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根据战国楚令尹的有关史料,辨艰析难,对这一时期楚国令尹的序列作初步探研.以下的考述,将按当时楚令尹任职的先后,以次进行.公孙宁字子国.平王之孙,令尹子西之子.其任令尹始于惠王十一年(前478),《左传·哀公十七年》有明确交待.次年,他因"败巴师于?",以军功受封析君,其时已接近春秋之尾.观  相似文献   

2.
令尹子文,春秋前期楚国政治家。(?)姓斗氏,名榖於菟,一作榖於檡(见《汉书·序传》)。若敖之孙,伯比之子。他至迟生于武王三十五年前,卒年或在成王之末。成王八年代子元为令尹,成王三十五年让位于司马子玉(即成得臣)。二十八年中,传其曾“三仕”、“三已”令尹(见《论语·公冶长》、《国语·楚语下》等)。但除让位于子玉之外,其他已无可考稽,故其为政的时间只能概定于成王八年至三十五年。在此期间,他活跃于楚国的政坛,蜚声一时;但也曾因举用子玉一事而受到某  相似文献   

3.
楚怀王为太子时,屈原曾经当过他的老师.楚国历来就有太子师傅之类的官职.春秋时,楚成王之太予商臣,得其师潘崇之谋,弑父自立(《左传·文公元年》),楚庄王又使大夫士亹为太子箴之傅(《国语·楚上》),楚平王亦使伍奢、费无极为太子建之师(《左传·昭公十九年》).屈原之任太子师傅,虽不见于记载,却是一桩班班可考的事实.其证据有三:  相似文献   

4.
《汉书·地理志》丹扬郡丹阳县下,班固自注以为熊绎所封,郦道元《水经注》已驳其非:“寻吴楚悠隔,蓝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同样是班固,关于楚国发祥之地另有一说,值得探讨。《汉书·叙传》自称:“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后世“有子曰固,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其辞曰:……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楚令尹序列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的序列,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可以脉通当时楚令尹上下承继的线路,以帮助掌握楚国历史发展的线索;可以订正一些长期流传的谬说,将真假令尹区分出来,以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可以辨明一些历来模糊不清的重要人物的事迹和重要事件的真象,以填补楚史研究的某些空白。一、《左传》中所见之楚令尹序列这里,我们先根据《左传》的有关记载,将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按其在位先后,列成一表,作为以下开展讨论的基础。对某些不够清楚的地方,则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一、楚国异族人的来源春秋时期,楚国吞并了数十个小“国”。这些被灭国的君民,大部分成了楚国人,在楚国的异族人中,以这类人为最多。熊绎被封于丹阳,尚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昭公十二年》)的艰难时期,国力微弱,无力灭他国。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他一度扩张,伐庸、杨粤、鄂,封三子于“江上楚蛮之地”(《史记·楚世家》),此时楚国的异族人一定不少了。时隔不久,由于周王室的威胁,楚人暂时停止了扩张(同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内外蓬勃地掀起了一股研究楚国历史与文化的热潮,一系列富有新意的科研成果陆续出版问世,湖北大学历史系宋公文副教授新著的《楚史新探》就是其中很引人注目的一本.这部专著对楚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令尹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对令尹名称的历史渊源,令尹人数、序列以及令尹的选拔、权能、特点  相似文献   

8.
楚史二三题     
众所周知,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强大国家,所谓“楚国之强,大地计众,中分天下”(《淮南子·兵略训》)。它存在的时间很长,从“殷之时尝为侯伯”(《史记·楚世家》)开始,到战国末年最后结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活跃于当时历史舞台上的强大国家,前后也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楚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着深远的影响,洪亮吉作过一篇《春秋时楚国人文最盛论》,他在列举楚国出过许多政治人才(包括当时在他国的百里奚,伍子胥,范蠡等。《左传》上说是“楚有材”,“楚材实多”)之后指出:“文彩风流,楚  相似文献   

9.
楚都丹阳地望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阳是古代楚国初兴之地。据《世本》(见《左传》桓公二年孔颖达《正义》引)及《史记·楚世家》所记,早在商周之标,楚鬻熊已居丹阳,并服属于周文王;到西周初年,成王时,鬻熊的后人熊绎始受封为楚子,仍居丹阳。下至春秋初年迁郢为止, “丹阳”作为楚国早期都城名称,前后共达三百余年。因此,搞清楚丹阳地望,对于探索楚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进而研究楚国的历史发展和楚文化的传播,是必要的入手之处。  相似文献   

10.
楚令尹浅说     
春秋战国间,社会巨变,反映在官制上,便是列国不一,名目纷繁,正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说:“自周衰,官失而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作为南方大国的楚,又带有其特殊性,许多官名不见于其他诸侯国,令尹是最显著的一例。令尹一名的由来,据《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疏:“楚臣令尹为长……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这是一种流行的解释。据《说文》:“令,发号也”;“尹,治也……握事者也”。故令尹的字义  相似文献   

