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转化法或零位派生法使名词直接用如动词的词叫名—动转类词。在当代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是通过转化法构成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名—动转类词。可以说,英语中名—动转类词的大量涌现是现代英语的一个重要特征。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可以营造一种独特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简洁,充分体现了英语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其过程通常涉及词的形态变化.英语是孤立与屈折的混合语,所以对英语的名词化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名词化一般包括动词的名词化和形容词的名词化,而动词的名词化又是名词化的主要部分.本文对英语动词的名词化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名词化的类型进行了统计,并系统地举例探讨了动词名词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施事宾语句即句中宾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这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型。笔者试图从语法平面分析直接施事宾语句,探讨其结构类型和特点。其中单向动词施事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与动词之间有施动关系;双向动词施事宾语句的特点是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与动作动词及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之间有施动受关系。文章对施事宾语句中动词的特点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子语料库和牛津英语(历史)词典电子版(第二版)考察英语反身代词类中动句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导致其出现和发展的语言内部机制和动因。结果显示,英语反身代词类中动句起源于反身代词类作格句;复合反身代词系统的确立和典型中动句的发展是导致16世纪英语反身代词类作格句发生重新分析的两个决定性因素;而语言的类推机制,则是17世纪英语反身代词类中动句中的动词类型从作格动词扩展到及物动词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分别是偏重形合和意合的语言。受时间一维性原则的制约,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在某一时间位置如果有多个动词表达相关动作(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就只有一个动词(并列动词除外)具有时体等与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其他动词则通过名词化或非限定形式来消除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句法特征;汉语的动词在句法上也受时间一维性的制约。研究发现英汉语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对立在本质上相同,在句法表现上不同。此外,对比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连续统和汉语名动词的相似点,更好地揭示英语-ing分词、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的本质和汉语名动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平衡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之一,在英语句法中折射为句重心平衡、句对称平衡、句结构平衡、名词主语和动词谓语在人称和数的搭配上形成主谓语搭配的单复数平衡、英语时体的动态平衡等。对英语句法中平衡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英语语言的内在组织规律,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动句式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型。主要表现为动词使用主动语态,外论元不出现,动词后必须有副词修饰。关于中动句的生成过程,主要有两派意见,即移位法和词汇法。前者认为中动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名词短语的移位;后者则认为中动句在词汇中形成。本文坚持移位解释法,但认为利用最简方案来解释英汉语中动句的成因比管约论框架下的分析更经济合理;并且还可以解释中动句中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一是解释中动句中副词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则是解释中动句表层主语为(non_argment)非论元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1.0 引言 成语动词(phrasal verbs)又称短语动词、动词词组和动词短语。这里讨论的成语动词与通用的同一概念略有差别,它不仅包括常见的动词 副词型的成语动词,还包括英语历史上早期形成的副词 动词型的成语动词。名化成语动词是指彻底名词化了的成语动词(nominalized phrasalverbs),如handout(讲义),shakeup(改组),breakup(解体),out-break(爆发),intake(吸入/摄入量),uptake(举起),grown-up(成年人),uprising(起义),input(输入)等等。这类词都是在原成语动词的基础上经过彻底的名化过程后形成的,所以在用法上已无异于普通名词。进入20世纪以来,成语动词的名词化进程大大加快,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并引起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成语动词的“名化的发展可以说是构成当今英语词汇的主要发展倾向之一”、(朱文俊等,1980),因此本文就名化成语词动词的构成方式、类型划分、语义特征以及文体效应等有关方面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名词化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从英语名词化的定义、分类入手,应用语义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英语名词化的生成理据及功能进行阐释,旨在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英语名词化现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泰语用名词词缀kaan33和kwaam33使动词和形容词这两类谓词的词性得到改变,变成抽象名词。其中,词缀"kaan33"用于动词前、"kwaam33"用于形容词或者表示意念的动词前使之名词化。kaan33和kwaam33的名词化作用是泰语构词中最显著的特点。当词性改变后,其名词的功能现象在泰语里的句法层面上都有具体的体现。泰语的语法现象对傣语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事物的有无界和动作的有无界的对应关系,在英语中,如表示有界动作,名词化后可以加不定冠词“a”;如表示无界动作,名词化后不能加不定冠词。在汉语里,动词和名词一样可以在前面加数词“一”,使原来表示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而在日语中,使无界动词表达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的最好工具就是格助词“マデ”。“マデ”必须与无界谓语匹配,“マデニ”必须与有界谓语匹配。作为此规则的延伸,持续体即“シテイル”句在深层结构中要求“マデ”格,完成体“スル·シタ”句在深层结构中有条件地要求“マデニ”格。语言使用中违反上述原则即为偏误,纠正偏误的方法或是调整谓语的有界无界,或是调换“マデ”、“マデニ”。  相似文献   

12.
身体行为句式是汉语里的一种常见句式,其基本结构模式为"n1+v+n2",例如"他摇了摇头"。句子中通常有两个名词,一个指人,一个指人身体的某部分。句中的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施受关系比较特殊。身体行为句式属于可变换句式,句式之间的变换形式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3.
同源宾语结构作为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基本层次范畴角度分析同源宾语结构,结果显示:形成同源宾语结构的动词所描述的行为是属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行为动作,动词与其同源宾语所表达的事件构成基本层次范畴的事件。解析同源宾语结构中动词的认知特点及其与名词短语的认知关系,可以为更好地解读同源宾语结构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开展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很容易陷入"以知识为导向"和"经验主义"的误区。ESP教师若能基于对学生的需求分析,选择真实语料,自建ESP语料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以航空英语为切入点,建立小型语料库,探讨其在ESP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该语料库对fail类和failure类词的使用进行定量分析,证实了航空英语比通用英语更倾向使用动词名词化结构。这一案例分析表明,语料库确实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航空英语的特点,提高其对语言现象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动词结构、动词修饰语、名词修饰语和固定用法等几个微观层面研究了英语语言结构中所体现的距离象似性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英语中的许多语言结构都可以从象似性的角度到阐释,不同的语言结构形式背后蕴藏着不同的认知程序和交际动机,而距离象似性现象则是体现这些程序和动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研究英语中名词用作动词(又称名动转用)现象的机理问题,认为隐喻和转喻是这种词义扩展的认知思维,加深了对词汇内在意义生成和引伸规律的认识,对语言教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名词动用现象丰富了语言表现力,使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生动,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使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现象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转用过程中动态意象由源名词域向目标动词域的有效传递,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及其认知理据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比较了动名词与动作名词的性质与功能,指出它们有一个可以共同发挥作用的句法领域:英语动词的名词化;文章进而讨论了在实现动词名词化时,我们应该如何在两者中间作出选择,并为此提出了五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强制修饰语是"中"语境句的一种语言现象,在中动结构"NP+V+Adv"中,Adv为强制修饰语。从认知以及语用的视角对中动句和被动句中的强制修饰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添加否定词、改变时态以及将中动词替换为具有削弱功能的动词的情形下,话语不满足会话信息要求,强制修饰语不可缺失,在添加重音以及添加情态动词的情形下强制修饰语可以缺失;在特定语境下,强制修饰语具备一定的语用交际功能,如劝告、建议、鼓励等。以上结果表明,中动句与被动句在语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归因于二者句法结构的差异与表达事物状态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英语句子倾向于多用名词,汉语则倾向于多用动词。由于英语中的名词优势,句子多呈现出静态,而汉语的动词优势往往使句子呈现动态。动词与名词使用频率不同是英汉句子动静态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英汉句子动静态的差异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身的结构特点,也体现了英汉民族认识与反映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