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质疑,公众的“核态度”成为核电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文章从核能发电、核电站运行、核电属性、核电项目等多个角度开展公众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核电发展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态度,提出科普宣传、专题报道、现场体验与利益补偿等相结合,以共同提升公众对核电的理解和接受度,进而推动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内隐认知的方法,探讨了公众教育观念的内隐结构,并对1 131名公众的教育观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公众教育观念的内隐结构由教育方式、教育期望、教育态度、教育价值、教育认知和学习观共6个因子构成;(2)公众对教育的期望值高,并且对"教育方式"非常重视;(3)公众的职业性质、文化程度影响其教育观念: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公众在教育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4)公众的教育观念具有自利性,投射着对自己子女发展的愿望与价值偏好;(5)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对公众的教育观念进行"双向调控"。  相似文献   

3.
我国核电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核电最终目的在于减缓能源危机,保证能源安全,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然而在核能发电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核伦理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核电发展需要坚持决策参与、多方参与、信息公开和利益保障等伦理原则。由于我国核电发展相对较晚,公众参与途径尚未完善,因此,提升核电发展的公众认知度,保证核电规划的公共性和增强核电项目生命周期的公众参与程度是推动核电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回顾了客观知识与主观知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据此框架总结核电知识与核电态度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探讨青年大学生的核电知识水平及其对核电接受度的影响。本文认为,大学生的核电知识水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客观知识反映了大学生关于核电实际的知识储备,主观知识则是大学生对自身对于核电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关于核电的客观知识水平和主观知识水平均偏低,且二者的匹配度不高;获取核电知识主动性越高的大学生,其主观知识水平越高;提高大学生关于核电的客观知识水平和主观知识水平均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人类使用核电、我国发展核电和家乡建设核电站三个层面的核电接受度;大学生关于核电的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水平与他们对于人类使用核电、我国发展核电和家乡建设核电站三个层面的核电接受度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且客观知识水平与对于我国发展核电的接受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强于主观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2000—2021年发表的396篇核电公众沟通相关文献为基础,运用CiteSpace5.7R1软件,进行发文量统计、合作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词探测等分析,揭示出国内核电公众沟通研究主要聚焦核电政策宣贯与技术知识普及、核电公众沟通与接受机理两大主题,沟通重心由“核事故处置”向“核应急预防”转变,沟通思路由“单向宣传”向“双向互动”转变并朝“构建核安全共同体”迈进。同时发现,国内核电公众沟通研究仍属小众领域,与我国从核大国迈向核强国的现实需求不相称,亟待更多学者广泛参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研究系统性,提升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公众接受性是发展核电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获得公众的广泛理解和必要支持,是核电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近年来,世界和我国的核电邻避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影响到核电能源战略的布局实施,而公众沟通是化解核电邻避效应的重要工作。当前,我国核电公众沟通的重点在于:理性辩论针对核电的质疑;核能科普需要科学家走出象牙塔和公众走进核电厂;信息公开要掀开核科技的神秘面纱;在区分核电邻避效应中涉及的公众利益与公共利益差别的基础上,构建利益协调与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社会对公众的转基因认知缺乏总体的、较为客观的认识.本研究旨在对公众的转基因认知作总体考察和解读,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两种认知角度,同时探讨公众信息接触和媒体信任对公众认知的影响.基于5000余份全国性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公众转基因知识认知程度与其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但相关知识的缺乏明显;多数人支持转基因科研,但对技术运用表现出实用主义态度;转基因产品接受度体现创新扩散早期阶段特点;公众转基因"信息渠道接触指数"影响认知,而科普网站等专门的科普信息渠道未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媒体信任指数"影响认知,公众更信任政府官媒;公众信任科学家,但"信源信任指数"的影响未得到验证;公众的媒体信任对转基因态度的影响远强于转基因知识的影响,也说明非形式逻辑的认知角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此项研究探讨了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互动作用对核能接受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接受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低风险-高收益感知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最高,其次是高风险-高收益感知和低风险-低收益感知的公众,而高风险-低收益感知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最低。对于影响风险-收益感知的因素,公众参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对专家和政府的信任。信任和公众参与是通过风险-收益感知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公众的核电接受度。  相似文献   

