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母亲的照片     
母亲一生劳苦。她40岁有的我,生下我70天,父亲就撒手人寰。从此,母亲开始了她漫长的寡居生活。 打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满脸的皱折,如弯曲的小溪,刻记着那悄然流逝的磋砣岁月。母亲很疼我,我不记得挨过打,也没有挨过骂,只记得母亲给我讲趣事,我给母亲挠痒痒,母子相拥而笑,其乐融融。由于生活的艰难,我最终还是跟了四叔,尽管母亲舍不得。  相似文献   

2.
胡秀珊  丁宁 《新天地》2016,(1):16-17
大户人家的母亲总是一脸笑模样 我今年已经95岁,我的母亲如果活着已有130岁了.那时的女人,有自己名字的并不多,多被称为某某氏,而我母亲有自己的名字,她叫李厚贞. 母亲算得上扬州城里的美人.宝鼻子,白皮肤,见人总是一脸笑模样.她生在大户人家,很有气质.我父亲外任做县太爷,母亲在家和叔伯妯娌们一起生活,她为人和蔼善良,加之勤劳能干,全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和她亲近.  相似文献   

3.
刘明 《老友》2021,(2):50-50
我的母亲90多岁,由我兄弟四人轮流供养,一年之中,每人供养三个月。我离母亲较远,以前都是请人照顾她。去年因为请不到人了,我只好自己回去服侍她老人家。春节一过,我和老伴回到了老家。老伴不是我的原配,她和我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也没见过母亲,我私下里想,这次她会怎样对待母亲呢?  相似文献   

4.
为母亲找乐     
沧桑洗礼,曾经受尽苦难的母亲一年比一年老了。为了使母亲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变着法儿地逗母亲乐。20年前父亲去世,我怕母亲生活寂寞,就给她买了一台高灵敏度的袖珍收音机。从此,这台收音机便成了母亲日夜不离的伴侣。她不仅爱听戏,爱听评书连播,而母亲90岁生日那天,我这个65岁的儿子为她老人家南腔北调地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且还爱听新闻联播。每当我回到家里看望她时,她就和我聊新闻,话社会。老人家知道的天下大事还挺多的呢。只是因为耳背,有些话听不清楚,和我交谈时,不免张冠李戴。譬如,前几年她常把美国总统“克…  相似文献   

5.
经常会有人问我,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总是回答,我真的不知道。在我眼中,她首先是一位母亲,然后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我才想到她是一位演员。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才意识到她是一位多么不同寻常的演员,她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深多广。这么多年来,那些喜爱母亲的影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很多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看母亲主演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就是生我养我的亲生母亲。母亲虽然过世22年了,可是她教导我做人的生活哲理,字字句句,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母亲虽然是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农家妇女,可是她为人处事的道理样样都懂。她常对我说的口头禅有两个:一个是"忍忍忍饶饶  相似文献   

7.
我的生活重心就是对付她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恨的人,便是她,林丽玲。1992年,我9岁那年的中秋节,月亮又大又圆,母亲吃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月饼,当夜便选择了安静地离开人世,成全了她的男人、我的父亲的移情别恋,而林丽玲,就是那个第三者。一年之后,父亲娶了她。她  相似文献   

8.
王志文 《今日南国》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亳的不开心。母亲原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普通工人,生了两个哥哥和我。在我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这对母亲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我们三个孩子,她把一切痛苦埋藏在心里,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当时,母亲每月工资3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月领工资后。总是把钱分成几份,把必须交的水电费、应给我们攒下的学费等拿出来放好,剩下可冷的一点钱用来维持一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省钱,她学会了理发,我们哥仨的头发都是她理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好多年都没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天从早忙到晚,人显得非常憔悴、苍老。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10.
陪聊     
廖钧 《社区》2003,(11):60-60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她从乡下 老家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 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给她聊聊 城里的怪事、趣事,她也很喜欢听。 但我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聊天, 因为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我一个 人身上,吃饭穿衣要钱,孩子上学要 钱,母亲身体不好,看病吃药要钱……  相似文献   

11.
母亲种菜     
《社区》2007,(2)
我接母亲进城跟我们一起生活,离开乡下时,母亲最舍不得的就是菜地。能带走的都带走了,望着她的菜地,母亲一脸的舍不得。  相似文献   

