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学府里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的现象令人深思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高校学生自杀呈现出自杀因素的多元化、自杀过程的情绪化、自杀手段的极端化和自杀比率上升化等特征。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惠安女集体自杀现象十分严重,其频率之高,人数之多,情景之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惠安社会各界也以各种方式介入防控,但以失利告终。惠安女自杀究竟缘何而起呢?性别的职业流动与两性关系的失衡,传统的婚姻制度与特殊的社会习俗,为女性普遍绝望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加剧了她们的自杀倾向。而"金兰盟"的普遍存在则为自杀由个体行为走向集体行为提供了契机。这导致民国时期惠安女自杀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自杀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里,自杀在死亡谱中占相当部分,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自杀的人数均呈上升趋势。自杀涉及到许多学科其中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医学等。自杀既是医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它犹如一切引起人类致死的“疾病”一样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家庭的平衡。由于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4.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自杀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生理 -心理 -社会现象 ,各学科对此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生自杀现象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扩招后,自杀事件频出,研究生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力图通过透视研究生自杀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并正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缓解研究生自杀现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的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通过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变化发展的产物.民国时期,随着社会新陈代谢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并日益加深.在这一时期,皖人自杀现象非常普遍,原因各异,这其中主要包括经济贫困、新旧文化理念的冲突、社会纠纷与维护尊严以及忧国等几大类,传统与现代并重.自杀现象及原因背后也折射出这一时期社会救济体系的崩坏、社会一体化程度的降低,以及社会危机、矛盾的多样性与严重性等深层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若鹏 《天府新论》2007,21(2):153-155
近一段时间以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在代表着学术与理性的象牙塔内不断发生这些令人扼腕的悲剧呢?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单一的消极因素并不可能直接导致大学生轻易地选择自杀的行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主要针对防止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或将已产生的自杀意念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自杀应先加强个体心理预防,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起社会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秦汉以前的自杀观念与现代社会不同.通过分析<史记>等文献中记载的自杀现象,可以发现古人更多地将自杀视为一种社会精神现象和文化行为,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反常的病理现象.了解古人的自杀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并且有助于人们反观自己时代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1.
张贺楠  罗辑 《理论界》2008,24(3):224-225
近几年来,高校中自杀现象的发生急剧上升,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自杀高发群体。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严峻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成因,结合教育、心理等方面因素,探索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与途径,以期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地预警和处理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12.
屈原不是自杀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屈子的死因,从来都认为是投江自杀。其根据主要是取之于屈赋,赋中有许多辞句都确乎为投江自杀的表白。例如: 《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悲回风》:“宁逝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之常愁”。“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惜往日》:“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不仅以上辞句都被视为投江自杀的自  相似文献   

13.
冯洁 《南方论刊》2008,(6):68-68,71
自杀现象是一个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国内外都十分严重。人终有一死,绝大多数人都渴望延长自己的生命,但自杀者却采取非正常死亡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到底是为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剖析自杀者的心理,进而从萨特的自由选择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清代民间社会广泛存在着纠纷当事人自杀却被家人诬赖是别人所逼的"架尸图赖,,现象,手段之奸伪刁诈令人咂舌.本着重视人命事犯的原则,清律中专门设有禁止图赖和禁止威逼的相关条例,乡规族约中也多视此为地方恶习."刁民"自杀图赖的现象反映了资源分配不公及人们生存权利的深层社会问题,同时也体现出了民众的法律及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5.
官员自杀事件因官员身份的敏感性和可能涉及公共利益而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各大网络媒体对于我国官员自杀事件的报道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不适宜的表达和呈现方式,有害于受众的精神及心理健康,损害政府形象,不利于受众对社会的认知与社会秩序的稳定。目前网络媒体报道官员自杀事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公众知情权与死者隐私权、媒体满足公众知情权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难以平衡。目前我国缺乏对媒体报道自杀事件的相关规定或指导性意见,对报道官员自杀事件时媒体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研究更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网络媒体有关官员自杀事件报道存在的失范现象值得反思和纠正。  相似文献   

16.
吕周聚 《阴山学刊》2005,18(4):78-81
戈麦是新时期以来自杀的青年诗人之一。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是戈麦走向自杀的主要动力;与“现实”的疏离使他成为一个“厌世者”,他生活在语言的乌托邦之中,颠倒了现实与梦幻的关系,孤独、焦虑、幻想、封闭成为其精神状态;他的内心深处具有一种浓郁的死亡意识,死亡对他来说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成为他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7.
“蓝鲸”死亡游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自杀游戏,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生命安全。通过塑造独特的死亡审美,“蓝鲸”聚集了有自杀意向的人群,通过理性的游戏设计帮助玩家逐步克服死亡恐惧,实施自杀行为,游戏模式的网络化传播使得“蓝鲸”得以在全球扩散。现代社会的个体化、理性化、技术化特征,既是网络自杀行为得以形成、实施和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青少年网络自杀的深层动因:个体化时代的信仰危机,让青少年感觉到孤独与虚无;“园艺文化”影响下对青少年理性化的培育和“裁剪”,压抑了其生的本能并唤起了其死的本能;技术异化与道德盲视折射出技术进步的社会风险。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的网络自杀行为,要加强集体教育,克服社会信仰危机;引导个性发展,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规范技术使用,重视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章启群 《学术界》2003,(2):140-148
刘小枫先生所谓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 ,在理论依据和基本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 ,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来看 ,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诗人海子与作为哲学教员的查海生的自杀 ,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其自杀本身来说 ,应该是一件普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种死亡的方式在海子身上只具有一些个人化的特征。所谓这种死亡的诗的意义以及形而上意义之说 ,都是外在于事件本身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大学生自杀可预防的立论基础上,提出不同于自杀干预模式的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强调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等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从而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率。  相似文献   

20.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道教是重命贵生的宗教,其理论和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智慧。文章在分析个别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道教的生命智慧,弘扬其健康、积极的内容,以期唤醒大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对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