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文理大师顾毓琇学贯中西,贯通古今,深谙中西文化精髓,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探索.他强调中国文化的发展须从根做起,在文化交流中立足,在文化交流后创造.以这种文化观为统领,顾毓琇倡言文化复兴端赖科学,工程是文化的使者,通过教育传递、创造文化.顾毓琇的中国价值在其文化观统摄下熠熠生辉,在其江南情结中得以升华.在追求“中国梦”的当今时代,重温这份珍贵遗产,对中国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作为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其自身所具备的人文主义思想元素在西学东传和中学西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耶稣会传教士身份则反而被其人文主义思想所遮掩,所以利玛窦更多地体现了文化交流使者的功能而并非传教士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张筱董 《金陵瞭望》2010,(30):45-45
今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金陵嘹望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启动了“南京百名对外文化交流使者”等一系列活动。9月。在南京1912民国街区举办了“走向世界:南京对外开放和交流展”。  相似文献   

4.
孙洁  卢咏梅 《金陵瞭望》2009,(15):38-40
中新网南京4月13日电 南京市向社会征选百名对外文化交流使者的活动引起各方关注,连日来,广大热心市民和海外人士踊跃来电来函咨询报名。此次征选活动由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  相似文献   

5.
赵锐 《金陵瞭望》2010,(26):21-22
陈平.IOV高层惟一的中国面孔.被欧洲上流社会赞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欧洲最美丽的中国女人”、“国际舞台上最年轻的女性社会活动家之一”、“德奥十大杰出华裔女性”……2010年10月22日.第二届IOV世界青年大会在南京召开之际.优雅干练的陈平在励志社旧址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使得人们对于翻译本质的理解更为深刻、全面。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使者,译者在面对出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后殖民语境下分析《红楼梦》两译本的文化与翻译,对当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会同馆是明朝政府设立于京师的中央客馆。它不仅是接待外国和边疆民族使者的场所,也是明朝与四方使团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和进行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会同馆活动是明朝与周边国家和民族接触并了解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日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日木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唐代是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曾给予周围各国以积极的影响,同时它还广泛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都长安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这一时期,以遣唐使为标志,揭开了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公元8至10世纪,渤海与日本的友好交往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初期以政治交流为主;中期以经贸活动为主,出访人员多为文官;晚期的特点是从经贸往来为主发展到以文化交流为主,使者多为学者文人,双方互相唱和,赋诗酬对,留下许多动人篇章,是渤海与日本文化交流盛况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法的西渐与伊朗细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之前,我国业已经由中亚和欧亚草原各部族同西方有了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开辟之后,横亘亚州大陆的商路畅通,自公元前二世纪末至公元十六、七世纪,若干世纪中无论西亚、中亚、中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有若何变动,东西方的经济交往和人民友好往来迄未中断.各国使者、商人和佛教、祆教、摩尼教僧众的东西往还,不断扩大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工艺美术方面,能工巧匠的流寓,更是直接起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自汉魏以至隋唐,伊朗的金属细工和雕刻,装饰纹样,对中国有极其广泛的影响;中国的织造和造纸乃至绘画艺术则逐步西渐,特别是在十三世纪后期和十四世  相似文献   

11.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文化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亲缘性质,在各自心目中的形象也都比较良好,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得到凸显。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韩国方面处于相对较高的“强势”。如何正确看待最近几年兴起的“韩流”与“汉潮”,把握住中韩两国交流的时代脉搏,是关系到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乃至东北亚和平的重大课题,发展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对于民族认同及两国之间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与朝鲜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山东半岛居民与朝鲜居民就多有交往。明清时期,山东半岛在中朝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援助朝鲜反击倭寇侵略的战略基地,同时山东半岛在西学对朝鲜的传播与中日朝商品贸易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3月的"天安号事件"后,中国东亚地缘战略陷入困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鉴于韩国经济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中韩两国的文化认同、美日韩三边关系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美韩两国对朝鲜半岛未来走向定位的差异性等多维原因,我们可将韩国作为中国东亚地缘战略困境的突破口。在对韩战略上,我们应以"经济外溢"、平等协商、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为途径,通过中韩关系的改善实现对"围堵链条"的突破,从而为中国走出东亚地缘战略的困境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朝两国音乐文化之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直接影响了每一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在长时期的频繁交流过程中,中朝两国不仅相互吸收、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不同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而且在促进本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两国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处于音乐文化鼎盛时期的唐朝与新罗,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以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特点,促进两国音乐文化思想的相互融进。在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它们主动吸收,相互影响,由此积极推动了两国间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严诚是乾隆时期浙江杭州文人,与当时朝鲜著名学者洪大容结下深厚的友谊,在韩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内文献中,至今不见严诚任何著述流传。最近,笔者在韩国发现一部内容丰富而又完整的严诚遗著--《铁桥全集》抄本,包罗了严诚生平全部著作。《铁桥全集》中的《日下题襟集》收录了严诚保存的与朝鲜友人交往的诗文尺牍,以及严诚之兄严果、严诚之友朱文藻给朝鲜友人洪大容的书信,为研究清代中韩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同时,《铁桥全集》也是浙江地方史、文化史研究的有价值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东亚地区各国的古代文化和文明,存在着诸多共同的特征,构成了世界古文明系的重要一极,同时也是环太平洋文化圈的重要文化策源地。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地位,与会专家就“东亚文明和传统文化”、“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和越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南濒海港市宁波,在历史上长期都是东亚佛教文化交流的枢纽。宁波故城城内开元、延庆、天宁等佛寺,由于拥有濒临三江口港区的地利之便,在我国佛教界对外交往的历史过程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宁波故城佛寺的对外佛教交流,始于晚唐,盛于两宋,延续至明代。与海外佛教界渊源关系较深的故城诸寺,大多集中于城内东南厢,这些寺院虽然建制规模有限,但却成为许多异域僧侣抵华之后踏上巡礼求法之旅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也在逐渐了解中国。正是在这样的国际文化背景下,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很多韩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也有不少中国教师去韩国进行中国语教学。由于很多中国教师并不精通韩语,所以到韩国讲授中国语时会和韩国老师一起上课,这就形成了中韩老师协同上课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有很多学者对韩国学生学习中国语时遇到的发音、词汇、语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结合韩国高中的实际情况就这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与中日、中韩商品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相比,中日、中韩的服务贸易联系还有待加强。随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逐渐深入,未来中日韩的服务市场将更加开放,中日、中韩服务贸易前景广阔。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着显著和不断提升的互补关系,中韩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大于中日服务贸易的互补性。中日服务贸易的竞争程度较高且越来越激烈,而中韩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且较为稳定。未来,中国应充分利用与日、韩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减少服务贸易壁垒,加强与日、韩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日、中韩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