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教应对: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应对密切相关,当宗教的行为和思想用于压力应对时,这样的应对便称为宗教应对。文中对宗教应对的内涵、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指出宗教应对是少数民族压力应对的一种特殊方式,包括宗教行为应对和宗教思想应对。研究少数民族宗教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论规范,通过分析大量民族地区环境治理的相关经验资料,总结出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行为分为支持式行为、顺应式行为、规避式行为、象征式行为,由此构成了一种"冲突型的政府行为结构"。本文分析了这四种政府行为内在的生成逻辑。民族地区环境治理的特殊性,使这种"冲突型行为结构"得以形成,并被继续强化。应当在两个层次上、通过两种途径,逐步实现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政府行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张宏树 《民族学刊》2021,12(7):56-67, 10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全面规划相关工作,体现国家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沉、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的决心。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家治理基础、国家安全与乡村振兴,理应创新思路落实该文件精神。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为社会的流动性亟需流动性治理路径与机制,从而保障党的指引与部署“最后一公里”在民族地区基层落地。移动空间群体传播调适,赋权给普通民众,为底层主体表达与情绪、情感释放提供了路径,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巨大。群体传播的底层表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民性高度一致;群体传播的在线特性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性高度一致;群体传播的话语方式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商性高度一致。民族地区基层社会要善用群体传播,识别社会心态,洞察与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社会矛盾;挖掘地方性知识,转换为社会治理资源;改变社会粘合地带,重塑共同体,为社会合意达成提供了空间,重建社会治理基础;形成互动共治格局,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西北民族省区城镇化战略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西北民族省区城镇化现状和归纳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从加快市场化进程的视角 ,讨论了市场主导型多元城镇化战略 ,并从具体区情出发 ,进一步阐述了市场主导型多元城镇化路径依赖。文中强调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正确定位 ,对创新户籍制度、城乡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口政策和设市体制的法律安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人多年从事穆斯林社会及伊斯兰文化研究,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模式——知识体系论和社会结构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反映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穆斯林社会中的实际融入路径。这种伊斯兰文化论的理论基础是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演化发展来的理论模式。伊斯兰文化与各信仰民族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复合体,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类分析。使用宗教文化类型概念,可以对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穆斯林社会中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方式进行整体特征分析,为比较研究奠定一个合理的学术基础,然后再深入各个地区了解不同穆斯林群体中伊斯兰教的特点,最终形成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多样模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实践形态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棁  詹小美 《民族学刊》2022,13(8):100-107, 163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逻辑,指涉理论内核、制度优势、制度效能转化的实现范式。其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解决民族问题制度化表达的基本原则、法治前提和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形塑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其制度安排下的“善治”,具有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制度优势;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则构成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前提、关键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林轲亮  唐一然 《民族学刊》2023,14(4):96-106, 145
无讼村屯治理模式是在无讼文化回归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多重治理政策合力作用下产生。少数民族无讼村屯将无讼文化、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这三个分别具有传统属性、现代属性、民族属性的概念有机结合,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可靠尝试。融合少数民族元素从主体、布局、方略、考核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究极具文化特色无讼民族村屯的建设实践,挖掘无讼民族村屯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剖析阻碍无讼民族村屯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原因,明晰无讼民族村屯建设中主体定位偏差、纠纷解决机制局限性以及“三治”元素缺失的建设生态。针对其建设生态,直面少数民族乡村基层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建设者宜构筑一核多元、调解高效、“三治”元素与民族元素相融合的少数民族无讼村屯治理模式,以真正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多重政策要求,从而有力推动少数民族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朝觐者的心路——兼谈宗教仪式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朝觐者的个人感受及伊斯兰教有关朝觐的教义出发,探讨宗教仪式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1,2(6):12-24,9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耿马、双江及沧源等佤族、拉祜族地区基督教活动相继得到恢复,信教群众及教会场所大幅增加,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佤族地区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逐步健全,倡导爱国爱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注重培养、培训教牧人员;三是根据需要,扩大培训内容和对象范围;四是注意发展经济,解决自养。当前佤区基督教尚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沧源教牧人员中,群众自发认可的多,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缺乏系统的训练;二是耿马基督教福荣教会与耿马镇教会关系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阶段的更替、社会的变革,不一定同时带来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化,一个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时尤其如此.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主流是民族教育.民国初,新疆伊斯兰经堂教育盛于国文私塾学堂,民国中后期,民族学校的规模与普及大于汉族学校,而在内容上,现代科学成分皆无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周超  樊虎 《民族学刊》2022,13(8):117-125, 165
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后,推动巩固全面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发展是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民族地区都是我国组成部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也是规模性返贫风险的易发地区。基于多维视角,发现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呈现出区域性、群体性、联动性等特征,从生态性、政策性、发展性等因素深度剖析其发生缘由,进而从相应角度提出创新民族地区生态扶贫方式、完善民族地区返贫风险治理政策体系框架、建构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模式等针对性对策,以防止民族地区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12.
王晓惠 《民族学刊》2022,13(1):12-19, 132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推动具有共同性的国家通用语与具有差异性的民族语言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基于对河池、百色两地的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沿着“国家通用语和壮语均衡发展、倡导多语多文化共同繁荣”的语言文字发展思路,提出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为:其一,精细化开展推普工作,彰显推普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其二,固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地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具体包括:用政策法规固化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在母语地区和民族聚居区营造民族语言使用的环境;在广西少数民族群众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办实施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小学以及中学;加大少数民族语言宣传力度,开发人性化的多种语言文化服务,发展语言产业。研究结论旨在为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地区语言治理方案贡献广西智慧。  相似文献   

13.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1,2(1):1-11,8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及以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有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上的增长。本文从发展质量的界定开始,认为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居住条件、安全保证、人口发展、环境质量、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然后,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稳定性、社会公平、卫生保健、教育发展、环境质量等方面讨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征。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探讨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 ,长期以来西部民族地区一直是西部贫困程度最深、最边远落后的地区。如何使西部最贫困的民族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实施的根本保证。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 ,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通过具体措施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从根本上提高西部民族地区整体竞争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芷晗  刘彦武 《民族学刊》2020,11(6):68-71, 164-165
厕所革命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民族地区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殷切期待,更是通过新材料新工艺解决民族地区高寒、缺水等厕所瓶颈的技术进步。从基于中国本土政策实践的公共政策扩散理论看,厕所革命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广、是同一层级部门之间的政策扩散、是同级不同发展水平区域之间的政策扩散。对民族地区厕所革命政策扩散的分析仍然是初步的,我们期待未来研究可以继续对厕所革命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发放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理论探索等手法,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以及他们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获取宗教知识的途径,对宗教政策和宗教现状的评价,所关心的宗教问题,对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以及对待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总结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自身特点,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桂北山区一个瑶族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本民族语言、社区内流通的语言种类,以及外来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情况进行叙述,试图对人们在学习和使用外来语言的过程中,本族群与其他族群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使用外来语言的意义等方面作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特尔菲法建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的指标体系 ,利用该指标体系对甘肃省肃南县和贵州省黎平县进行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 ,并依据分析结果对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藏实际相结合,紧紧抓住民族和宗教两件大事,坚持"慎重稳进"方针推进民主改革,历史性废除西藏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摧毁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统治的经济基础;废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把宗教教权与世俗政权分开,实现政教分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西藏人民民主政权,开创西藏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重庆市黔江区三个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现状的调研 ,认为上述三个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 ,高级人才缺乏 ;人才结构与行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人才流失严重 ,引进困难。民族地区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增强人才意识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与此同时 ,国家应当制定民族地区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 ,对民族地区人才发展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