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基础条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与规模。该文从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不断提升,除克拉玛依、吐鲁番外,群内其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均有所改善;关中—天水、兰白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较高,水资源条件较好但经济社会条件较差,水资源有可开发空间,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较大;酒嘉玉、银川平原、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较低,水资源条件较差,而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较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内涵、特性,构建区域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熵权-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我国四个直辖市及全国的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发现全国及四个直辖市的生态承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充分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和城市生态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某种环境状态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良性发展为条件,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供水资源量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最大支撑能力。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确定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应加强水土资源的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配置研究,进一步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分析武汉市2001-2019年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四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博弈论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并引入云模型来解决降低评价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临界及以上承载等级,水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2)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呈现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和生态各项指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3)在“十四五”期间,为解决区域性、季节性缺水以及降水偏枯年份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需充分利用降水和过境客水,建立储水以及区域水资源调配系统。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沿淮经济带2007-2012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以及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对水资源消耗过大;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保护仍需加强。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安徽沿淮经济带在水资源约束下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辽宁全省及三大经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在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各经济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了σ收敛、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2005—2012年,辽宁全省及三大经济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却没有呈现出σ收敛特征;在辽宁全省、沿海经济带、西北经济区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差异存在着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在不同区域,影响收敛的条件因素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进各区域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的,一个地区或区域水资源能支撑起多大的社会经济规模就成为评价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选取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作为输入指标,选取加工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省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作为输出指标,建立数据包络(DEA)模型,并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2013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沈阳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8城市中,沈阳市核心作用明显,但各城市发展不够均衡。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对比,沈阳经济区环境承载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其基础设施承载力及社会承载力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9.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仿真模拟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系统所具有的复杂系统特征,在对该系统进行结构和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将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划分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水资源供给、水污染5个子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模型,通过仿真水资源供需情况,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方案下今后20年中黑河流域水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1.
辽河流域“划区设局”,开创全国河道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先河.辽河流域台安生态旅游区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作为规划必要性研究的背景,在生态保护一文明进程—经济发展的系统框架下,分析辽河流域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价值与现状结构与功能的退化趋势及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梳理辽河文明的发展进程、辽河文化的发展脉络,传统工农业经济发展过快所导致的资源过载问题.由此论述规划区在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地位,总结规划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松辽流域是中国三大流域之一,水能资源丰富,而当前流域内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诸如缺乏长远规划、建设资金不足等瓶颈,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松辽流域水能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流域水能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反映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和协调性,采取适当的开发利用战略和对策,实现松辽流域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3.
额尔齐斯河水资源开发对我国新疆地区用水安全及工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然而作为跨界河流,中国与其下游哈萨克斯坦在很多利益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两国的合作开发面临很大挑战。通过对额尔齐斯河流域目前相关合作现状的研究以及水资源合作开发利用主体及其诉求的分析,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利益协调机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河流流域水系统承载力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分析河流流域水系统承载关系的基础上,以人口、经济和环境为目标,以供水量、污染容量以及人口规划和工农业产值规划为约束,建立了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流域水系统资源承载力优化模型。以浏阳河为例分析得出,按照浏阳河流域的可供水量、理论纳污容量和人口、经济发展规划速度,若以环境优先为前提,2015年浏阳河水系统资源承载能力满足要求,若以经济优先为前提,则基本满足要求;而无论是以环境优先还是以经济优先为前提,2020年均会出现水系统资源承载能力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进而提出了浏阳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完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的科学定位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具体实施细节,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辽宁省老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的国际法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河流治理的核心是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各国需要在国际法基础上优先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进而实现对国际河流的有效治理.尝试探析解决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的国际法基础.文章简述了国际水法与国际分水条约的现状,并结合国际水法具体条文与国际分水实践,分别论述了国际水法中的分水原则、分水原则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以及在分水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资源贡献量指标尝试考虑中国国际河流的分水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黄河夺淮以前,由古泻湖分裂后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硕项湖等,曾密布于广阔的江苏淮北平原,众多的湖泊之间又有密如蛛网的若干天然河道如泗水、沂水、沭水相沟通。黄河夺淮后,浊水溃泛于江苏淮北地区,湮塞湖泊,打乱了原有的自然水系,极大地改变了江苏淮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直接导致了江苏淮北地区河道的淤平、古泻湖群的消亡。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协作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成都旅游经济圈、川西北旅游经济圈、重庆旅游经济圈等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澧水中下游流域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城镇比较密集 ,水力、矿产、旅游和生物资源都很丰富 ,实施流域开发条件优越 ,但也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趋同、城市规模偏小、流域经济运作不够协调、整体投资环境比较封闭、资源开发手段原始等因素的制约。战略上宜采取“点 -轴 -网 -片”开发模式 ,以资源开发为主导 ,把本区建成能源、建材、化工、轻工等工业发达 ,城镇密集的区域性经济走廊和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是支撑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不可代替的重要资源和关键因素.世界各国都在从多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对国内的水资源进行保护.目前,中国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对中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问题所在,并从法律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