12.
徐国静 《社区》2004,(17):36-38
两个母亲的泪水,诉说了什么三年前,我接到杭州一个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学习和工作都不让她操心,就是谈对象遇到了障碍,与人相处特别难。她发现女儿情商太低。她已经退休了,但她要用后半生来帮助女儿,直到死,一定给女儿补上情感这一课。我被这个母亲深广博大的爱所感动。一年以后,我去杭州演讲,那位母亲来看我,她有些悲观地告诉我:她的努力起色不大,女儿对人还是不信任,甚至拒绝和排斥。春节的时候,她打来电话说:“我绝望了,最近我从早期教育的一些书里知道,孩子情商开发的关键期是3岁以前,而那个时候,我整天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头发     
凌玲 《社区》2006,(12)
我梳了一款新发型,母亲一眼就注意到了,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亮。看得出,她很喜欢。于是我拿起梳子也想帮她梳头。我从没为母亲梳过头,第一次为母亲梳头就发现她的头发好少好轻,根本无法梳出什么发型了。我记得在已经泛黄的旧照片上,母亲有两条垂在胸前的、乌油油的大辫子,黑亮的大眼睛充满青春光彩,那时的母亲真漂亮。后来,母亲的大辫子换成了大波浪,她靠在阳台栏杆上,笑魇如花。每次我对镜梳妆,老爸总会不屑地说:“你再怎么打扮,也比不上你妈年轻时漂亮。”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身边,我却不知道她在什么时候变得比从前矮了,腰身也不再挺拔,脸上…  相似文献   

14.
你出身于什么家庭?我于1958年生于莫斯科,并在那里长大。我只有一个母亲,她是一位药剂师。在我的童年时代,我和母亲同外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是立陶宛人,外祖母是犹太人。我母亲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就象我是我母亲的独生女儿一样,我们是两代独生  相似文献   

15.
大家不爱     
那年月,家里的经济条件非常窘迫,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母亲常常加班,这样可以多挣些加班费。每当她下午该下班而没有回家的时候,我就到工地去找她。发现她正参加下一班的劳动,他们那时候干的是什么活啊!一个刚开工  相似文献   

16.
退休后尽孝     
1994年退休,此时母亲已经87岁高龄。当时有的同志劝我下海经商,增加点经济收入,弥补生活上的困难。我想,过去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和母亲在一起团聚,欠母亲的太多,现在母亲需要有人照顾,做儿子的应该在母亲身旁尽一尽孝道。因此我决定哪儿也不去,回家孝敬母亲。 我退休时母亲身体还很健康,行走自如,眼不花,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回到老人身边我每天早晚为母亲煮上两碗奶粉,一日三餐和母亲同桌,并和她聊聊天,母亲感到很开心。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秘密     
正外祖父家道殷实,母亲自小要啥有啥。然而,经过了几乎连性命也不保而民族尊严丧尽的磨难之后,母亲性格转向淡泊。与被誉为抗日英雄的父亲一见钟情而共结连理之后,家徒四壁,生活清贫,母亲却不以为憾。大家都认为母亲两袖清风,可我自小就注意到,她柜子里的  相似文献   

18.
那天,我刚到家。妹妹打电话来,她哭了,哭得很伤心。我忙问她怎么了。她哭着说:"今天学校生活课老师做调查问卷,要求回答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喜好,我一项也没答出来……"放下电话,忽然想起,我也是大致知道母亲的生日在三月,而具体的日期并不晓得。父亲的生日呢?根本不知道。不知怎的,  相似文献   

19.
牵引的一生     
母亲,离我而去已经十几年了。母亲含辛茹苦,积劳成疾把我抚养成人,“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遗恨莫过于此。母亲虽离我而去,但她的音容笑貌犹存心底,依然清晰恍然如昨,让我感念不已。“让我牵牵你的手!”这是母亲临终前说出的唯一的一句话。她牵着我的手溘然长逝。我牵得了母亲的手,却挽留不住母亲年轻的生命。我嚎啕大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眼睁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母爱?是物质的满足,无边的溺爱,还是一味地为子女服务?我不清楚。可当我读到《合欢树》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时,我明白,那是母爱,是超越一切的母爱!从一个能为“自己”做“蓝底白花裙”的母亲,到一个生活中只有儿子的母亲,需要多大转变,多大的变故?从一个争强好胜的母亲,到一个对儿子隐忍退让的母亲,需要承受多大的委屈,多重的压力?然而史铁生的母亲却做到了。她抛开了美貌,抛开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儿子的生活中。面对儿子的不幸,她抹着眼泪努力微笑,鼓励儿子勇敢地生活;面对医生的诊断,她坚持不放弃治疗的希望;面对儿子的无理取闹,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