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李唐以前的诗人中,陶渊明的生平是最为复杂的。如被朱自清先生称之为“此六者皆荦荦大端”的名字、年号甲子、居址、出处、世系、年岁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难断甲乙。以其年寿为例,自刘宋以降,即有六十三岁、七十六岁、五十六岁、五十二岁、六十余岁诸说。持六十三岁说者乃肇始于沈约《宋书·陶潜传》,梁启超《陶渊明年谱》则首发其难而创五十六岁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从梁说。七十六岁说者为宋人张演在《吴谱辩证》中最先提出,请人黄璋等则从之不疑,但梁《谱》认为是说亦不能成立。宋云彬《陶渊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否愤宋?历来争议不休.《宋书》说陶渊明"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以表示对宋的不满,此说历遭后人反驳.然而,驳倒了"甲子年号"说也并不等于驳倒了"愤宋说".本文在了解西汉扬雄对陶渊明影响的基础上,搜寻《五柳先生传》及"无弦琴"的来历,发现两者均不免要归结到"愤宋"这一问题上去,且有其特定和具体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是一篇脍炙人口,誉满古今的不朽之作。自唐宋以来,研析者,称美者,颇有名家硕士。如:北宋欧阳修就说:“晋无文章,惟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两晋并非没有文章,而欧公之意殆谓堪称妙文者,惟此而已。清代吴蔚文言之更为具体:“晋时如茂先、太冲、二陆、三张、两潘、景纯、束哲,虽称巨擘,然不免以博溺心,以文灭质,惟渊明之《归去来辞》,气体洒脱,千古不刊。”吴梯《巾箱拾羽》也说,“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迄至解放以来,各高校教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大型词典 ,但对“都无”一词的解释却颇可商榷。该词典第 1 0册第 63 8页释“都无”为“倘无 ,若无”。并举例说 :“宋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 :‘晚岁躬耕不怨贫 ,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 ,自是羲皇以上人。’”邓广铭笺注 :“‘都无’当作‘倘无’解。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 ,卒于刘宋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 ,而北方则先后分处于十六国统治下……故稼轩作此设词 ,以为若无晋宋之间事 ,则彼自是羲皇上人耳。”将“都无”解释为“倘无 ,若无” ,大谬也。翻检各类辞书 ,皆不见…  相似文献   

5.
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相当复杂的问题之一。古今研究者或将渊明归于儒家,或归于道家。自宋以后,喜欢以禅说诗的人,将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相提并论,于是就称陶诗“默契禅宗”。近有丁永忠先生集渊明信佛说之大成,著《陶诗佛音辨》以佛经比附渊明诗文,论证渊明深受佛教影响。对这样一种“新论”,很有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一) 《拟古》诗共九首,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此时心情低沉,感慨极多,因此作者对东晋灭亡的感叹和由此而引起的感伤,便成了《拟古》诗的主要内容。尤以第九首表现得最为明显。诗中的“种树长江边,三年当复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四句,黄文焕曾作过评论:“刘裕以戊午年十二月弑晋主于东堂,立琅琊德文,是为恭帝。己未为恭帝元熙元年,庚申二年而裕逼禅矣。帝之年号,虽止二年,而初立则在戊午,是已三年也。”上面一段话可看作陶诗中“三年当复采”、“忽值山河改”的有力注释;它告诉我们《拟古》诗写于晋亡之后,写的是诗人因晋亡而表示的感慨。清人陈沆也说这首诗是作者“慨晋室之所以亡也”。  相似文献   

7.
张了却 《归潜志》卷八:明昌、承安间,作诗者尚尖新,故张翥仲扬由布衣有名,召用。其诗大抵皆浮艳语,如“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四围书”,又“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霜”,人号张了却。刘少宣尝题其诗集后云:“枫落吴江真好句,不须多示郑参军”,盖讥之也。 按:张翥字仲举,元代诗人。为诗格调颇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蜕岩词》。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一书,题目叫《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作者为“无名人”。诗前有序。以后赵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也收载了这首诗,题为《焦仲卿妻》,称“古辞”,并说:“《焦仲卿妻》,不知谁氏之所作也”。诗前亦载序文,字句和《玉台新咏》略有出入。现在一般人常取长诗首句以作篇名,称之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谓“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为一时;汉武帝后自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六书音韵表》)。段氏古韵之分期盖可从也。《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械。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占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然吴棫之论古音,实仅于《广韵》部目注明其通转而已。其后,宋·郑庠作《古音辨》,分古韵为六部:阳、支、先、虞、尤、覃。以郑书早佚,故其详未之知也。  相似文献   

10.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中说:“最能引起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经吹嘘或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它弄得迷离惝恍,最显著的便是上文说过的‘悠然见南山’的例子。”的确,用这种摘句方式去理解和赏析诗歌,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如王荆公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诗人以来,无此四句。”苏东坡说:“渊明谈理之诗有三:一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皆有道之言。”(均见《南濠诗话》)王国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人间词话卷上》)洪亮吉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忘机之侣,  相似文献   