9.
世界核电布局走向及对我国核电布局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福岛核电站外部自然事件的地震、海啸叠加超设计基准引起的7级核事故,提出了核电布局、选址对核电站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世界核电分布的地区、国家、堆型、发电的现状,揭示了未来核电发展布局的走向;阐明了核电站布局、选址的八大原则;重点探讨了世界各国滨海与滨河(沿海与内陆)核电站布局,并以法国实例介绍了法国内陆核电站布局状况;最后,深入探讨了我国核电站布局,认为,沿海、东部是我国核电布局的重点,我国建成、在建的45座核电机组均布局在沿海,为滨海电站,东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均可建滨河、滨湖核电站;中部崛起急需核电,是我国内陆核电站的重点,是我国核电大国、核电强国的标志;西部重点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而核电、火电作为基本负荷电源,支撑上述清洁能源的发展,有几个省市需要独立发展核电.  相似文献   

10.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能源供应缺口将高达20亿吨标煤左右,大规模发展核能是弥补这一缺口的途径之一。核能是清洁、安全的能源,核废料处置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核电在我国也具有经济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的核能发展,建议实施下列政策:明确核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采取符合国际核电发展趋势的核电技术发展路线,加快核电的国产化,以科研为基础增强自主化能力,并及早关注公众可接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南岳,古名祝融峰,其得名当与祝融部落南迁有关;衡山,《南岳志》云:“以其星宿当翼、轸,度应玑衡,故为名。”南岳,为四岳、五岳之一,得名当在春秋之际。南岳,历属衡山县。民国之后归属多变。共和国成立后政区随衡山归属而累改,终置南岳区,属衡阳市。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经济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经济系统,其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涉及的指标众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一种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个生产或非生产部门(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评价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将DEA理论运用于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系统的分析,利用产出导向的BCC模型衡量可变规模报酬下各区县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并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发展效率的建议。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有效性整体较差,仅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双桥区、潼南县、璧山县7个区县相对有效,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全市劳动投入冗余现象较为突出,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表现出明显的产出不足特征。  相似文献   

13.
核电厂数字化人机界面改变了主控室操纵员的认知负荷,对核电厂的安全产生影响。文章在认知负荷理论和眼动追踪技术的基础上,利用SGE、GTE、注视点个数和注视时长等四项眼动指标构建了基于眼动数据的核电厂数字化主控室操纵员认知负荷量化模型。在DCS模拟机上对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束后被试者填写NASA—TLX量表,并计算和收集所需要的眼动数据。对量表得分Pn和四项眼动指标的乘积M进行相关性分析,对量化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对Pn和M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模型指数,并计算Pn与计算值P之间的误差,验证了量化模型的准确性。基于眼动数据的核电厂操纵员认知负荷量化模型的提出,为眼动指标应用于核电厂安全领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的准确度,针对其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模型。选用项目施工因素、进度因素、费用控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4个因素作为一级指标,项目质量等13个因素作为二级指标,构建评判要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同时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要素权重,最后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等级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性等级为一般级别风险,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方法可为科学评价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提供一种新思路,为类似项目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应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意义上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衡阳城市文化建设中,衡阳定位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在"三个打造和三个提升"上狠下功夫,即打造"宜居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物质文化水平,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打造"生态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精神文化品位,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打造"和谐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制度文化内涵,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是每个衡阳人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旋即以新都洛阳为中心规划京畿,设司州进行管理。司州地位高于其他地方行政单位,因此在人事任命上具有独特之处,与皇帝血脉相连的宗室成员于其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以治京城的司州牧、河南尹、洛阳令及藩屏北部的河内太守为例,司州牧几为宗室所垄断,后几项职位也有近三成归属宗室。朝廷特别重视候选宗室的学识、才能和品性等综合素养。洛阳司州各级长官的这种选授特点充分表明朝廷对京畿事务的高度重视,也是北魏后期统治集团利益关系及王朝宗室政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7.
内陆核电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适应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要求,是能源战略的选择方向。虽然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世界核电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核电发展不能因之却步。从世界核电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需要来看,内陆核电发展是一种趋势:世界内陆核电已占50%以上;核电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内陆中部崛起战略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结构优化。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将开启我国内陆核电序幕,并将推动我国核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核电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核技术在能源和非动力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核产业的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文章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分类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核电产业的五个关键问题:核电产业的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影响要素、产业集群和制约因素等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目前核电产业理论研究上呈现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核电产业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核电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日本核事故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核安全,依托技术的发展,我国未来核电安全发展呈现:技术标准化、操作简约化;核裂变向快堆、核聚变方向发展;核电机组可运输性和小型化;核电技术应用宽泛化等特征。核电发展方向明确,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