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苏州谋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作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同质发展”和“把苏州建设成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的战略判断和目标定位。要始终坚持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城乡制度全面接轨;要始终坚持城乡关系的辩证统一,不断扩展同质状态的内涵;要始终同步推进包括城乡领导体制一体化和镇区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等公共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等等,以提升城乡一体化同质发展的水平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2.
协调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理好城乡关系,说到底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协调城乡关系的结构转换和相关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实现城乡平等、和谐发展,必须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新时期协调城乡关系的制度创新,必须服从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通过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致力于经济总量在长时期内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着眼于解决制约农村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主导权在政府,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焦点在用地,关键在体制,只有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目标的三步骤战略,认为应逐步改革现行城乡独立的低保制度,并对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在城乡一体化的的背景视野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公共服务薄弱、居民文明程度不高和社区文化缺失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城乡一体化的推动进程中,深化推进农村社区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建设管理建设、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相似文献   

6.
改革备忘     
《领导决策信息》2014,(37):13-13
正日前,云南省出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统筹联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7月29日,福建省出台《2014年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从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建立、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等方面,部署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度安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障,农业全程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抓手,都市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原料性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引擎,安居乐业的城镇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平台,农地合理流转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杠杆,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和积极性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围绕管理、人才、技术、服务等,在推行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加强和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统筹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为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开展,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非均等化是江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非均等化的根源在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格局。城乡二元分割所导致的城乡失衡发展及城乡二元分立制度是影响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宏观体制机制因素,公共财政城乡分配不均是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非均等化的中观物质因素,而顽固的城乡有别旧思想则是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微观思想因素,这四个维度共同影响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李淑贞 《经营管理者》2013,(4X):266-267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为分析工具,认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有两个层次的目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供给应回应这两个层次的目标对制度的需求,结合制度供给严重滞后的现状,指出了制度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围绕"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创新"等3个方面的内容,就"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第10届学术年会"参会学者和入选论文的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会者认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水平较低,"一带一路"将为西部大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带来新机遇、注入新的动力;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应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是关键,社会管理、市场制度、投融资体制、城市协同管理等相关制度及政策的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由体制因素和发展阶段共同决定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低的局面,仍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之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的重要途径。本报告提出了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思路与政策建议:一是拓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视角,不仅要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视角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还要从释放国民经济增长潜力的视角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用途管制、权能平等、增值共享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是以缩小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为重点,加快构建择业自由、同工同酬、同城同权的城乡统一就业市场;四是以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快构建竞争适度、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五是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重点,加快构建制度统一、标准一致、服务可及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叶 《管理科学文摘》2012,(31):123-123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就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实行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包括其阻碍因素和有利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必须找到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重庆市40个区、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文章解释了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存在的原因,提出从三个层次和五个方面促进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作为苏州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太仓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放上突出位置,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率先走出了一条统筹兼顾、一体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建设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以县级市——张家港为例,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希望能以点带面,为推进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使更多困难群众受益而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崇州市直面民生诉求,创新发展思路,改变原有思维定势和发展理念,着力在还权赋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治理机制等方面,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权益平等、增收致富、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经历了几次方案设计和政策调整后,现已步入了稳定、持续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力大规模地跨城乡流动,这种城乡分割、分疆而治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改变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都是双向的,而我国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则是单向的;那么,我国有条件的地方是否已经发展了双向城乡一体化?本文利用北京市怀柔区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双向城乡一体化的初步发展进行验证性研究,数据检验显示资本下乡、技术下乡和人才下乡在怀柔均达到了一定水平,证明怀柔出现了双向城乡一体化萌芽,处在双向城乡一体化初期阶段。调查数据研究还验证了"在双向城乡一体化条件下资本下乡、技术下乡、人才下乡相伴而行"以及"资本下乡最为关键而且资本下乡先行"的判断;揭示了"城市比邻优势"和"农民职工化";还分析了政府政策、城市资金和技术下乡动机、初期阶段推进事项等内容。上述研究也反映了双向城乡一体化初期阶段的典型特征和重要需求。鉴于双向城乡一体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作用,我国应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双向城乡一体化。本文对我国认识以及发展双向城乡一体化做了早期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就业服务历史发展的回顾和对我国现阶段城乡就业服务现状的描述与分析,指出城乡一体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的制度障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户籍制度与管理体制和就业政策,并就如何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