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GIS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交通、城建、军事等,而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林业建设的各个环节都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林业信息化建设在林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运用GIS技术作用信息平台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林权制度是保障农业人员和增进农业人员增收的一项措施,对增强生态文明的、对提高三农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林权改革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均分到户",林农从以前的权利边缘化到现在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拥有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处置权,同时林改后林地的细碎化现象也比较严重,林农人均拥有的林地有限,而林业产业是一个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研究如何通过林地流转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省某县为例,研究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施林地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其任务是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明晰山林权属、落实经营主体、放活林业经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长期清晰,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相似文献   

4.
王伟  毛明 《决策探索》2008,(22):81-81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农行股份制改革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明确了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是农行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南阳市农行宛城区支行(以下简称宛城区农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农行的市场定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转换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实施总行提出的"蓝海"战略,把服务"三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措施,扎实推进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安图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是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把林地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充分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要的工作是恢复"集体所有是集体内部成员共同所有"的本来面目,使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享有承包经营集体山林的权利;山林权属的界定务必尊重历史,力求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重大问题的最终决策权应当是农民群众自己。  相似文献   

7.
针对浙江省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现状,从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农民宅基地改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通过"三块地"改革增强"三农"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平红 《决策探索》2010,(16):30-31
200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通过采取一系列与明晰产权的基础改革相配套的措施,确保“农民得实惠,林业得到资源,生态受保护”。新郑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政(2008)10号,对平原地区林地使用制度进行了有特色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新郑市在管理好现有林地的同时,不断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农行股份制改革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明确了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是农行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南阳市农行宛城区支行(以下简称宛城区农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农行的市场定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转换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实施总行提出的蓝海战略,把服务三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措施,扎实推进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这部分档案的收集是否齐全完整、整理是否科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将会直接影响到林改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本文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进行探讨,以推进这项档案管理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张子良 《决策》2009,(7):I0006-I0007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森林保险的重要性日益显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财政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近日,中央首次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积极发展森林保险,加快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安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长汀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8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34%,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16.3万亩、商品林面积272.5万亩,林木蓄积量133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5%。近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稳步推进林权改革。特别是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对三农发展有重大意义。作为把发展现代林业全国示范县为目标的长汀,能否有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长汀县林权抵押贷款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座谈会与访谈方式,选取林农、普通村民、种植养殖户、贷款人等52人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50份。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中间带,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展势头猛进,曾被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荒山绿化造林第一区”;  相似文献   

14.
林权改革只是前端的显示,其背后本质是林业产业链将要发生一系列的重大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5.
林权管理和林木产权制度改革是当今林业发展的基石 ,本文从古田县着手 ,分析了林权管理和林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议 ,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田兴林 《决策探索》2009,(21):14-22
2007年底,河南省全面启动了被称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春风染绿山林,为河南林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河南根据中央提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立足省情,立足河南省林业发展的实际,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把平原林改作为全省林改工作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平原林改的多种模式,坚持把林改与林业生态省建设,与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农民得利、社会得绿,资源增长、林茂粮丰的良好成效,实现了由平原绿化向平原林业的历史性跨越,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河南平原地区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国内沿线省区的旅游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应对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缓解供需矛盾的过程中,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将在促生产和保增长,优化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的合理配置中发挥巨大作用。旅游业作为四川实现经济强省的重要产业支撑,分别从产业、要素、制度层面构建四川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战略,为促进全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8.
《咨询与决策》2011,(5):20-21
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现代林业,对加强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希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走“产业兴林”之路,充分发挥林业产业促进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决策》2012,(1):12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1424亿斤,实现"八连增"并首次连续5年过1万亿斤。2003年以来,中央"三农"政策对头、措施得力,取消农业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业生产直补等,在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上迈出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本文初步构建一个"中央—地方—个体"三者互动与共演的动态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的实践。研究表明:(1)动态制度变迁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发展战略:中央政策制定"、"中间扩散:地方实施创新"以及"基层变迁:个体需求反馈";其中,中央政策制定的可行集取决于变迁要素(主观意识、社会需求和国内外经验)、要素权重以及政策制定者知识,三者共同决定了可选政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中央集权制下的一项政府主导的改革成功有两个关键:一是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且方向一致,中央能够积极回应个体和地方的制度需求,提供制度供给,降低改革阻力;中央甄别引导→个体与地方探索创新→中央择优并固化为正式规则,这一互动过程使得改革能够及时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系统和外部环境;二是制度矩阵中制度互补而非挤出的改革更易成功,相关制度之间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达成同一政策目标,增强了政策效果。(3)上述观点得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实践的证明:前30年的艰难探索中,中央政策可行集设定存在一定偏差,缺少强制性与诱致性(中央与地方)互动,制度缺乏适应性;后40年的成功(特别是使用权改革)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策可行集得到调整,进行了强制性与诱致性(中央与地方)互动,充分利用了制度的互补性,实施渐进且广泛的改革,制度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