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联是“当时唯一援助中国解放战争的国家”,这种援助(尤以军事援助为突出)直接有力地推动了大革命的进程。一、苏联对孙中山国民党早期的军事援助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苏维埃政府两次发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声明废除帝俄与中国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建议恢复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与中国南北各大政治力量开始了全面的接触。1920年8月苏俄远东共和国的优林使团抵达北  相似文献   

2.
1989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所林家有、周兴梁同志合著的《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这是作者多年研究“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这个重大课题的新成果,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有关这个重大课题的专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大家一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评价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是本书的第一个优点和特点。海内外有许多人研究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由于研究者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2周年及建校64周年,我校青年教师中外文化研究学会于1988年11月中旬举行首次学术研讨会。六十多位会员向研讨会提交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周兴梁在《吸取·融贯·创新——略论孙中山与中西文化的联系》一文中,盛赞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贯通中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论述“孙中山用于指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三民主义及其哲学思想,是集中中外文化思想的精华熔铸出来的”,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取欧美之民主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孙中山基金会于最近举办了1949—1992年中国大陆孙中山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评奖结果在1992年11月12日揭晓:我校陈锡祺教授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李吉奎、段云章、林家有任分卷主编,邱捷、桑兵、郭景荣、周兴梁参加编纂)获学术著作一等奖;段云章教授、邱捷教授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及林家有教授、周兴梁副教授的《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获学术著作二等奖;桑兵教授的论文《信仰的理想主义与策略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5.
民国研究     
主持人语: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改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往的研究多从国共两党关系角度来考察1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而对当时新兴的社会力量与新型的民众动员方式关注不够。韩国首尔大学柳镛泰教授的论文通过考察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建国构想中的两种民意机关的构成原理与相互关系,揭示出孙中山所提出的国民会议主张并非国共两党应付时局的权宜之计,而是以当时已有的民意集结经验为  相似文献   

6.
1924年1月,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又一丰功伟绩。这次大会迄今已六十周年,作为公开刊布的会议记录文件,有孙中山亲自审定的稿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事录》与《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笔者在阅读各有关材料过程中,发现对国民党“一大”代表名额、出席代表人数等问题,记述有些差异。今就个人所见,略作考辨,失当之处,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亚非民族》杂志1987年第1期报道,第7次全苏“远东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学术会议于1986年6月24-26日在莫斯科召开。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和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共同组织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学者们就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日本文学、蒙古文学、藏族文学、越南文学及朝鲜文学中的许多文学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现将会议上有关蒙古文学研究的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定案》,正式确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实现了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反清思想探源[日]中村哲夫文谢俊美译译者按:中村哲夫先生系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名专家,国际知名学者,现为神户学院人文学部大学教授。先生著作甚丰,先后出版过《同盟时代》、《移睛阁遗闻──孙中山与吴锦堂》等专著。为了让更多的史学工作者熟悉了解中村先生...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11.
列宁于1912年7月读到孙宁山的《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译文几天以后,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一文。这是他专论中国革命的第二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列宁对中国人民表现了极大的关怀,对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烈的赞扬,同时也对孙中山的某些观点作了批评。该文历来在我国受到重视,但对文中把孙中山类比为俄国民粹派,部分同志却持有异议。姜义华同志的《孙中山与民粹主义研究述评》全面回顾了60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明确提出列宁  相似文献   

12.
黄兴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 ,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主要领袖人物。但是长期以来 ,史学界关于孙中山的研究始终是个大热门 ,长盛不衰 ,硕果累累 ,尽情赞扬 ;而对黄兴的研究 ,却一直显得过于冷落 ,起步维艰 ,成果寥寥 ,评价时有贬义。回顾历史 :1 91 6年黄兴逝世后 ,历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 ,3 0余年间 ,只发表过1 0几篇回忆文章 ,出版过 3本介绍性的小册子 ,即刘揆一的《黄兴传记》、何伯言的《黄克强》和国民党党史资料编委会的《黄兴传》,可以说尚处于追述和介绍的阶段。这主要是囿于旧的正统观念而重孙轻…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为基础,对《中国粮油学报》2007-2011年间发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刊5年间发表1571篇可被引论文,被31个省市1359家单位,3208位第一作者引用了4423次,篇均被引2.82次.有455种期刊,148家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1351个基金项目引用了该刊.该刊粮油食品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专业范围内影响力大.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共合作曾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直至高潮,但史学界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方式褒贬不一。目前就这个问题的探讨来看,国内学者大多注重从共产国际、中共以及国共合作历程方面研究这一课题,相对来讲对党内合作方式首倡者孙中山及其领导下的国民党方面的研究则比较缺乏。为此,本文试图就孙中山主张实行党内合作方式的原因作粗浅探讨,以期为深入研究第一次国共合作方式这一课题作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是孙中山也是国民党的历史的一大进步。改组后的国民党,在中国革命高潮的第一时期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不能不研究国民党,尤其要研究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及其作用。 改组后的国民党究竟是什么性质?传统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这篇《女人未必多说谎》杂文呢?正如分析鲁迅这篇文中引用杜甫《北征》称其“敢说”的茅盾在评论开头所说:“是驳斥韩侍桁的。韩早年依附鲁迅,……在白色恐怖严重时,他变节了,同国民党的文化特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抗战时期苏联根据其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华政策及其影响,认为这一政策的运作既使苏联成功避免了两线作战,又确定了战后其在远东的有利地位。而对于中国,这一政策一方面由于苏联战时国家利益与中国抗战利益的趋同性使中国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又因为政策中表现出的极端的民族利己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同国民党消灭中共、武力统一中国的内战政策的某种一致性,使中国国家利益大受损害  相似文献   

18.
1912年7月15日,列宁在《涅瓦明星报》上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这一论著对干研究孙中山及其思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其中个别结论,似乎与历史事实有出入。去年4月,《江海学刊》将姜义华先生《孙中山与民粹主义研究述评》一文件梓。姜文用列宁自己概括的民粹派的五个特点去验证孙中山,发现这五个特点孙中山都未具  相似文献   

19.
由中山大学、中南五省(区)辛亥革命研究会和广东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八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史学工作者一百一十一人,其中有知名学者李光灿,姚微元,陈锡祺,章开源,夏东元,胡绳武,金冲及,林增平等;香港学者王德昭,陈刘洁贞和已在中国的美国学者加斯特,日本学者原岛春雄也应邀参加了讨论会;还有部分外地和广州的史学工作者列席了会议。这是继今年五月在南京召开的太平天国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史学讨论盛会,也是一九六一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八十四篇,资料、索引四种,内容十分丰富。这反映了粉碎“四人帮”后史学界思想解放、精神奋发的新气象及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1937—1945年,苏联从避免两线作战,确保本国安全与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行远东政策。“七·七”事变后,它以援华制日为主,同时坚持对日展开缓和外交。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仍重视中国战场在牵制日本方面的巨大作用,但被迫减少并终止援华,由美国代替自己扮演援华抗战的主要角色。大战后期,苏联的远东政策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决定在远东从防御战略转入进攻战略,参加对日作战;二是削弱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建立苏联的远东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