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全面、和谐的新农村。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题中之意。现阶段我国农村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还面临宗族观念残留、科技意识不强、愚昧消费迷信思想依然严重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道德建设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道德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教育引导、激励凝聚、疏导沟通的价值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一个良好伦理秩序和道德氛围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道德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道德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发展的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思想保证,无论对于整个农村还是就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而言,道德建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道德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必然性要求展开论述,以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文化为依据,阐释道德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要促使乡风文明,必须提高农民的精神境界,培养农村良好的道德与信仰。为此,要重视普及和提高农村教育,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监督职能,正确处理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亿,其中,农村未成年人超过三分之二。”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本文从农村未成年人结构复杂化、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村教育事业面临诸多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分析了农村法治建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应该从发展农村经济,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完善农村法治运行机制,强化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方面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道德建设之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职业道德素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加强和改进农村道德建设可谓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农村”需要“新道德”,新型农民更需要新型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我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健康进步的,总的趋势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在矛盾和曲折中不断适应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对存在的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消极、落后现象,也不容回避和轻视。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因此,要坚决扭转实际工作中忽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现象;要明确重点,旗帜鲜明地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与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建立健全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需要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继承和弘扬农村的传统美德;三是建设农村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开展官风、民风、家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秘书道德体系旨在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社会主义秘书道德体系由社会主义秘书道德观念体系、道德规范体系、运作机制体系和道德评价体系等四个子系统组成。本文在立足我国国情、总结秘书实务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6+1"的社会主义秘书道德规范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应建立与之配套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徐州农村教育目前的现状,找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有效对策,是新农村与新徐州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对策,让农村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农民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真正把建设和谐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民道德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婚事畸形消费高增长的现象却愈演愈烈。这种畸形消费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成为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也违背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宗旨。对此我们应当给予关注,加以引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产生,尤其是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农民权益、组织建设、农村治安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机制缺失、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和农民素质、创新稳定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文章首先从农民现状及存在问题、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住问题、新型农民培养的对策和途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仍需要进一步从总体上加以研究和解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 ,道德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该文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认为道德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二者并行不悖 ,在肯定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同时 ,分析了新形势下道德观念变化发展的趋势 ,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留守儿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命进程。因此,大力加强乡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其文化道德素养,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民主、文化、法制等取得了一些惊人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相当落后,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本文结合近几年提出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从解释新型农民的内涵、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新型农民的培育不相适应等方面入手,来探讨新型农民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要内容。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注重民主法制意识的树立,注重制度体系的创新。培育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新时期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这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依据。同时,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农村经济的新要求,赋予农村经济新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凸现了以县域为单位而不是以乡村为单位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由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诸因素叠加的影响,临河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利因素。而如何尽快缩小差距,使临河地区的经济发展赶上内蒙古自治区的步伐,积极响应十六大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是当前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