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本体为对象,以生命本质为依据,以生命知识、生命关系、生命价值为教育内容。当下,大学生、研究生自杀或杀人的极端行为屡屡发生。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找出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些对策,以此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关爱情怀、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具有高生命品质的新青年一代。  相似文献   

2.
张贺楠  罗辑 《理论界》2008,24(3):224-225
近几年来,高校中自杀现象的发生急剧上升,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自杀高发群体。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自杀问题的严峻现状,分析和总结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发生和发展的成因,结合教育、心理等方面因素,探索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与途径,以期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地预警和处理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关于大学生的暴力、自杀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体认自然生命的特征,寻求精神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生命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生命至尊热爱生命——中日两国自杀现象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国家,面对两国自杀的黑色人群:精神抑郁症患者、老人、青少年、妇女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其自杀的主要原因,加强对生命的平等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的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立法、舆论宣传的积极措施下,预防和减少自杀的人数,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道教是重命贵生的宗教,其理论和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智慧。文章在分析个别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道教的生命智慧,弘扬其健康、积极的内容,以期唤醒大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对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桂西北11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我报告测试。结果表明:桂西北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但有50.18%的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总体水平较低(95.73±15.90);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它们之间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但没有采取或实现自杀的外显行为。以大学生中自杀意念预警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发现:内外向、神经质、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显著的影响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通过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分析取向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自杀他杀事件时发,凸显高校生命教育的急迫性。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的生死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死智慧。儒学在生命或生死问题上一贯有着庄严端肃的态度,认为应端正生死认识、乐生安死;要善视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以平和自然的心境面向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拓展人生境界,实现对死亡的超越。这些观点在当今高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正向价值与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行的人生价值概念内含着逻辑矛盾.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由此就使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个体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具有必然性,然而有盲目和自觉之区分.自觉的人生价值肯定使个体能自觉地对待人生中的痛苦和逆境.人生价值的自我否定总与盲目性联系在一起,其极端体现就是自杀.自杀是一个悖论.珍惜生命,没有任何理由把自杀上升到精神崇拜的高度.人总是由自己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人总处在自我塑造之中.人生自我塑造既发生于社会又影响于社会.人生的审美境界来自人生艺术化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1.
对青少年淡漠生命行为的反思与生命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有关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媒体报道时有所闻,自杀已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青少年凶杀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造成这一普遍社会现象的因素可以归咎于多方面,在青少年中普及和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列举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青少年淡漠生命的具体事件入手,深入分析了导致该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并阐述了在青少年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杀研究的两条原则是同批人的原则和生命全程发展的原则。把个人置于同批人与“同批人格”的背景中有助于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其自杀行为。此外 ,通过研究生理遗传、心理发展、认知能力与习惯 ,以及来自环境的压力、挑战和机遇 ,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3.
自杀是企图采取急剧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一种行为方式。其结果不仅能导致自己宝贵生命和才智迅速结束,而且也给家庭和亲友带来悲痛。它既是许多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也是导致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自杀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五十万人自杀,怵目惊心的数目引起世人重视。有的学者提出“自杀学”这一概念,把自杀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国内关于自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系统进行。但报刊上则经常可见自杀的个案指导和调查分析,也偶有自杀专论的文章发表。我们在医疗卫生工作中,遇到许多服毒自杀的病例,在医院临床危重病例中占有相当比例。如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中对自杀行为并没有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虽然"摩西十诫"第六条规定"不可以杀人",这个"人"是否包括自己,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后来基督教对自杀却一以贯之地持反对态度。自杀行为被基督教视为一种罪恶,可能言过其实,但自杀无疑表明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人性的缺陷。无论自杀出于什么正当理由,人只能通过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极其有限的自由。自杀是不是一种犯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从而尽可能运用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弱点,理性地终极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的开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目的是让大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并确保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尤其指出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彰显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大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一般大学生更多且更为强烈的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其中恋爱不顺或失恋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表明大学生自杀多数属于激情自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一份调查显示:曾有自杀意向的学生占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更为可怕的是,自杀己成为当代社会十大死因之一,青少年的自杀率也在不断上升。自杀,如恶魔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灵,摧残着青少年的生命。孩子们的自杀倾向从哪里来?通常来自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无论外部条件多么恶劣,无论青少年自杀的直接  相似文献   

18.
自杀研究的两条原则是同批人的原则和生命全程发展的原则.把个人置于同批人与"同批人格"的背景中有助于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其自杀行为.此外,通过研究生理遗传、心理发展、认知能力与习惯,以及来自环境的压力、挑战和机遇,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9.
张淼 《船山学刊》2006,(1):76-78
“庶、富、教”思想显示出孔子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判断。他认为,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生命境界的追求,只有实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自觉意识,才能使个体人生变得完美。就这一点来说,孔子的“庶、富、教”具有现实意义,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析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阶段是确立人生目标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导致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有中国传统生命观的影响、父母的教育不足、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的不完善、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以及虚拟网络的盛行等等。针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诸多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诸如重视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教育,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以渗透教育为主的融入式课程教育、情商教育和死亡观教育等,以此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