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中选择四个故事,分析她独特的女性叙事话语——仪式书写与旅行书写。对艾丽丝·门罗来说,仪式书写和旅行书写是赋予文本意义和阐发内涵的途径。她用仪式书写和旅行书写探讨了女性在现实中的主体地位、人生价值、现实存在以及自我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丰富了成长小说的内涵,拓展了女性叙事话语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梅娘小说的女性主题与自身体验有着密切关系;她对个体经验的自觉处理,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叙事意识;而她善于选择人物视角、引入人物独白话语来表达女性主题,又形成了独特的女性小说文体。  相似文献   

3.
小说《简爱》自19世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各国读者推崇。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女性。在她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的磨难和痛苦。当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总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不管她有如何的遭遇,不管她身处何方,她总是与这个不公的社会做斗争。她从未放弃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真爱。梅森伯莎,小说中的另一个女性,一个疯子。这个可怜的女人被无情的关在阴暗、肮脏的阁楼里,没有爱,没有自由。她通过极端的方式反抗这个残酷的世界,牙齿和尖刀都是她的工具,她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她们都是男性压迫的反抗者,又同时是男权主义的牺牲品,其命运归宿是一致的。她们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伯莎是潜意识里的简,她的行为反映了简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小说《简爱》自19世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各国读者推崇。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的女性。在她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的磨难和痛苦。当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总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不管她有如何的遭遇,不管她身处何方,她总是与这个不公的社会做斗争。她从未放弃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真爱。梅森伯莎,小说中的另一个女性,一个疯子。这个可怜的女人被无情的关在阴暗、肮脏的阁楼里,没有爱,没有自由。她通过极端的方式反抗这个残酷的世界,牙齿和尖刀都是她的工具,她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她们都是男性压迫的反抗者,又同时是男权主义的牺牲品,其命运归宿是一致的。她们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伯莎是潜意识里的简,她的行为反映了简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相似文献   

6.
乔丹·贝克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她阴暗卑下、善于欺骗,同时又自私、冷漠、不负责任。她的扭曲的灵魂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这个浮华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当时一部分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7.
《秀拉》是莫里森以小说为媒介进行的一场人生实验,旨在检验她心中的叛逆女性能否自由地生存和成长。秀拉僭越了男性的自由,走出了传统的女性空间,开始了自我追寻、自我发现的探索旅程。虽然她的追求是失败的,但她的离家远行、自我追寻、性的体验,甚至她极端个人主义式的彻底反叛,突破了传统女性成长小说的情节模式,标志着女性成长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陈玉霞是20世纪小说创作"女性话语"成员之一。她在描写社会变革、时代风云时,总从女性自我支点洞察社会,绘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科技女知识分子形象。她在揭示知识女性气质时,对女性生存的大环境,做耐人寻味的描绘。女性爱情追求和选择是陈玉霞的重要关注对象。她着力塑造集传统美德与现代风采于一身的新型女性形象,对女性命运进行反复咏唱、叠唱。  相似文献   

9.
费·维尔登(Fay Weldon)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享誉世界的英国当代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演绎了一部女性社会学历史,涉及女性心理、家庭和情感等主题。在5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她完成了约40部小说。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指向女性社会学的某个方面,从女性身材、怀孕生产过程到女性就业、犯罪、教育等各个方面。小说《最可怕的恐惧》(Worst Fears, 1996)中,维尔登构建了虚构女性文本社会模型,她从女性心理层面到女性行动层面,以超越常规,打破界限的方式,塑造了具有“否定之否定”辩证思想的女性形象,以维尔登式的创意写作方式警醒着当代女性。  相似文献   

10.
亦舒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她笔下的一系列女性身上。经济上的独立,使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具有自信、自尊、自立的现代风貌,然而传统的温柔多情,甘愿为爱情作牺牲的女性美德,仍是她们性格的主宰。在香港这个社会里,寻觅知音的理想难以实现,这一代不需再依赖男人的现代女性,仍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相似文献   

