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照片上这位长者,是一位无儿无女却幸福生活着的105岁健康老人。他名叫孔庆春,居住在北京市安贞社区。我问老人家高寿健康有何秘诀,老人坦然笑道:“好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可我的回答很令人失望——没有,真的没有。”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1605)讲这样一个故事.不列颠国玉李尔在他垂暮之年准备把国土和权力分给三个心爱的女儿.在分配他的国土之前,他要先看看哪个女儿“最有孝心,最贤德”,从而给她更多的恩惠.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都极尽巧言之能事,表白自己对父亲的爱,骗得李尔的欢心.三女儿狄利亚是个善良诚实的姑娘,她不愿去发那不实际的誓愿,决定“默默地爱着”自己的父亲.所以她拒绝表达自己的深挚的爱,激怒了李尔.他不听忠臣肯特伯爵的忠告,把浓密的森林,膏腴的平原,  相似文献   

3.
一生养育大七个子女,落个老来无人赡养的李天福老汉,最近高兴得逢人就讲:“我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全靠法院帮了大忙!” 李天福是潞城县崇道乡羌城村人,现年74岁。他和老伴一生为多子多福勤劳俭朴,养育大四男、三女。最大的儿子已55岁,最小的女儿也31岁,均早日成家立业,各自分居生活,有了子  相似文献   

4.
情感小故事     
陈永江 《社区》2013,(19):53-53
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出嫁异地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复地对她说:我在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你等我。这一生,他没对她说过·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社区》2023,(16):64-64
再吵一架:周末,大李和妻子吵架了,到了中午看到妻子还没有做饭的意思,大李一赌气就对正在写作业的女儿说:“闺女,走,今天爸爸带你去外面吃大餐。”女儿闻言,很开心地随着大李出了门。大李请女儿吃了一顿豪华大餐,回家的路上女儿说:“爸爸,我想求你件事。”大李问:“什么事?”只听女儿支支吾吾地说:“要不下周末你再和我妈妈吵一架吧,我刚才看到另一家餐厅很不错,想下周去尝尝。”  相似文献   

6.
75岁高龄的李老汉将炸油条挣来的血汗钱,交给亲生女儿代存。如今9年过去了,老汉欲讨回这笔钱时,女儿却给他讲了个“傻子借钱讨不回反而坐牢”的故事。老人无奈,只得将她告上法庭。 老汉名叫李长鑫,家住安徽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前进村,今年已是75岁高龄,他和74岁的老伴张从兰均无工作单位,1988年搬到大女儿李喜梅所在的马鞍山市定居,从此以炸油条为生。李长鑫告诉记者,1989年,他的家被偷过几次。因此,李喜梅建议父亲将卖油条的钱交给她存入银行。于是,李长鑫从1990年起,每月交给李喜梅1000~1500元左右,但女儿却从不给他看存折,老汉只好用“堆宝塔”的方法来记账。就这样,从1990年到1997  相似文献   

7.
在平定县马山乡营庄村的一户农家小院 里,居住着一位精神矍铄、80高龄的老人。和老人同住的是一对膝下有一双儿女的年轻夫妇,他们之间祖孙相称,和睦共处,已十载有余。 老人名叫李士英,祖籍五台县小南坡村,他无儿无女,在平定县任教30多年,直至离休,定居于营庄村,村里人都称他“五台李老师”。小院的主人名叫耿润生,他原本是李老师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6,(10)
流逝的时光已经不知不觉地将我推到了母亲的位置,每当可爱的儿子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搂着我的脖子,不断地呢喃着“妈妈,我爱你”,并把他的口水蹭在我脸上的时候,我会发自内心地对他说“妈妈也爱宝宝。”儿子就会甜蜜地一笑,把我搂得更紧。而就在许多幸福的时刻,总让我思念远在北方老家的妈妈。妈妈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我爱你”,而我却早已经体会到了妈妈崇高无比的爱。妈妈给我的是无声的爱,作为女儿,怎好去苛求妈妈给自己说“我爱你”——更何况,我的妈妈是一个先天聋哑人。  相似文献   

9.
陈庆忠 《山西老年》2014,(11):10-10
去年过年,我的老邻居王老师来我家串门,聊到中午,我让他在我们家吃饭,他也没有客气,就留了下来。也许是喝了点酒的缘故,王老师掉眼泪了,他边哭边说:“老伴走了6年多了,姑娘也嫁出了国门,每天陪伴我的只有《山西老年》……”看着刚刚63岁的王老师就这么在无聊中度日,我心里也很难受。这时,老伴提议,希望王老师再成个家,王老师默许了,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对方最好也喜欢《山西老年》,这样会有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10.
王老师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由老伴陪伴着来到心理门诊的。60岁的她看起来十分憔悴,动作也显得迟缓,在爱人搀扶下缓缓坐下。没等医师询问,王老师的老伴就焦急地先介绍起了王老师的情况:王老师半年前退休了,一向开朗、活跃、爱唱爱跳的她渐渐地变得不愿外出,不愿与人交往,整天坐在家里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睡眠更成了大问题,常常通宵无眠。白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再好的饭菜也没有食欲,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医生啊,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了。”老先生叹了口气继续说,“其实我们家现在情况挺好,儿女条件都不错,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谁偷了钻石     
《阅读与作文》2008,(3):64-64
卡尔爱收藏古董与珠宝。一日,好友罗伯特来访。卡尔说他得到了南非之星。罗伯特很吃惊:“那是非常著名的钻石啊,我可以看看吗?”卡尔去房间取钻石,突然他大叫:“钻石不见了。”  相似文献   

