杜林论〉浅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学习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后又参加…  相似文献   

9.
园艺疗法起源于17世纪末,是一门集园艺、医学、心理学为一体的交叉性边缘学科。18世纪晚期,园艺活动的心理治疗效果被正式提出。二战以后,特别是在美国园艺疗法协会成立以后,在其领导下,园艺疗法成为一个研究与应用并行发展的领域。目前较为著名的相关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园艺疗法协会、Thrive等。现代研究者在早期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新加入了实验统计的方法。大量研究证明了园艺疗法在情绪、生理、社交等方面的疗效,但目前尚未发展出专门针对园艺疗法的理论,而主要借鉴注意恢复理论等作为其理论支撑。中国的园艺疗法研究起步非常之晚,但综合国情来看,园艺疗法在中国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0.
任中敏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戏曲理论家。原名任讷,字中敏,号二北、半塘,江苏扬州人。1897年生于江苏淮安。191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从吴梅教授学宋词和金元散曲,1920年毕业。1923年至苏州,再投吴氏门下学词曲,尽读吴氏家藏珍本,每有辑录。三十年代以后,历任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师范学院教授。早年编辑出版《散曲丛刊》,自著《〈作词十法〉疏证》,《散曲概论》、《曲谐》、《词曲通义》等,对中国散曲的发展及其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实事求是的评价。晚年著有《唐戏弄》、《唐声诗》、《唐大曲》、《唐著辞》、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园艺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园艺人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并阐述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具体模式,以及实施该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风精园林设计理论囊括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指导理论。结合锦绣汀LLj湿地旅游城游客中心这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实践,将传统哲学的“阴阳合德”“独占鳌头”理念寓意,以及传统园林的营造办法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13.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是明末清初文坛上的风云人物。襄少负才名,能诗擅文,及其成年,则积极投身于复社活动,并起到重要作用。入清之后,冒襄隐居不仕,以拒不降清之气节名动海内,然学界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对其始有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生平交游、戏剧活动、水绘园唱和、冒董爱情以及《影梅庵忆语》。  相似文献   

14.
邵式平系解放后首任江西省省长。他曾担任过抗大二分校副校长、陕北公学教育长,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主要创办人。他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在实践中具有独特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理念。他与汪东兴、刘俊秀等开创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教育事业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完全赞成,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他不愧为人民教育家。文章阐述了他的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不同学历层次分级办学,实现全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毕业生不包分配,可自主择业,为所有人进大学开辟道路的教育思想。这是他整个教育理论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杨武之与西南联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武之是西南联大的教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他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抗战胜利后,三校原原,他因病不能北返,仍留在昆明师院数学系任教二年。他对中国的教育及数学人才的培养是作出贡献的,在培养子女成才方面也对后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林庚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楚辞学专家,他毕生与楚辞结缘,从20世纪50年代出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到80年代《天问论笺》问世,楚辞可以说陪伴了他半个多世纪,他的这两部著作凝结了数十年心血,是他潜心探索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陈望道是一位对中国学术事业发展卓有贡献的学者、教育家。他的一生基本上在复旦大学度过.他对复旦大学的贡献很大,其中之一便是把复旦的新闻院系建成了中国新闻院系中历史最悠久、唯一薪火不断的院系。陈望道早期从事办刊物、开书铺的实践,对他新闻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他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办者之一,他的新闻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确定的系铭——“好学力行”四个字上。好学力行,成了复旦大学新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教育目标。陈望道对复旦新闻系所作的开拓性建设,实际上也是对我国新闻教育的建设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拉维莱特公园作为21世纪城市公园设计的样板,其设计理念是超前的,而雪铁龙公园是对拉维莱特建筑化语言的反拨,兼顾历史传统和创新精神,强化了园林设计的语言。两个公园设计虽然在形态结构上各具特色,但都超越了传统园林设计的羁绊,用现代的表现手法体现传统园林的特点,用保留和更新的方法体现场地独有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