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又逢甲午。甲午中日战争,民之痛、国之殇,习近平曾称其为中华民族的“剜心之痛”。120年前的甲午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但同时此战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多年“天朝大国”的迷梦,从甲午战争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剜心之痛”,又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虽然已逾百年,但我们从东亚近代史的历史研究视野看,甲午战争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甲午战争不仅改变了东亚世界的国际秩序,也改变了日本人对国家、天皇的认识,影响了日本整个近代社会.同时,甲午战争不仅是中日五十年战争的开始,也是"大日本帝国体制"从开始到发展、到崩溃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清朝政体与甲午战败之教训东北民族学院关捷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东瀛蕞尔之日本战胜了泱泱大清帝国,《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什么大清帝国会遭如此惨败?大清王朝的封建专制政体对这场战争有什么影响?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韩扑 《今日辽宁》2014,(2):56-59
正1894年7月25日,中闩甲午战争爆发,至今已有120年:那场战争中,身为"老大帝国"的人清惨败给穷兵黩武的"新兴帝国"日本,除了甲午海战水师败绩,在陆上的大清各军各营也鲜有胜绩。不过,在这一片哀鸿之间,名将聂上成、依克唐阿指挥的摩天岭阻击战获得完胜,并凭此胜保全了身后的名城辽阳乃至陪都盛京。直到战争结束,日军都未能跨越摩天岭一步,这是甲午风云中仅见的亮色。为什么是摩天岭,为什么是聂士成?辽东锁钥咽喉要地东北地利,以沈阳为第一。沈阳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两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甲午战后不久,日本的学术界就开始了对甲午战争的学术研究,其间,经过近百年几代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从战前战后的研究的方法、方向、学术成就上看,战前和战后的学术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拟从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甲午战争研究史的分析中,整理日本学术界的甲午战争研究的特点、倾向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分析当今研究的学术动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张秀兰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甲午战前,英国和俄国的矛盾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甲午战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日益激...  相似文献   

7.
<正>当年的北洋水师主舰"定远"被打捞出来后,迄今仍在日本的福冈街头,被拆造成"定远馆"风餐露宿;甲板改造成的大门上弹痕累累,一个多世纪以来默默述说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屈辱;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一个个宁死不屈的军魂,在异国他乡的"定远"遗骸上泣血。又逢甲午,狼烟犹在。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触动中华民族儿女的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争议和追问,永远不会停歇。对此,我们不去过多评说,只是揭开史实的一角,让大家去体味,去判断。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农历甲午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符号,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它折射出民族屈辱、觉醒和复兴的历史内蕴,标示着国家奋进、崛起和强盛的  相似文献   

9.
1894年明治政府以国运相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这场侵略战争摧毁了东亚传统国际秩序,成为日本武力崛起、扭曲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拐点,东亚国际格局面目全非。甲午战争破坏了中朝日三国三足鼎立以维护东亚和平安全的框架,日本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走上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形成于明治维新之际,发展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时,发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海权战略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觉醒于甲午战争之后,成熟于辛亥革命之际。中日两国近代海权理论发展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两国在海防战略、海军发展战略、制海权战略等方面的分野,并直接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海战中的受挫。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要想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对近代海权战略做全面反思。本文通过中日近代海权战略的比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未来海权战略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4):92-100
甲午战争前,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的爆发被日本认为是侵略朝鲜的"良机",也为福泽谕吉提供了实现其积极鼓吹的"朝鲜政略"的机会。甲午战争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自己的"朝鲜改革论",为日本"改革"朝鲜寻找"正当理由",并为此积极地出谋划策。福泽谕吉的"朝鲜改革论"随着甲午战争的进程而有所改变,大体上追随了日本的对朝政策,其只不过是在其文明观掩盖下的对朝鲜的"侵略论",实质就是使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正当化。  相似文献   

