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3年4月6日.当今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关注的日子。这一天,申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向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派遣了援外医疗队。至今,已然35年。35度风云变幻,35载建树卓改援外医疗队已成为中国国家医疗卫生领域贯彻外交路线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5年前,这一形式在中国还属首创。而今。医疗队的足迹已然遍布亚、非、拉、美各大洲60个国家,总计诊治2.2亿人次、其影响和意义遍布全球,超越世纪。”年来,援外医疗队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提供药械合计1.9亿元人民币,培训国外医务人3115人。为…  相似文献   

2.
教育援外在我国已经走过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带一路”建设启动后,我国的教育援外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教育援外呈现规模更大、形式更为多样、双向流动增强的新特点,也呈现由“援助、援建为主”向“教育合作为主、全链条全方位援外”转变的新发展格局。文章分析了教育援外新发展新格局对援外人才提出的复合型、高端型的新需求,提出采取交叉融合、合作共促、师生共进等方法培养复合型高端援外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向非洲派遣青年志愿者项目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他们是宣传队更是播种机,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去良好的“蝴蝶效应”.在充分肯定中国向非洲派遣青年志愿者重大意义的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项政策的建议:志愿者的专业与岗位应更好地进行衔接,做到人尽其职;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新殖民主义”和“文化侵略论”;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派遣援外志愿者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援外医疗队把情怀和精力倾注于救死扶伤,把医者仁心践行于援外医疗事业。“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发轫于不畏艰苦的援外征程,规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锤炼于救死扶伤的医学实践。中国医疗队精神具有意志、品格、行动、情怀等层面的意蕴,其科学内涵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要注重研究阐发,丰富中国医疗队精神内涵;加强顶层设计,探寻中国医疗队精神弘扬渠道;强化行为养成,赓续中国医疗队精神伟力。  相似文献   

5.
孟谦 《社区》2023,(3):1-1
在中国人的话语中,大多数时候“合”与“联”比“分”与“独”的语意更好。词语表达是价值判断的反映,也是中国人处世态度的写照。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常常采取“合”的态度应对问题,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一个芭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俗语,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有大家的帮忙,齐心合力,事情就能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张淼 《今日南国》2014,(11):51-51
在距几内亚2014年3月首次报告病例仅半年之后,埃博拉病毒不但肆虐西非,更登陆欧美。当前,各国更需严防病毒进一步“走出西非”,向全球蔓延。  相似文献   

7.
一位有意于致中和之中国学人──读麻天祥博士著《汤用彤评传》张三夕20世纪就快结束了。近一百年的中国学术发展史,无论怎么写,都不能忽略或轻视三个人,即本“世纪初一同在美国留学,被称为“哈佛三杰”的吴宓、陈寅格、汤用彤。这三个人的学术经历和基本素质有相似...  相似文献   

8.
在50多年中,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三个阶段的特点既有相同的方面,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文章扼要地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对经济技术援助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及其一度出现某些偏差的原因,对今后的援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之图 《可乐》2010,(1):5-6
在大国的竞技场上,中国仍然形单影只。2009年8月,澳大利亚媒体披露,前往该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过去三个月锐减80%。澳官方否认这与中澳关系的紧张有关,但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人为何不愿去澳大利亚了。在中国的网络论坛“铁血社区”上,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流行病,这个词能一夜之间给几十亿人带来恐惧。这是少数几个能使好莱坞构筑噩梦情节的公共保健术语之一。大规模流行病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涉及“所有人”,它是一种异常的全球保健事件,传染病跨地区传播,甚至遍及全球。埃博拉病毒、禽流感、SARS——过去数年这些流行病每一个都有可能迅速传播,每一个都受到异常关注。尽管它们没有造成大量的死亡,但都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惧。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嬗变是一个经典的社会科学研究议题。本文立足于现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讨论,通过道德观(人与人)、家庭观(人与家)和政治观(人与国)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强调了传统文化中“仁”、“孝”和“忠”三个基本主题。围绕这三个主题,本文基于社会学关于中国社会变迁所积累的经验事实,论证了当代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变迁的基本方向与形态:“仁”的观念从内外有别的差序交往结构逐渐转向内外平衡的宽半径合作;“孝”的观念从权威关系主导逐渐转向权威关系和亲情关系的有机统一;“忠”的观念从文化为中轴逐渐转向文化信赖与制度化评价并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23日,纽约曼哈顿一处六层公寓.住户里卡多·劳伦斯下楼拿信件,发现公寓门口被一大波记者围住,他回家打开电视才知道,原来他的一个邻居——从几内亚回来的无国界医生克雷格·斯潘瑟当天被检测出感染埃博拉病毒送医.这是美国本土第四名埃博拉感染者.埃博拉不知不觉已到达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的纽约. 虽然美国官员早就表示,在埃博拉病毒全球范围肆虐的情况下,已为病毒“现身”纽约做了长达数月的准备,但当埃博拉终于在东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出现时,还是引发了不安.  相似文献   

