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是区域经济发展导致人口、产业、城市群等要素的大规模聚集而形成的,是以核心大城市为中心,以围绕中心城市的众多城市群为支撑和辐射区,以区域快速便捷、覆盖面广的交通、流通和通讯网络为基础,以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商品(含货物、服务)为载体,由众多的联系紧密的产业链为纽带形成的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体系。简而言之,构成城市圈的要素为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西 《决策》2007,(9):38-39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过程中,"大东北城市群"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辽宁中部城市群.该城市群集中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7个大中城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3.8%;人口2135万,占全省的51%.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经济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地加大,不同的地域经济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于是出现了城市群的发展,城市聚集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升级和调整,城市群的发展更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脚步。城市群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我国国民经济要想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就必须要求城市化的脚步加快,而城市群的形成、聚集是城市化最明显的表现,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点最有力的体现,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必将朝着城市群的发展方向而前进。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的城市群发展很快,京津冀城市群必将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界定,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设区市及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城。区域面积为18.34万平方公里,人口8500万。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发展趋势,文化人才普遍集中于广大城市,从而促进城市文化知识的交流与传播。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群众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群中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集中。”城市不仅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象征。城市文化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全面发展和全民参与的原则。研究城市群众文化,探究其发展趋势,对建设和管理城市群众文化、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玉岭 《决策》2005,(7):10-13
中国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大力降低农业人口,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各区域首领城市的打造和与此相关联的城市群发展。应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之外,以区域人口总量大的地方为重点,并视水资源的许可情况,重点推进郑州、武汉、成都、济南、沈阳、长沙、西安、合肥、昆明、太原、兰州等首领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加速化发展 未来20多年,中国城市人口和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以上,城市人口达10亿人左右,形成由城市带、城市群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届时,中国将形成9大城市带、33个大城市群、1000个左右城市。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结构已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下降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于是应用工业机器人将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战略方面的必然选择。本文全面梳理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和趋势,为企业的战略升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布局与人口高密度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项研究的最初目标是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形成人口高密度的城市社会和社区。正当笔者进行这一研究时,2003年春季,SARS流疫突然袭击了北京、广州、香港等人口高度密集的超大型城市。SARS的打击警告中国,人口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环境、社会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即农村剩余人口主要向建制镇和中、小城市迁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明这一发展方式转变,可以继续保持城镇化率维持在每年0.8%左右的高增长速度,加快解决农村人口迁移落户问题;可以化解大城市及其城市群人口严重“超载”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城市环境质量问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建制镇和中小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平稳较快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群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天地,打破单个城市局限,获取群体规模效应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方向。通过梳理当前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群的研究立论点,发现智慧城市群的理论分散于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群理论和智慧城市研究等相关方面。同时,通过总结世界级八大智慧城市群实践发现,中西方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大同小异,遵循着共同的实践逻辑。而在实践中,作为智慧城市群建设主体的企业,却提出了各自的建设理念。在这较为清晰的智慧城市群建设理论基本轮廓呈现的同时,智慧城市群在建设理论体系、数据共享和标准化、社会参与和治理、技术应用与发展等方面的难题却如鲠在喉,急需突破和跨越,如此我国智慧城市群的建设才能走向高质量发展,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代凝冰 《决策探索》2009,(18):15-16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和城市群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经济社会大发展时期,除了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等有形的变化之外,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城市功能尤其是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无形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行政区界分割明显和城市密集度高两大基本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城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由此而放大成区域整体集聚辐射的强大的场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家批准,已进入了实施阶段。中原城市群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扩大城市规模,又要逐步建立4个工业产业带,发展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体现环境优先和生态文明建设。笔者就"生态文明与中原城市群发展"这一主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决策》2014,(8):I0004-I0005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大量的农村人口城市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工业时代必然结果。从全球发展的趋势来看,一般认为城镇化真正开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从1800年至今,世界人口增长了6倍,其中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近60倍。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羊吃人"运动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进行城镇化的标志事件。  相似文献   

17.
李刚 《管理现代化》2022,42(1):29-33
中国房地产价格不仅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更体现出了城市群与非城市群的差异以及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差异。因此,基于城市群视角审视经济增长对房价变动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本文以中国最具代表性且发展最为成熟的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城市群视角下,经济增长对房价上涨的空间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在考虑城市群空间效应背景下,经济增长率对房价上涨率的正向影响弱化,甚至变得不再显著。这是城市群内城市间房价的空间效应、经济增长与房价变动的交叉效应作用的结果。这启示我们,经济增长率对房价上涨率的影响在具有不同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城市群中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体现出不同的城市群发展阶段会影响经济增长率对房价上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大经济带长约400公里,沿途有副省级城市2个一沈阳、大连,地级市3个——辽阳、鞍山、营口,县级市6个——灯塔、大石桥、海城、盖州、瓦房店、普兰店。上述城市均由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连接,构成了我省中部城市群,其人口约2000万,接近全省的50%,集中了全省70%左右的GDP和规模工业总产值。沈大经济带是全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全省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这里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密集,开放程度高,工业发达,农业基础好,人口文化素质高。南端有亿吨大港,北端连接东北腹地,得天独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拥有广阔的发展远景。因此,对建设沈大经济带现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9.
趋势     
卫星城建设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经济学家董辅礽认为,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和工业高度发展,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通病。而在远  相似文献   

20.
外刊外报     
中国须防"僵尸国企"扰乱经济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18日中国众多工业企业从国有银行获得大量贷款来扩大规模,但现在经济增长率下滑至7%左右,许多企业出现了资金紧缺的状况。为避免增长急剧下滑,政府采取鼓励国有银行继续放贷等措施,而更多贷款将让中国变得脆弱,企业危机给中国政府管理经济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