12.
《学问》2015,(5)
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至今日,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琉球(冲绳)地位问题等,依然深刻影响着亚洲国家关系和世界和平的走向,这些问题均是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遗留问题。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成功,未从根本上铲除日本社会上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至今也未看到日本民族对战争罪行反省的真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客观面对历史,正确认识历史,这对未来世界和平与历史走向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894年7月25曰,中日在黄海打响了丰岛海战,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8月1日,全国对日宣战,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战前备战不足,协同作战不力,仅以北洋水师应战日本举国:至威海卫一战,清同败局已定,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乘势沿岸线南下,所过之处清军无力抵抗,只好以一纸《马关条约》求和,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中日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不仅付出了北洋水师将士生命的代价,国运中衰,海权、航权尽失;更助长日本对华扩张的野心,为后来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提供了"前车之鉴"甲午之于中闻,失败之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4.
辛哲男 《日本学刊》2008,(1):116-120
为了把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十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两次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日清战争(我国称作"甲午战争"--编者注)的目的是在侵略朝鲜方面夺取主动权,而1905年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日俄战争的目的在于独占朝鲜.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但进入近代后,两国却分道扬镳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国的近代化程度相差悬殊.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关系的转化,说明近代教育成功与否对近代化的影响.我们通过甲午战争前中日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同轨迹,来剖析其背后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东西南北》2014,(19):9-9
烂掉的就让他们烂掉吗,好的依旧是好的。没有那么多人学他们。——对于娱乐圈频发的明星吸毒丑闻,濮存昕如此评论道 一个唱歌的跳楼十多年了,有人忘不了。而那些离我们时间最近、地域最近的战争和英雄却鲜有人提及。中国最大的幸运,就是永远有层出不穷的英雄;中国最大的不幸,就是永远匮乏铭记英雄们的人。——第四十一集团军军长李桥铭撰文称青年要有尚武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7.
刘焕明  周彦 《学习与探索》2005,14(1):160-163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吞并朝鲜,进而最终独占“满洲”的重要战略基地的旅顺和大连。战争结果虽如愿以偿,但竟因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不得不还辽于清政府;同时,俄国又插足朝鲜,严重威胁着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甲午战争的主要目标并未实现。于是日本于甲午战争十年后,为了再次实现其“大陆政策”既定的侵略目标,通过战争打败了俄国,从俄国手中夺回了辽东半岛,巩固了其在朝鲜的特殊地位,并获得了“南满”铁路的占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18.
从1592年到1945年,日本在东亚地区先后发动了“壬辰倭乱”、“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等大规模兵燹。这一系列剑指东亚的侵略行动,定凋于丰成秀吉,承绍于明治天皇,膨胀于昭和时代,已形成隐秘于事实背后的一以贯之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惯性。“二战”后主张切断战争『日J关联的意见,并不符合历史上日本人的自身说法和做法,却符合现代日本学界的个别表述。因此,钩沉每场战争之间的事实和逻辑隐情,还区域战事以本来属性.或许能对东亚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现实关照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9.
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对日本认识上的不足、战略上的失败和武器装备的落后等原因,中国最终战败。面对邻国日本的侵略,中国兵将的临阵脱逃、清政府的不断议和以及最后签订的辱国条约,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谴责政府的无能和日本的侵略。1937年,阿英整理手头资料后编成了《中日战争文学集》一书。本文研究对象为此书中黄遵宪的诗歌《马关纪事》三、四和五。本文将通过对比手法,力求分析《马关纪事》与《马关条约》的对照关系,探讨黄遵宪眼中的日本甲午战争责任问题。希望以史为鉴,防止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2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是支持战争的必要条件.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等人寄望于英、美、俄等西方列强出面调停,战和不定,贻误了先机.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日本不宣而战;清朝政府被迫仓促应战,甲午战争开端.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下旨正式对日宣战,各种军事准备随即全面展开. 陆战兵源补充 渠道之一是紧急招募猎户.清军在平壤战役中溃败,举国震动,军情紧急,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统率所部3000人立即奔赴九连城增援,与叶志超、刘盛休等军联合划江防御,巩固鸭绿江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