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占国民经济很小比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偏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投资增长速度过快,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协调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房地产投资的急剧增温和房价的持续攀升,高房价成了老百姓诟病的话题。特别是国家接二连三出台的限购政策、利率的上调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透露出国家对于打压房价不合理上涨的坚定决心。在此形势之下,有必要用宏观经济调控来控制房地产业的泡沫成分。笔者通过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分析、政府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及房地产企业应对对策几方面来论述了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998年中国政府提出将住宅建设发展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加大了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力度。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面对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房地产信贷规模迅速膨胀的发展趋势,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问题,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常发展可能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房地产业的日新月异,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房地产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地域性强以及变现能力差的特点,房地产项目的风险也尤为巨大。因此,在房地产业实行项目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对房地产经济区进行划分,对研究中国房产业的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制定相关的房地产业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及房地产的投资者对投资区域的选择,采取适合的投资策略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多元化统计分析学中的聚类分析法,对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区展开划分及数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南曦 《经营管理者》2014,(7):200-201
房地产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发猛进的一个重要表象,当今中国,房地产产业已然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向标。因而房地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与房地产相关的几个主要概念、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而总结了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主要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比较突出,并且该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大。因而,房地产的投资规模是否合理,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房地产投资规模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房地产预警系统,来对房地产进行准确的判断。并运用实时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房地产业的健康状况。房地产预警系统的研究意义在于: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开发投资的依据和导航;是老百姓购房的指导;是市场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行业以其自身产业关联度高、先导性和基础性等特点日益成为了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就SOHO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对其中期财务报表分析和股票技术分析的相结合,最终给出相关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邓富民  王刚 《管理世界》2012,(6):177-179
货币政策一直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采集我国月度宏观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利率变化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及投资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内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在较长的时期内,货币政策则可以显著影响房价与房地产投资,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相比利率的调控影响效果更加显著一些。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90年代兴起后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国家调控及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从"暴利时代"迅速转入"微利时代",利润水平向价值回归。因此,如何控制好成本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本文就我国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深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其兴衰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本文通过描述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分析,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相应的调节对策,促进我国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俊 《管理科学文摘》2011,(26):139-139
自从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实施,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房地产业发展的速度过快,导致了许多问题,房价过高首当其冲,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的情况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加是社会问题,于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势在必行了。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政篆十分敏感,如今金融政策已成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具。回顾我国金融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找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期对未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手段有所贡献是如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它的良好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成本管理水平又决定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对于加速企业资金和循环与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房地产业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更加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健康和高速度发展,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自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中国城镇住房建设的通知以后,我国城镇信房建设速度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公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国务院在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中国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前提下,再发出<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务院18号文),明确提出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一些不平衡状态、住房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等现象,在对房地产市场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科学的发展中规范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最快产业,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事关民生;房地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着国家宏观经济安全和国家金融的安全。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够成熟,房价涨幅过快、房产投资过热、房产利润过高等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现有水平相不符、与城市居民的收入相不协调的现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房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引发了购房热潮,促使房地产行业成为人们最担心和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房价持续上涨以及少数人炒房,使得许多的想要购买住房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此国家也纷纷出台了各种不同的政策来抵制房地产泡沫。本文主要是介绍房地产最近几年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消费和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商品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行业。与之相适应,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商用物业的投资和开发也将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字表明,国内商用物业投资开发的资金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水平陡增。  相似文献   

18.
张锦 《经营管理者》2011,(8X):226-22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房地产企业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企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财务风险。本文就这一方面入手,对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全面的、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浅议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结合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银行信贷情况、存在的风险,以及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提出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我国房地产业将逐步进入良性循环l.房地产市场预期开始回暖。我国房地产业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和一年的宏观调控,进入2006年,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企业的主客观环境要好于原来的预期,加上资本市场日益复苏,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和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开始回暖。根据从管理层对整体经济调控的思路到各省市的具体执行态度判断,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预期已经明朗,除了商品房房价高低和涨幅大小的行业调控目标以外,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成为管理层考虑的重点。具体来看,供给方面仍应主要关注房地产投资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