11.
刘向《诗》学家法问题自宋至今聚讼纷纭,考各家论述,多有据刘向编撰之《新序》、《说苑》为依据者。然此二书多袭先秦史料,其《诗》学观不能代表刘氏本人。而史传中刘向之奏章、封事引《诗》资料,则少有专门研究者。笔者以元帝时刘向所上之《条灾异封事》引《诗》为研究对象,考察后可知:刘向用《诗》确不守家法,甚至无今古文之别;在不同场合运用相同《诗》典时,取义亦有不同,据此可知刘向"通经致用"的汉儒品格。  相似文献   

12.
《厨院新池记》系唐大历五年余杭天柱观处士李玄卿所作。宋、清两朝皆避讳“玄”字,将作者改作“李元卿”。今据《文苑英华》、元至大年间旧钞本《洞霄图志》等相关史料,考证《厨院新池记》确系李玄卿所作。明《八代文钞》“李华说”,《全唐文》“李勉说”,今人“李幼卿说”都是不正确的。版本学、避讳学对于文献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主要记载了我国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一些遗闻逸事,尤以反映当时上层社会的名士清谈与风度为中心内容,被学者誉为“清谈之总集”(陈寅恪语)、“风流”之“宝鉴”(冯友兰语)。书中所表现的魏晋士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影响甚巨。 今本《世说新语》分为三卷,共收有1130则,除5则为西汉秦末事,一则为由晋入宋的谢灵运事外,皆为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事,其中尤详于渡江以后事。《世说新语》的作者又将这些事“以类相从”,分为36门,同时又大…  相似文献   

14.
张伟峰 《中华魂》2012,(6):30-31
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赞说:"湖北有张孝廉裕钊廉卿,曾文正公弟子也。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这位被康有为如此推许的书法家就是晚清碑派重镇张裕钊。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湖北省鄂州市(原名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历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这里仅举两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观点略加分析。南宋朱熹评价陶诗常有独到见解,对陶渊明的思想,他说: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论陶三则》之一) 又说: 陶元亮自以晋世宰辅子孙,耻复屈身后代,自刘裕篡夺势成,遂不肯仕。虽功名事业,不少概见,而其高情逸想,播于声歌者,后进能言之士,皆自以为莫能及也。盖古之君子,其于天命民彝君臣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有明刻三十卷本《事类赋》一部,题宋博士渤海吴淑撰注,黑口、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书前有宋边悖德序,其次有吴淑《进注<事类赋>状》,卷三十后有“宋绍兴丙寅右迪功郎特差监潭州南嶽庙边惇德;左儒林郎绍兴府观察推官主管文字陈绶;右从政郎充浙东提举茶盐司幹办公事李端民校勘”兰行字;书末有赵子昂、王稺登用毛笔题跋各一条。书前及各卷首页钤有“冯梦祯印”、“冯氏开之”、“秘府”、“毛氏珍藏图书”、“自天水人”、“红术山人”和7.5×7.8cm大方印(印文待认)等印章。《事类赋》宋、元、明、清各朝均有刻本,但明刻本存世很少,据《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征求意见本)载全国仅存七部。《事类赋》作者吴  相似文献   

17.
《五代史平话》成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五代史平话》是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本共十编,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二史俱缺下卷。元明以来未见著录,传为常熟张敦伯家所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曹元忠游杭州时得之,曹氏《跋》定为“宋巾箱本”,称“疑此平话或出南渡小说家所为,而书贾刻之。”此说大体符合事实。现存影印本为清宣统三年(1911)武进董康所刊,题《景宋残本五代平话》,新排印本皆从董本出。(一) 北宋时期,讲说五代历史故事,成为说话人重要科目之一,宋人孟元老曾列举一般讲史艺人“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详”外,还提及专说《三分》的霍四究和《五代史》的尹常卖。这里的《三分》和《五代史》就是指《三国志平话》和《五代史  相似文献   

18.
《草堂诗余》是宋人编选宋人词(有小部分唐、五代词)的总集的一种,编者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那么这书应编成在庆元(南宋宁宗年号1195—1200)以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这是这书最早见于目录书的著录。 这书的编集出于书坊,所以所定书名不伦不类。明杨升庵认为:因为李青莲诗称草堂集,词的产生以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为开山祖,由此有草堂之名,这说法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有明刻三十卷本《事类赋》一部,题宋博士渤海吴淑撰注,黑口、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书前有宋边惇德序,其次有吴淑《进注<事类赋>状》,卷三十后有“宋绍兴丙寅右迪功郎特差监潭州南嶽庙边惇德;左儒林郎绍兴府观察推官主管文字陈绶;右从政郎充浙东提举茶盐司斡办公事李端民校勘”三行字;书末有赵子昂、王登用毛笔题跋各一条。书前及各卷首页钤有“冯梦祯印”、“冯氏开之”、“祕府”、“毛氏珍藏图书”、“自天水人”、“红术山人”和7.5×7.8cm大方印(印文待认)等印章。《事类赋》宋、元、明,清各朝均有刻本,但明刻本存世很少,据《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征求意见本)载全国仅存七部。《事类赋》作者吴淑,字正仪。生于南唐保大五年(947),卒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初仕南唐,入宋后官至职方员外郎。  相似文献   

20.
楚国巫坛上的月神祀歌国光红一、“东君”为日神说质疑自王逸《楚辞章句》以为《东君》祀日神,以后各家皆认同。《史记·封禅书》记高祖四年,令“晋巫祀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之属”,《索隐》引《尔雅·释天》:“东君,日也”,则东君为日神似是无可置疑。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