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产生于近代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同样源于西方,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流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自己的自由主义传统。学界注意梳理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这份历史遗产。对有关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近代自由主义的意义、核心价值及特征,近代自由主义的发端与发展阶段,近代自由主义的类型、流派与主流,近代自由主义者,近代自由主义失败的原因等,有必要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中国三大社会政治思潮之一,自由主义悲壮失败的历史为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理念建构与现实发展提供了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通过对中西自由主义理念系统的历时比较以及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理念形态与现实形态的共时比较,揭示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与尴尬际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传统进行否思性批判和创造性转化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由主义者对自由主义的态度为根据,可以将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将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终极信念与原则去追求的思想理念型自由主义;二是根据中国现实对自由主义加以修正的政治功利型自由主义;三是以疏离政治的方式将自由主义理想贯彻在学术和教育中的学术超越型自由主义;四是对中国自由主义运动进行批判性检讨的文化反思型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5.
围绕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近二十多年来自由主义如何兴起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的论争、与新左派的分歧。通过近些年来自由主义思想的多重境遇,揭示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命运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的欧美源头与民族主义有一种相融和支持的关系。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历史情境,更强化了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这种联系。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不得不更重于国家的意义,自由主义也就变形为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近代自由主义有不同类型:从学理渊源的角度,可区分为西化自由主义与本土自由主义;从问题领域的角度,可区分为政治自由主义、文化自由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从问政方式的角度,把对"直接参政"感兴趣的行动型自由主义分为认可、容忍、融入现政府的介入型与同样热衷于"直接参政"但与当局互别苗头、另组政党、另走"第三条道路"的组党型,把拒绝"直接参政"的观念型自由主义者分为热衷于舆论干政、办报议政的议政型与"参透"政治因而与政治保持距离的疏离型四类.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主体是西化自由主义,西化自由主义内部则有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演进过程;但也有思想家相对来说更关注从本土的思想资源中挖掘类似于西方近代自由思想的元素.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主要发生在政治与文化领域,经济自由主义较为薄弱.从问政方式的角度,以胡适为代表的民间议政型自由主义与民主党派领导人的组党型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思潮尽管是西方的舶来品,但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与加工,使其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英国的费边式自由主义由于对自由主义加以社会主义修正,适应中国知识分子的实际需求,遂成为中国当代自由主义主流。这条社会主义道路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注意调节变迁中的社会不公正与不平等现象。可惜的是中国历史并未给其足够的实践空间,自由主义道路最终失败了,但其给我们的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中国的两大思潮,现代新儒学与自由主义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重要结果就是新儒学对自由主义一些思想观点的接纳与改造.于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现代新儒学中形成了一个政治自由主义的传统.该传统具有明确的理念结构,主要体现在性善论、人格主义、自由观、平等观与治理模式五个方面.这个传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五四之子,殷海光顺承五四的传统和精神,对自由主义进行了周详精深的研究与剖判。总的来说,他对自由主义基本内涵的界定、发展历程的省察,对自由主义者的形上思考,很大程度上厘清了中国自由主义的脉络义旨。殷海光之论,对今人重新考量与评判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