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西征,足迹踏遍宁夏山川大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壮举,成为宁夏红色旅游资源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自然文化遗产、建筑文化遗产、各类红色文物遗存,包括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宁夏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广泛的时代意义。宁夏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应与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等有机衔接起来,与旅游文化融为一体,进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宁夏段是中国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区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宁夏黄河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文化类型包括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移民文化等。宁夏黄河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历史建筑、引黄古灌渠水利工程遗产、黄河水运渡口码头、传统村落、工业遗产、革命文物等。宁夏黄河文化展示了黄河流域宁夏段各民族共创、共享中华文化的区域类型,这一区域类型展现了宁夏各民族共同书写和共同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生关系,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宁夏路径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宁夏地名特征与地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由聚落—乡镇—城市的真实写照。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历史时期人类向大自然拓荒足迹的反映,又是战乱、迁徙、民族融合的写照。随着疆域的易主、国家的兴替、王朝的更迭,地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宁夏深居祖国腹地,其地名特征表现出了边地文化、生态文化、绿洲文化、山地文化及民族文化等特征。宁夏地名是宁夏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真实写照,从而也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本文通过对1∶50万的宁夏政区图上1000余个地名分门别类的研究,从更深层面上挖掘出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可以为宁夏现阶段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区命名等提供参考,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定位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因此,本研究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宁夏文化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区位、历史过程与族群构成。宁夏文化呈明显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而其基础则是宁夏文化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多层结构。在宁夏的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文化是方向,地方文化是底色,西夏、回族文化是特色,两个“典范”是特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宁夏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越来越重视挖掘和开发利用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甘肃省灵台县利用宁夏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大做文章,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如何充分保护特别是开发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它得以延续和造福百姓子孙,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因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创举,是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性措施.六盘山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建立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宁夏的文化资源,体现宁夏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要求.对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行多层面整体保护,是宁夏“非遗”保护的新途径和重要内容,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交错地带。历史上,尽管宁夏地区的行政归属多有变动,但若以北部冲积平原的人工灌溉农业及南部关陇要冲的地理位置为划分标准,那么宁夏区域文化产生、发展的核心空间范围基本上与当代宁夏的行政范围相吻合。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周边地区农牧优势文化的冲击,宁夏区域文化的存在空间经常突破上述范围的限制,或是与其西北及东北边的草原文化联为一体,或是为南边与东南的关中中原农耕文化所覆盖。中国北方文化史上这种农牧文化波浪式的交替进退,一方面给宁夏区域文化以停滞不前的反冲击,另一方面给它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杂交优势。因此,从先秦至明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尽管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内涵随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两者始终是宁夏区域文化的两个母体文化。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宁夏区域文化历史特征的价  相似文献   

8.
宁夏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是历史上多民族往来活动的重要舞台,同时,中原传统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进宁夏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文化参照和借鉴,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宁夏社会科学院于2005年启动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宁夏历史与文化研究被列为院重点学科。学科学术带头人是著名地方史志研究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吴忠礼研究员。学科负责人是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历史研究所所长薛…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但青海对这一资源的开发一直没有东部甚至中西部某些省区“走”得那样快 ,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对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要利用西部大开发提供的良好历史机遇 ,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作为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让这一资源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一、历史文化是一种资源历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 ,它包括有多方面的内容 ,如考古学文化、人类在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活动和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人们对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东北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部移民历史,移民对东北地域文化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至今。移民的文化思想与东北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移民文化,梳理移民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产业现状,研究东北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促进资源转化、实现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宁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缺乏、政策有待细化等困境。优化发展环境、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联盟、加强对创意人才的培养等无疑成为加强宁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群的流动形成了流寓文学,尤其是文人谪戍与文人官员异地为官。流寓文学是地域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梳理明代《宁夏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万历宁夏志》关于流寓文学的记载,可理清明代宁夏流寓文化的类型有宗室群体、与宗室相关联的朝廷高层文化人、谪戍群体、从事管理的各类文化人群等,他们上自"朝使",下至入幕文人。《嘉靖宁夏新志》里已专门罗列了"流寓"一类,明确记载了谪戍宁夏有代表性的文化人及其谪戍的原因。流寓人群与地方文化生成关系密切:一是移民生成地域文化,二是流寓人群带来地域文化之繁荣,三是留下了延生的文化根脉,四是体现了特殊的时代性,五是流寓人群直接彰显地域文化的特殊性,深层影响着地域历史与人群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3.
宁夏文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宏观视角,阐述其重要标志、历史契机和主要特征,对宁夏文化发展的思路做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做大做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宁夏是一个小省,却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文章分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以及目前宁夏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大做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是一对联系紧密的概念,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本文以春节为例,分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价值。春节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已经内化民族的心结,我们享受春节,就是集中体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以节日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我们应积极开掘春节的文化资源价值,对这一特殊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保持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双十节是国民党政府的历史文化符号,但也曾是中国共产党借以表达意识形态的历史资源。在国共合作抗战救亡的大背景下,延安边区政府对双十节进行了隆重的纪念,在纪念同时,一面阐释统一战线、三大政策的正确性,一面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真正继承,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国民党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同时也进行着争取现实政治权利的民主斗争。中共对双十节的纪念与阐释,丰富了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术》2007,(2)
传统文化资源是指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文艺、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等。它并非踌躇于历史范畴中,而是通过历史的积垫不断向前发展的,它是我们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二是研究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理论困境和出路,包括权利归属和公共领域这两个理论问题;三是探析传统文化资源的法律保护模式,阐述在现行知识产权体系下怎样进行保护、修正现行知识产权体系的漏洞与不足、知识产权体系外的保护以及国际上的保护。最后阐述笔者对传统资源法律保护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是经济、政治、资源、地理、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以往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从政治、经济、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论述。本文试从文化因素出发,对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一、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贫困虽然直观地表现为一种经济状况,但它也蕴含着一种文化体系。由于长时期贫困生活的历史沉淀,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就表现为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传统”只是后人赋予的 ,并非对传统具象的了解。构成传统最重要的是它所拥有的一些经典 ,并具体反映在读书人的知识来源上。基于此 ,或许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 2 0世纪中国传统的失落 ,以及失落的究竟是什么 ?透过《新青年》文本可知 ,五四一代关于传统的立场 ,主要体现在不把传统作为政治制度合法性的知识资源 ,传统也因此呈现由“知识资源”向“学术资源”的过渡。自五四迄于今 ,文化传统由各种“经典”向抽象化的象征符号过渡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受到知识分子文化养成以及历史境况的影响 ,从中可见中国知识分子无论是批判传统还是弘扬传统 ,都不断在重新界定传统 ,并用新的象征符号表达。同时 ,“经典”的“学术资源”化 ,也表明传统作为“知识资源”的失落构成 2 0世纪中国文化命运的实质写照。  相似文献   

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与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推动了宁夏与区外国外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也对金融资源配置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本文分析当前宁夏“两区”建设的金融现状,探寻金融在助力宁夏构建内涵五开放型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若干构想,旨在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推动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