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说史略》材料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搜辑考订大量材料,为《中国小说史略》奠定深厚根基,但由于《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的差异,导致《史略》内容上的不平衡性。因个人偏见造成对某些材料的排斥和忽略,则是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说一知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研究者中慕《蜃楼志》之名而无缘得见此书者大有人在,而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迄今,各中国小说史对此书均一字不提,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据我所知,著文评论《蜃楼志》的有郑振铎先生和戴不凡先生,他们一致认为《蜃楼志》是部好小说。  相似文献   

3.
用新的眼光审视《中国小说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华 《阴山学刊》2001,14(1):44-47
《中国小说史略》在学术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经典范本.然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在文献史料研究、写作体例、对小说价值的界定和解释上还存在缺陷及局限.正补其遗误,从而对《中国小说史略》做更深入的、学术性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来,海内外攻治中国古典小说史的学者代不乏人.且已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所以.当治现代小说史的杨义先生将其视界延伸到中国古代小说领域时.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只有超越这些成果,他才能在这个领域竖起自己的界碑.当我读完他悉四年之苦功写下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毫不怀疑他的成果已使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6.
《清史稿·艺文志》一改明前正史艺文志收录历代著述的体例,"茲仿明史为志,凡所著录,断自清代"(卷一二〇)。其史部地理类外志之属著录"《越史略》三卷不著撰人氏名"。《越史略》是现存最古老的越南历史典籍之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降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二十年代就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晚清部分)胡适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1872—1921)、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18—1921);三四十年代又有钱基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860—1924)、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和阿英的《晚清小说史》等.它们对这段文学史都没有严格的界定和分期,“近代”、“现代”两个概念的使用也比较含混.解放以后,随着现代文学史作为一  相似文献   

8.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律诗可 称一代之奇。 ——洪迈语,引自《唐人说荟·例言》  相似文献   

9.
评《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揭清官之恶”是《老残游记》突出的思想内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胡适亚东图书馆本《老残游记》序称道“《游记》写官吏的罪恶,始终认定一个中心的主张,就是要指出所谓‘清官’之可怕”。历来的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大都祖述此说,啧啧称赞。当然,否定的意见也是有的,五十年代张毕来同志著文斥《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招致许多驳难,后来就不见有人坚持了。但类似的评论仍时或出现,例如1981年著名文学史家任访秋先生著文说:“刘鹗对清官  相似文献   

10.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小说史写作的理论设计--兼论《中国小说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史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其成熟的标志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问世。自此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进入多元化 ,但绝大部分著作仍沿袭鲁著的理论框架并未有大的改变。综合考察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轨迹 ,在充分承认鲁著的历史成就的同时 ,客观分析其存在的缺陷不足 ,对于中国小说史进行新的理论设计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浪漫主义在欧洲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却未能形成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运动。但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是和文艺创作一起产生的,或者毋宁说两者是文艺创作的“双胞胎”。神话是文艺的原始形态,因而也最早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因。古希腊神话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人们有着不同的估价和分析。但是它和希腊神话相比,确实显得支离破碎和残缺不全,更没有发展成为荷马式的宏大史诗。形成这种“先天不足”的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下称《史略》)里指出:“说者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古代章回小说的研究,自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众多小说史、文学史在章回小说发展期限划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鲁迅分为“明代小说”、“清代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分为“明初的小说”、“明中叶至明末的小说”、“清初至清中叶的小说”、“近代小说”;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分为“明代小说”、“清初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狭邪小说的思想倾向张云,杜志军以“狭邪”作为妓院的代称,其渊源颇为久远,而把“狭邪小说”作为古典小说的类型名称则始于鲁迅。鲁迅在其《小说史大略》和《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品花宝鉴》、《青楼梦》等单列一类,名之为狭邪小说、并将其基本叙事特征概括为“...  相似文献   

15.
道教和《封神演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封神演义》的文学价值低于《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但在我国过去的旧时代里却也是妇孺皆知的。鲁迅对它的评价是:“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鼎足视之者也”(《中国小说史略》,第176—177页)。新中国成立后,对《封神演义》的评价,可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的结构,在许多以西方近现代小说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的读者眼里,一向只是短篇的汇编.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曾说:"《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书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鲁迅也认为:"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解放以后的各种文学史、小说史著作基本上采用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中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在《<绛洞花主>小引》一文中又说:贾宝玉看见了“很多死亡”和“不幸”,因而形成“大苦恼”。(《鲁迅全集》第八卷第一四五页)《红楼梦》写了八九百个人物,重要的不下四五十人,为什么弥漫贾府的悲凉之雾只有宝玉不但呼吸到了,而且领会了呢?为什么人人皆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也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我们知道,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写《三国演义序》时,特别在文末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这也无异说明:鲁迅是五·四以来研究《三国演义》的先驱,他的一些基本观点,甚至为胡适所袭用。因此,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不能不重视鲁迅当年探索这部小说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对鲁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的回顾,看出五·四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欧阳健所著《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是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的一部优秀力作。此书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新出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神怪小说史》相关叙述的不足,详考了自远古无名氏《山海经》至清末陆士谔也是西游记》等一大批文言、白话体神怪小说,全书长达57万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原创性见解随处可见,堪称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神怪小说通史。 《通史》刻意为神怪小说作科学正名,努力刷新神怪小说“终未免荒诞迷信”的传统认识。该书开卷倡言:“神怪小说的本质在于:它不期待人类…  相似文献   

20.
张静庐先生的专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泰东书局发行),问世于一九二○年六月,是打开我国小说无史局面的第一部著作,较之1923年12月和1924年6月分别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上下两卷本为时要早,在当时杂乱而繁伙的作品中,能寻出一条进行研究的线索来,张静庐先生实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