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人犯罪立法的特点和不足,提出在刑法典中系统规定惩处法人犯罪的条款,明确使用“法人”概念;只在危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内承认法人犯罪;法人犯罪以故意为主,也可是过失;法人犯罪可罚性标准应当高于自然人犯罪;对法人犯罪应适用“双罚制”,其中责任人员的刑罚可轻于自然人犯罪;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并对犯罪法人增设新的刑种,等等。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也称法人犯罪。单位犯罪主体必须是单位,犯罪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客观表现必须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认定单位犯罪应区别与自然人犯罪和共同犯罪的界限。对单位犯罪刑罚适用“两罚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外国实行法人犯罪主体制度的条件分析,对我国现实特定社会条件的考察,指出我国法人尚且未能在经济领域中很好地承担其经济责任,在法律上让其作为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更是脱离实际。从刑罚的效果来看,要解决“法人犯罪”问题.惩罚参与“法人犯罪”的自然人才是关键,把法人作为犯罪主体来惩罚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法人犯罪”。  相似文献   

4.
单位或者法人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一直是刑法理论界颇具争议的问题。传统观点仅从刑法理论层面去探讨法人的犯罪能力,以此来考察法人是否能成为犯罪主体,难以得出一个确定、合理的结论。因为法人是由自然人组成的,所以法人本身的“活动”其实质是自然人的活动,既然自然人具有犯罪能力,完全否定法人的犯罪能力就难以让人信服。另外,作为一种犯罪“能力”,法人与此相关的支配这种能力的意识就是必需的.然而法人并不具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否定说”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聚讼不已。问题的解决在于突破刑法学本身的局限性,时单位犯罪的犯罪主体进行本体论考察,法人究竟是“拟制”的?还是一种“实存”?抑或是法人成为独立的犯罪主体跨越了“拟制”与“实存”?由此出发,使这一论题得到相对完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与三罚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各工业化国家的刑法大都设立了惩罚法人犯罪的法律制度,刑法确认法人具有犯罪行为能力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是意志与举动可以相对分离的原理,并据此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刑事责任归结途径和承担方法,其中最为典型的惩罚制度是来源于传统两罚制度的所谓“三罚原则”。1997年修订的中国刑法在法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单位犯罪的特殊概念,将法人犯罪和非法人团体的特定违法行为都归入单位犯罪的范畴,并且全面确立了三罚原则在中国刑罚制度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现有刑罚制度是自然人一元犯罪主体的刑法时代的产物 在国外刑法理论中,,单位犯罪.通常被称为法人犯罪.英国是最早承认法人犯罪的国家;受英国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美法系国家相继确立了法人犯罪制度.在大陆法系,法国于1992年在修订刑法典时明确肯定了法人犯罪,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在附属刑法中规定了法人犯罪.  相似文献   