12.
无声的对话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接手一个班。星期一上午,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要批改学生双休日写的周记。当我打开吴肇靖同学的周记,在吴肇靖同学的周记下面有一篇他父亲读完女儿周记后的点评和提出的希望。还记得那天他写的是一则“老爸的话”,行文中有个词不够准确,我习惯性地把它圈出改过来,然后和以往一样在周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老师的话:“在老爸的话中老师读出了你父亲对你的爱。肇靖同学。你是幸福的孩子。”写完,我就把本子发下去。  相似文献   

13.
梅承鼎 《老友》2013,(12):41-41
大女儿被单位派去外地学习一个月.她担心丈夫不能照顾好3岁半的儿子,就把她儿子放在我家,让我们两口子照看。小家伙名叫淘淘,我们给他取名叫“淘气包”。“淘气包”活泼好动,小脑灵活,常有惊人“举动”,令我们惊叹。  相似文献   

14.
从来没有哪位老师会如此严厉中没有一丝偏袒,可以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再三的错误。从来没有哪位老师会如此慈爱中没有一点甜腻,可以如此正色却温和地为我辅导写作。其实,严厉深处便是爱。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求之严;求愈严,情愈深。认识这位恩师,是典型的“希失绝”式印象。看其背面  相似文献   

15.
我爱上课了     
姚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上课时,她总是把我们从愁眉苦脸的悬崖中带到快乐的顶点。我爱听语文课了。因为她总是在语文课中让我们活学活用,还加入许多成语典故、传说、中外名人故事,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再加上她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仿佛进入到了书本中的“又一村”。有一次在课堂上讲“争先恐后”这个词的意思时,他突然问:“10+10=?”这时,同学们刷、刷、刷地都把手举高了,还惟恐老师不叫自己,拼命地举高,小声地叫道“我!我!”。老师突然笑了,然后用体会的目光看着我们,说:“同学们,现在知道‘争先恐后’的意思了吧?”我也爱上数学课了。她用做…  相似文献   

16.
心中的莲花     
老公兄妹三个,用婆婆的话说,他最孝顺,比两个女儿都贴心,从小就知道体谅人。言下之意,是炫耀她老人家教子有方。也许是爱屋及乌,婆婆很疼我,总是说,对我就像对待亲生闺女一样。听了这话,我心里蛮舒坦。  相似文献   

17.
丁老师:我今年快60岁了,只有一个女儿。自从我离婚后女儿的幸福成了我最大的心事。可到如今,女儿还没有中意的对象,说找不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后来,我慢慢悟出来,可能是因为我不幸的婚姻经历,在女儿心灵深处留下了阴影。我比丈夫小10多岁,人也漂亮,丈夫曾特别爱我。可后来慢  相似文献   

18.
弘利 《可乐》2010,(6):10-11
情感萌动 2007年9月,女儿珊珊升入初二,我和丈夫给她找了个家教。按照约定,家教李威每周来家里辅导三次。他是大三学生,帅气、阳光,还在校学生会任职。当李威出现在女儿面前时,她淘气地吐了一下舌头:“大哥哥帅呆了。”李威的脸红了。随即,他严肃地说:“上课时,请叫我老师。不上课时,你可以喊我哥哥。”  相似文献   

19.
戒了理想     
吴长海 《社区》2010,(14):50-50
“别跟我谈理想,我戒了。”看到小军的QQ签名时。我不禁哑然失笑。我问:好久不见,最近过得好吗?他竹筒倒豆子般滔滔不绝:没什么好不好,娶了老婆,有了女儿,守着小镇,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还没问他为什么“戒了理想”,他就抱歉地留言:孩子学琴快结束了,要去琴行接孩子,还要去菜场买菜。  相似文献   

20.
我成功了     
“成功”到底是怎样的呢?妈妈说享受“成功”是幸福的,爸爸说要取得“成功”是艰苦的,而我说“成功”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属于勇者的。记得那还是三年级,我们班来了个新的体育老师,姓何,老师人很好,可是对我们一点都不了解。眼看运动会就要来临了,我们班一点准备都没有,参赛人员也没有选好。这可怎么办呢?何老师想了想说:“我们先来个体能测试吧!”我们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