11.
马步升的长篇小说《青白盐》运用新历史主义叙事方式,把对土地、故乡、乡民原生态的描写和刻画同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情风俗的描绘,通地地道道、简练隽永的陇东乡土语言、还有作家自己对故乡、对乡民的深切同情和忧患,熔铸成一片凝练、质朴、幽默的长篇小说,表现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中庸宽和,坚韧飘逸,生生不息的精神,把小说艺术推向了极致。文章从地域环境下民族精神的反思、新历史主义的叙事方式、负载着深层文化意蕴的民歌俚曲和方言俗语的运用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2.
1929—2009年长篇小说《倪焕之》的接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视野:扛鼎之作、教育—革命小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现代人状态。由于接受的标尺不一,"扛鼎之作"仅成为文本时代性的一个表称尴尬地存在于《倪焕之》的接受视域中,是否具有这一特性至今悬而未决;"教育小说"则多着眼于文本所展示的教育内涵,不免偏离文学的审美轨道";革命小说"又将文本的审美意涵维系在革命的意义上且过于理念与主观;"教育—革命小说"时过境迁视野不再。顾彬的"现代人状态"视野将小说放入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语境中,从现代性的视域审视中国人在现代观念的冲击下产生的现代人状态,使《倪焕之》获得了全新的解读,为《倪焕之》的接受打开了新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农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世纪之初"底层写作"成了当代文坛的一个"热点".贾平凹的新作<高兴>以特有的人文关怀,运用写实的手法,对作为城市"边缘人"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和身份焦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开掘,关注他们生存的同时关照着他们的灵魂,在新世纪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斗》是作家红柯的一部另类的作品,作品采用了鲁迅《故事新编》式的写法,以另类的手法重新书写了三国历史。作品以新历史主义的观念,通过戏仿、调侃、颠覆的叙事策略给读者呈现了一幅不同于官方正史的历史画面,并描绘了生活在这一历史时空下的芸芸众生。小说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再现了三国历史,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重新关照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二月河对康雍乾三朝盛世的书写是极为独特的,将身体与三朝圣君的文韬武略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小说文本体现出新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刷新了读者阅读的视野,与当下文化有许多脉息呼应之处.近年来评价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文章虽然如雨后春笋,但很少有人关注二月河在小说中着意设置的生命压抑和身体狂欢这一重大命题,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削减了二月河创作成就的考量.二月河小说文本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既是对生命压抑的颠覆,更是文化多元背景下的一种写作策略.他对历史小说在契合市场规律和读者需求方面所做的审美探索,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学术空间,值得学界及时深入地去总结.  相似文献   

16.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旅美作家,《孽子》是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同性恋者和从事男妓行业的"青春鸟"们的故事。对于这个生活在黑暗角落里的特殊人群,白先勇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和怜悯,他没有过分地渲染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而是以热忱的笔触刻画了"青春鸟"们及其身边人的诚挚情愫。  相似文献   

17.
“五四”乡土小说作为“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载体 ,表现出鲜明的理性批判的文化精神。其对古老乡村群体存在方式的批判 ,关于反封建文学主题的探寻 ,关于女性命运的文化启蒙 ,以及对现代乡土文学作家在都市与乡间灵魂漂泊的文化观照 ,都有着独到的发现与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期以后,山东地区基层士人的生存方式因受到商品经济冲击、自身群体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显著改变。不同家庭出身、人生遭际、学养修为的基层士人应对生存的压力和考验做出了迥异的人生选择,从而使得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明清之际以山东地区为创作背景的长篇世情小说,小说中所勾画的大量基层士人的形象为深入了解当时山东地区基层士人的生存状态提供了较为生动、具体的文学史料。  相似文献   

19.
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张爱玲受不幸的自身经历、社会环境、战争因素、西方文化的影响,塑造了残忍、自私、冷酷、虚伪、变态的母亲群像,无情地解构了“母爱”的神话,展示了“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让人们感受到生存的艰难、困惑和无奈!  相似文献   

20.
“五四”乡土小说作为“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载体 ,表现出鲜明的理性批判的文化精神。其对古老乡村群体存在方式的批判 ,关于反封建文学主题的探寻 ,关于女性命运的文化启蒙 ,以及对现代乡土文学作家在都市与乡间灵魂漂泊的精神存在 ,都有独到的发现与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