7.
论法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犯罪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物。法人团体的局部利益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公民个人利益的冲突 ,是产生法人犯罪的社会基础 ;新的实用主义的刑法观是产生法人犯罪的刑事哲学基础 ;在法人化的社会中 ,以实在说为主导的法人性质的认识 ,解释了法人构成犯罪的主客观基础 ;整体责任观念的确立 ,使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完全有别于专制主义社会的株连责任 ;两罚制的刑事责任方法 ,为追究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选择了途径。由此 ,构筑了法人犯罪立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2,(14)
问:在什么情况下,老百姓可以申请复议? 答:《行政复议法》所规定的“老百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是有权提出复议申请的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和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机关法人;其他组织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外的从事其他活动依法成立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犯罪领域,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基于自然人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两种.对于前者成立共同犯罪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后者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鉴于刑法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标准规定不一致,适用何种标准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而对于单位内部成员来说,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是不能成为对其进行并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金融犯罪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犯罪 ,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由法人参与的危害社会秩序行为日益增加 ,肯定法人犯罪主体性问题 ,由法律明确法人的范围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范畴 ,完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法人金融犯罪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 ,其以法人的名义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进行 ,因而更容易得逞 ,也更具危害性。认真研究和分析法人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 ,有助于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 ,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增加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一节,明确将一个自然人或者一个法人可以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但并不影响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犯罪仍然属于公司犯罪,也即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2.
法人犯罪是近一二百年以来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日益增长的犯罪,其危害性、危险性之大远非自然人犯罪所能比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个有关法人刑事责任的法律。在今年召开的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刑法修订,增设了一节单位犯罪,明确了法人犯罪及相应的处罚。新刑法突出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迈向又一个里程碑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关于法人能否犯罪的问题,法学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一问题争论的实质,即对于法人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法人的名义、为法人谋利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是以法人主体的形式,还是以自然人主体的形式来定罪科刑的问题。笔者认为,确认上述何种主体为犯罪主体,只是手段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它所服从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就是,对于确认的犯罪主体能够进行刑罚处罚。因此,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必须以能否对其刑罚处罚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世界近现代社会形态和结构演变的角度,对我国当前法人犯罪现象的社会实质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指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或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国家公共权力机关与体现社会局部利益的各独立民事主体之间的矛盾,正日益超出个人的层次而具有群体化的趋势。因此,如果说传统的自然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个人反抗统治关系",那么现在法人犯罪的本质特征则在于它是孤立的群体对统治关系的反抗。与传统的自然人犯罪相比,法人犯罪的特征还在于,其对社会的危害具有着潜在的或现实的政治意义,对统一的政治国家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生态犯罪的犯罪客体是生态权益,自然人和法人是生态犯罪的主体。在生态犯罪的客观方面,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的立法,将传统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侧重于结果无价值转向行为无价值。在生态犯罪的主观方面,鉴于生态犯罪的特殊性,我国对部分生态犯罪不应适用严格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法人社会与法人犯罪──谢勇《法人犯罪学》序陈兴良法人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法人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然而法人制度的兴盛与发达却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①。法人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一个犯罪问题。随着法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社会地位的日益...  相似文献   

17.
法人犯罪问题在我国尚属一个较为年轻的理论。1997年新修订的刑法典正式的在总则与分则中规定了单位犯罪之后,我国刑法理论界对单位犯罪问题的研究才算真正开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位犯罪必然会呈现出与自然人犯罪并驾齐驱的局面,甚至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刑法下的洗钱罪存在缺陷,应该重新界定洗钱犯罪的概念。具体讲,洗钱犯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行为必须体现实行行为的特征;其主体是包括上游犯罪行为人在内的自然人和法人;主观要件既包括故意又包括过失。  相似文献   

19.
一、引论诉讼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由单面到多层,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自然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刑事诉讼主要反映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作为犯罪主体的仅为自然人.法人是发达商品经济的产物,当它在现代社会日益普遍化之后,其作为犯罪主体出现并日益社会化是自然的事,因此,决定了其必然要从民事诉讼领域跨入、扩张到刑事诉讼领域.由于法人犯罪是国家利益、法人利益、个人利益相互冲突的产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又需要大批法人尤其是企业法人,这就使运用刑事诉讼来调整国家和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首先是英美法系国家开始在立法中作了有关法人犯罪和刑事责任规定,接着,大陆法系国家也相继在自己刑法中规定了法人犯罪条款.即使是属于罗马法系的法国刑事立法,虽然过去因恪守罗马法中的“拟制说”,一向否认法人得以构成犯罪主体的可能性.但在二战后,情况也发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罚金刑数额立法应当遵循的五个原则 ,我国罚金刑数额立法存在很多弊端 ,主要表现为 :规定了大量无限额罚金的罪名 ,倍比罚金制导致罚金数额过高 ,限额罚金幅度没有与自由刑形成比值关系 ,单位犯罪的罚金没有数额幅度。完善我国罚金刑数额立法的途径是 :对自然人犯罪应当规定最低劳动报酬或月收入或其他收入的罚金制 ,对贪利性单位犯罪 ,应当以涉罪数额为基准 ,规定倍比罚金制 ;对非贪利性或无涉罪数额的单位犯罪 ,应当规定等级点数制罚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