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立足浙江产业集群经济,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终从市场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组织网络化、企业创新过程网络化等角度,阐述如何构建“网络集群”经济发展模式,以达到实现浙江经济转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群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牙刷之都"——扬州杭集牙刷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杭集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总部经济为解决发展制造业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战略思路。这就是将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聚,而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外围地带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化的空间耦合,进而提高该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条思路为激活区域制造业存量、调整区域制造业结构、壮大区域制造业实力、提高区域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区域制造业扬长避短,扩大区域产业的选择范围,促进区域产业水平的提高。应当利用总部经济的集聚优势,积极提升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而带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婕 《管理与财富》2009,(7):149-149
在成都市发展城乡统筹的背景下,通过对距温江较近的万春镇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当地花木产业的组织架构并没有完善,产业集群效率有待提高。产业集群是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利用波特经典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四川省成都市万春镇产业集群的形成要素与竞争优势,来寻求花木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与规律,提出发展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共同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市被确定为核心城市,作为大连市最大的主城区,大连市建设核心城市对甘井子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甘井子区要牢牢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成为大连市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6.
唐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耕地204万亩,人口140万,辖1个管委会12镇7乡2个街道办事处,是河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中部六省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国粮油百强县。作为人口大县,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全国性特征在唐河表现得尤为  相似文献   

7.
1月28日,河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1月30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此间,提交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备受瞩目。它不仅提纲挈领总结和瞻望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所向,更为重要的是,其释放的各种信号,将成为政府工作的抓手与着力点,成为河南未来一年前行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8.
1月28日,河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1月30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此间,提交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9.
2月9日,随着广东、吉林、海南三省"两会"开幕,全国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已悉数出炉。如果要说2015年地方"两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可以说是新常态语境中的GDP"表情"。热议之处,不仅在于29个省份下调了GDP指标,还在于这个量化指标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消失了。而其中最具深意的,则是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省份,在GDP增长目标上,加上了"左右"两个字,使得GDP从一个刚性的指标成为一个具有弹性的增长区间。  相似文献   

10.
11.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社会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尝试性地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演.最后,以“义乌商圈”为例,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由此进一步揭示了“义鸟商圈”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夹江书画纸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结合相关理论及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夹江书画纸产业现状以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探索振兴夹江造纸业应该采取的战略和措施,力图进一步推动夹江手工造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效益。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50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有过多次大动作:第一次大动作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骨干项目156项,就西部来讲,仅陕西和甘肃这两个省差不多就有40个项目。第二次大动作是“三线”建设,差不多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国家投入了2050亿元,其中有几年的投资几乎占了全国总投资的一半。第三次大动作是在70年代初,中央决定引进一批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重大成套项目47个,其中23个放在西部。第四次大动作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中部进行的三峡、小浪底、二滩等特大型水电项目,油田、油气田的开发,煤炭基地,南昆线、南疆线等铁路项目建设,还有通讯、航空方面建设。国家这四次大的举措,为西部开发奠定了一定物质技术基础,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