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已有40余年历史,院内30余人发表了近百篇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把渤海国史教学与渤海国史研究相结合,独具特色。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史是我国渤海国研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延边大学渤海史研究室主办的《渤海史研究》(第一期)近日与读者见面,在中外渤海研究学界引起较大的反响。该刊是我国第一家渤海史研究专业刊物,第一辑收录我国近年来研究渤海史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对渤海国史研究历史长,成果也相当丰富。其中,同地理学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渤海史研究中利用GIS等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甚少。地理学视角下的渤海国研究能够拓宽渤海史研究领域;为渤海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制作渤海历史地图,为渤海史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有利于保护和丰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历史旅游资源;对增进中、朝、韩、俄、日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已有40年历史,院内30多人,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和专著。牡丹江师范学院把渤海国史教学与渤海国史研究长期相结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渤海国的历史,作为中国东北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2012—2013年渤海史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且多有创新之作,在渤海史研究领域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是金石柱、李东辉的《地理学视角下的渤海史研究》、蒙古学者阿·敖其尔勒·额尔顿·宝力道的《蒙古境内的渤海考古学文化遗存》、程妮娜的《唐朝渤海国朝贡制度研究》、郝庆云和魏国忠的《渤海韩辐再厘定》等。  相似文献   

6.
今日之东北亚日益为世界瞩目,尤其是图们江三角洲多国经济区的开发问题,已引导起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渤海国把图们江一带推向了第一次繁荣昌盛。”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在东北亚区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体性的东北亚史何时形成?”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渤海国当为整体性的东北亚历史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宏观的东北亚史应当包括东北亚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东北亚社会的最重要领域。笔者曾在《“渤海学”刍议》一文中提出一关于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政治的总格局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外将渤海国与东北亚史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列一个纲要,  相似文献   

7.
延边大学渤海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次渤海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22日至24日在延边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德国、南朝鲜及国内有关研究部门的渤海史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与会者就渤海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的一些课题进行了探讨和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沙俄以武力侵占和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阔疆域。苏共二十大后随着中苏矛盾的加深,苏联学者歪曲中国历史,企图将渤海国史纳入苏联古代史范畴。本文从渤海国的族属、渤海国是唐代的地方政权、渤海国文化宪象"中原"等方面反驳苏联学者的谬论,以证明渤海国史是中华民族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渤海的度量衡是渤海社会生产、交换、消费不可缺少的主要计量工具,是在一定意义上,它标志着一个渤海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渤海是否使用过度量衡器物?它的单位量的标准、进位制和特点是什么?这都是还未解开的一个谜。关于渤海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特别是从1980年起在国内外掀起研究渤海史的热潮,得到飞跃性的发展。但在史学界尚未发表过以渤海度量衡的使用、标准及其特点的专题论文,探讨渤海度量衡制。本文根据有关渤海史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一,渤海使用过计量工具渤海立国229年间,在社会生产、交换、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渤海以旧国、中京、东京为王都时期的儒学”问题,是当前史学界研究渤海史和延边古代史中的新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渤海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球网络化制造(GNM)模式导致现代物流在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和地区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沿海地区形成的三大核心区域"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物流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地理、历史、社会等三个要素是构成"物流业生态环境"的三大因素,环渤海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就是这些因素在起着作用.因此,环渤海经济区物流要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的运输体系及沿海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加快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理论上关于仲裁的性质问题存在争议,有契约说、司法权说、混合说及自治说等。从语义上看,仲裁强调裁决的法律性拘束力;从历史演进上看,仲裁伴随着国家的建立与权力行使更加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从程序性质上看,仲裁要求司法支持。仲裁的性质是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现时代,应以兼顾契约性和司法性的混合说为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史书记载,渤海国是中国东北部历史时间很长的一个民族国家,几经变迁,至今已少为人知。研究渤海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对研究中国东北部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及汉文化在中国东北部的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渤海国是以粟末民族为主体建立的,粟末是由多个古老的部落融合组成的。渤海国是记载在中国东北部地区有文字应用的最早的民族国家,但现存的文化作品已经很少见于记载,所存的文化作品以汉字为主。  相似文献   

14.
出土文物反映有汉一代北京地区的百戏艺术活动获得普遍发展。究其原因,与当时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密集出现以及悠久的历史有关,这些都为汉代北京地区的百戏艺术发展奠定了物质、艺术和观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唐代渤海国文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建立者靺鞨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并勇于创新的少数民族.靺鞨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其聪明的才智,刻苦学习和传播着盛唐文化,同时又吸收了高句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筑就了特色鲜明而又灿烂的渤海文化.但是,渤海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社会基础也很薄弱,这也直接导致了渤海文化随着渤海国的覆灭而迅速消亡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逻辑基础蕴含其中。那么,当我们探讨如何正确建立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的模式时,同样有必要从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史去寻找它的逻辑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工具,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为基础,从国民经济核算思想发展的逻辑脉络上,去探讨了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江泽民同志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科学理论 ,以实践性的特点和现代的内涵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是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三千年前殷商王都甲骨占卜实物的出土,给人们提供了再探古代甲骨卜法之奥秘的机会,进而拉开了寻找甲骨占卜之原始的序幕。从殷虚甲骨文的发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这段历史时期,对甲骨占卜的研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研究面还比较窄。但董作宾、胡厚宣等先生的成果值得重视。建国后到21世纪初,随着考古发掘的开展以及多角度研究的深入,甲骨占卜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整个甲骨学研究来说,甲骨占卜研究仍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学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的内容科学揭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