13.
洪深是“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之一,他力图使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接轨”,大胆尝试运用表现主义方法演绎中国戏剧主题,虽不为时众理解,但其艺术的“整合”是成功的;他创造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中国化话剧;在中国话剧理论建设方面,他系统地探讨了戏剧的本质特征、表现内容及方式、内部结构、戏剧与小说的区别等问题,并及时总结中国初期戏剧运动。在我国戏剧界,能在剧作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独树一帜的贡献者,唯洪深一人,至今尚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三型趋势论:发展重民富,改革重要素,开放重制度。民富型发展,要由以往主要关注国家流量财富的增长(GDP总量指标)和存量财富的积累(总资产市值指标),真正转换到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幸福”的民富模式上来,当前尤要补足“居民消费率”的短板,并促进实现“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要素型改革,要把握要素文明因应论、中性范畴论与产权要素三全论,按照改革、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三个逻辑,稳步推进七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制度型开放,要在“五个流开放”基础上,推进体制、规则和规制等方面的开放,在第三波开放倒逼改革中,解决突出的五个体制性问题。按上述三型来促进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潮流及其博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田勘 《百姓生活》2014,(12):69-69
埃博拉疫情发展至今,世卫组织已宣布"全球警戒",美国拉响最高防疫警报,人类与这一致命病毒的抗争进入关键阶段。截至2014年8月11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975例,死亡1069人。四级病毒埃博拉于1976年最先在扎伊尔发现,此后在加蓬、苏丹、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和乌干达等非洲国家也先后发生。埃博拉的死亡率在50%~90%,足以与历史上的鼠疫相比。  相似文献   

16.
“爸爸,妈妈,我要去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能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国家,又即将举办北京奥运会,全世界的人都放心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  相似文献   

17.
伴随西方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引入,近代思想家逐步走出传统的人伦道德的世界重新对“人”加以界定和把握,实现了近代“人”的观念的变革。康有为通过“以气显元”、“以物显元”和“以仁显元”三个维度的理论展开,最终在“以元解人”的思想高度上为近代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原则奠定了形而上之据,在传统儒学与近代西方价值观的相互融合中实现了近代人道观对传统人道观的超越,彰显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变革自身演进的内在动因和内在生成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三个面向”与“三个属性”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坚持文化发展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而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则是培育“四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谐”是中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亦是朱英诞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朱英诞诗歌之谐主要体现在诗歌风格、思想旨趣、艺术表现三方面。基于朱英诞的谐诗观念与诗学实践,可将其诗歌之谐划分为“悲谐”“喜谐”“智谐”三种风格:“喜剧的诙谐”以天真愉悦人,“悲剧的诙谐”以豁达感动人,“智性的诙谐”以思理启发人。与三种诗风相映衬,朱诗之谐主要指向赤子的真淳童趣,隐者的闲散逸趣,智者的玄思理趣三种思想旨趣;在艺术表现上,朱诗以独特的诗思方式,谐味的诗歌语言以及智性诙谐的对话,给人带来一种会心会意的灵性之笑。  相似文献   

20.
梁向阳先生有着运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当代散文发展流变的学术自觉。其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从“区域”、“时代”、“人”这三个彼此交叉又能够各自独立存在的视角出发,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论,以时代发展对散文的影响为经,以当代散文发展过程中“人”的遭遇为纬,描绘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散文史构图,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散文史观,为中国当代散文研究构筑了一个“区域散文研究”方法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