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 《经营管理者》2011,(7X):381-381
销售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关键地位,对企业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一个房地产企业能够吸引、激励并留住销售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的薪酬设计与管理是否合理、科学。如果薪酬管理得当,就能很好地激励员工,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导致销售人员积极性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市场下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降低房地产的销售人员流失率,提高其工作绩效,就需要进行合理的销售人员薪酬设计与管理。本文围绕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和销售人员特征,分析讨论了房地产销售人员薪酬组成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薪酬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特许经营的背景下,突破传统理论中默认的被激励对象所在组织为激励主体的思维,从制造商对经销商组织的激励下沉到对经销商人员的激励,研究制造商跨边界协同激励对经销商销售人员努力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跨边界协同激励是经销商销售人员绩效产生的重要原因,销售人员努力是连接跨边界协同激励与绩效关系的桥梁,但制造商物质和非物质激励对于销售人员的任务绩效、脉络绩效和忠诚绩效影响机制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实践中,中国企业针对销售人员的薪酬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建立完整的薪酬制度,有效激励销售人员,引导他们向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销售人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已从崛起迈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伴随而来的城市化对房地产业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房地产行业目前薪酬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意义的基础上,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的设计前提、设计原则和设计宽带薪酬制度,以发挥薪酬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围绕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和销售人员特征,分析讨论了房地产销售人员薪酬组成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薪酬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制造商在两种不同定价策略下对公平关切销售商的销售激励合同设计问题。针对两种定价策略:集中定价策略和委托定价策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最优定价和销售激励模型,求解模型得出两种定价策略下制造商对销售商的销售激励合同以及最优定价决策,对公平关切做了敏感性分析并比较两种定价策略的优劣。结果表明,两种定价策略下公平关切都降低了销售商的努力程度和制造商的收益,并且在同一公平关切程度时集中定价策略下的价格、激励系数、销售努力程度和制造商的期望收益都高于委托定价策略的情形,制造商倾向于集中定价,销售商则倾向于委托定价,销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对制造商和整个系统是不利的。最后运用算例进一步验证了结论。  相似文献   

6.
销售人员的薪酬机制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综述了关于销售人员最优报酬机制设计的代理理论模型及相应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契约理论的最新进展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浅谈销售人员薪酬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并完善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制定有效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对实现企业市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代理人自利行为下的最优激励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性契约委托代理框架中引入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主要从隐藏收益和在职消费两种自利行为视角分析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对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发现,代理人隐藏、转移收益自利行为降低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代理人在职消费自利行为提高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说明代理人不同自利行为下,委托人提供的最优激励契约是不同的.从代理人的最优努力程度来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努力水平.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企业薪酬激励制度背景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可能表现为一种自我激励机制.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目前薪酬激励扭曲的后果和未来薪酬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重信息不对称下销售渠道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渠道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和销售努力等信息均为其私有而不为企业所共知时,企业如何甄别其真实能力信息并对其销售努力实施有效激励是个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基于线性合约的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并刻画了最优合约的3个特征.首先,为辨别高能力类型与普通能力类型这两种不...  相似文献   

10.
李唯玮 《经营管理者》2009,(24):331-331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对保险销售人员的激励策略往往过分偏重销售量,导致销售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缺失进而影响组织总体销售收入,文章对该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合理的,完善的保险销售人员激励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要使销售工作具有吸引力,最关键的制度是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本文提出了基薪加业绩薪点并与产品销售价格水平挂钩的新薪酬制度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委托人通过可观测到的业绩指标来决定高管人员的薪酬,从而激励高管人员为公司所做的贡献,避免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下同)薪酬的构成受当地生活水平影响较大,本文为消除这一差异,选取同属上海地区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年报数据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高管人员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此检验上海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价值创造和动态基础薪酬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通常以净收益为业绩标准,采用固定基础薪酬制度,且大多数局限于薪酬激励。本文以价值创造为业绩标准,采用动态基础薪酬制度,将薪酬激励与非薪酬激励相结合设计经营者激励模型,在传统委托代理模型基础上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实行动态基础薪酬制度可以有效提升经营者努力水平;第二,经营者激励应采用薪酬激励与非薪酬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并依据非薪酬激励敏感度灵活设计二者的组合比例;第三,垄断行业经营者努力水平低于竞争性行业,需要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4.
激励策略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为使激励策略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必须认真考虑销售人员对激励策略的期望、心理承受力等因素。只有这样企业的激励措施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制造商雇用销售商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双方之间常常存在关于销售商销售能力和销售努力的不对称信息,制造商需要通过设定合同来激励销售商付出实现制造商利润最大化的销售努力。本文建立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制造商在两周期的长期合同设计并同时制定产品价格的模型。虽然不对称信息存在时,制造商在单周期的最优合同策略是分离策略,而本文的两周期模型结果表明,长期合同中第一个周期的最优合同策略并不一定是分离策略,有可能是混同策略,这与第二周期的折现因子有关。而两周期产品价格也与单周期不同,其大于单周期采取混同策略时的价格,小于单周期采取分离策略时的价格。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述了研发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分别分析了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针对研发人员的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代理人间具有竞争关系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系统中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委托人(公司)对代理人(销售人员)的努力程度具有不对称信息,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努力程度,因而常根据销售业绩来制定薪酬激励机制.本文研究销售系统中具有多个代理人且代理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假设市场最终需求对努力水平敏感,且某代理人努力水平提高时,他可以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吸引对方顾客的条件下,建立了具有多代理人且代理人间存在竞争的委托代理模型.得到当努力成本、风险规避度、产出不确定性越大,代理人的风险分担越小,利润提成越低,越倾向于取得固定工资;竞争程度越高,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也随之提高;利用代理人之间的竞争可以使委托人获利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为某一目标而行动和做出努力,其根本来源于某种心理需要的缺失,而这种为满足需要而行动的目的则表现为动机,机体或外部对动机的激励则会促使其获得最佳的行为效率。同样,应用于企业管理,可变薪酬不是为一种推荐的激励手段,其在动态的环境中能针对员工和组织所面临的变革和较为复杂的挑战作出灵活的反映,这样不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将员工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提供了便利,而且还能收到鼓励团队合作的效果。那么从相关的激励理论出发设计有效的可变薪酬体系,则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绩效,员工获得更大的积极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某集团医药研究所为例,重点研究科研人员薪酬体系的完善,探讨适用于构建和完善研发人员创新激励薪酬体系的对策,对目前我国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已有研究较少同时考察供应链中制造商产品质量信号传递和零售商销售努力调整的问题。本文考虑零售商通过努力水平改变市场需求,且制造商分摊一定比例销售努力成本的情形,制造商在决定进行质量投资后,双方对制造商能否成为高质量类型各有不同的信念,零售商只能通过观察制造商提供的契约来修正关于制造商类型的信念,并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努力水平。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双方的质量投资决策、销售努力决策、定价决策以及成本分摊比例。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质量投资成本的情形下,制造商的质量投资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为了激励零售商付出最优促销努力水平,销售契约中规定销售成本分摊比例与惩罚措施,由于讨价还价的存在,实际的销售成本分摊比例小于对制造商最有利的成本分摊比例。对零售商而言,制造商承担的销售成本分摊比例并非越高越好,这意味着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制造商的成本分摊反而会损害零售商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