11.
一——屈原非楚之同姓,屈氏楚之大姓而已。《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正义》引王逸说:“楚王始都,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检王逸《离骚章句》“……是时(楚武王)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屈原列传》只说屈原为楚之同姓,但没有提供其它的资料,既然司马迁说屈原为楚之同姓,王逸也就敷衍出屈原为楚王族后裔,看得出他是根据《左传》推理的。《左传》记楚事始于楚武王,屈瑕是楚武王的开疆大臣,但《左传》没有记述屈瑕系楚武王之子。显然,王逸所谓屈姓始于屈瑕,只限于楚国及屈原系屈瑕之后的推论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晖 《人文杂志》2012,(3):115-124
新出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7册《吴命》所记内容系楚国伐陈而吴军救陈的两君使臣对话与吴君使臣向周天子的告功之辞.其事迹亦见于《左传》哀公十年.楚竹书《吴命》所述时间是公元前485年,亦即鲁哀公十年、吴王夫差十一年.此年楚国因陈国亲附吴国而出兵伐陈,吴国则出师相救.但吴军为了北上讨齐争霸,对抗楚援陈采取了高姿态的和解议案并撤离了陈国,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3.
楚国的“莫敖”之官与“屈氏”之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敖”一名,始见于《左传》桓公十年。杜预《左传集解》注:“莫敖,楚官名。”杜氏此解,古今史家大多从之,无甚异议。但略检楚史,却又令人对这一官名感到疑而难明。所疑者一,楚贵族统治者中,称“敖”者甚多,除莫敖之外,还有若敖、霄敖、堵敖、郏敖、訾敖、(艹为)敖、阎敖等。诸敖之间,显然关系甚密,但它们或为国君之称,或为楚王未得王谥之号,或为氏族之名,皆非官名,为何独有莫敖成为官名? 所疑者二,楚国官名虽多异于中原诸  相似文献   

14.
《左传》文公十六年伐楚的戎人,长期以来,被认为在楚国西部.据《左传》记载:"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麋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杜注:"戎,山夷也.大林、阳丘、訾枝,皆楚邑."对于这支戎人的所在,未曾言及.到了孔颖达作疏,事情似乎有所明朗.他说:"四夷之名,随方定称,则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其当处立名,则各从方号.……故楚西亦有戎.戎是山间之民,夷为四方总号,故云山夷也."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关于戎在楚西的最早陈述.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楚国的庶人有国人与野人之分:国人中既有庶人,也有君子,野人则全是庶人,国人主要是楚族人,野人则通常是异族人。这样以族的同异来区别人的国野,与诸夏的情况是相似的。楚人灭国之多,拓土之广,远在诸夏之上。从“若敖、蚡冒至于武、文”的“土不过同”,到成王时的“地千里”和平王时的“土数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史记·楚世家》),疆域扩展的速度异乎寻常。楚王常以所灭之国为县,而以公子王孙为县公。楚人所灭之国的公室,大抵被迁至楚国的后院,如“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 (《左传·昭公十三年》);其余的贵族,也或多或少失去了往昔的势位;至于庶人,则一般不离其故土。由此,楚国庶人所占的人口比例无疑大于同时的诸夏之国庶人所占的人口比例,而楚国庶人中野人所占的人口  相似文献   

16.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庄王的著名令尹。但孙叔敖是哪里人,迄今诸说互歧,悬疑千年。袁纯富在《孙叔敖籍贯小考》,(《江汉论坛》1981年第6期)中,对孙叔敖的籍贯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孙叔敖为楚郢人的结论,但其论述仍有不够完全之嫌,且目前仍有一些著述认为孙叔敖是河南期恩人。如黄德馨的《楚国史活》仍持“隐居期思”和“期思之鄙人”说。因此,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澄清是非,  相似文献   

17.
屈原诞生之时(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楚宣王十七年,秦孝公九年),秦国已进行变法三年,到屈原四岁之时,秦国商勒又开始第二次变法,进一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行改革.秦国的强大对少年时代屈原的思想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的.这不仅由于秦国实行变法而很快强大起来,还因为秦国的强大直接威胁到楚国的安全,甚至可以说,商秧变法使楚国由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南方江汉流域国家一下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史记·楚世家》楚宣王三十年: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崩,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周室贵族王子朝曾有宠于景王,趁机利用"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与猛争立.未几,猛卒,敬王?即位.两派混战五年之久,至公元前515年,晋国举师入周,王子朝被逐,"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是时,楚平王卒,昭王即位(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二十六年),纳王子朝入居十年.楚因周室之乱而得周之典籍,楚国君臣由此得到一个学习周礼的大好机会.观射父,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主要活动时期正逢其事,有机会透彻了解周室典籍.《国语·楚语下》载:"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宝也几何矣?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王孙圉称颂观射父  相似文献   

19.
楚范氏有二:一为范山之后,族属、世系皆未详;一为范无宇,申氏之别,出于霄敖熊坎之孙、武王熊通之子文王熊赀,春秋时期世系为:申无宇→申亥;文氏为熊氏之别,出于霄敖熊坎之孙、武王熊通之子文王熊赀,春秋时期世系为:文无畏→文犀……文种;申叔氏为熊氏之别,出于申公叔侯,春秋时期世系为:申公叔侯……申叔时→申叔跪→申叔豫……申叔展……申叔仪;可见,文氏、申叔氏、范无宇之范氏三族,皆为楚公族;范山之范氏虽族属未详,然其可别族为氏且仕为大夫者,必为贵族。按《左传》义例,文氏与范无宇之范氏二族皆可称之为"文族"。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范山、申无宇、申亥、文无畏、申叔时、申叔展,范山属楚贵族作家群体,文无畏、申叔时、申叔展、申无宇、申亥五子皆可称之为楚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20.
安丰塘,原名期思陂,亦名芍陂。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座落在安徽寿县境内。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八十余年,仍有灌溉之利,实在难能可贵。相传这一工程的创建人是春秋楚国的孙叔敖。 一、孙叔敖其人。《左传》宣公十一年载:“令尹(艹为)艾猎城沂。注:艾猎,孙叔敖也。”宣公十二年载:“(艹为)敖为宰。注:药敖,孙叔敖也。”《荀子·非相篇》说:“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吕氏春秋·不苟论》说:孙叔敖是沈尹茎的好友。“荆王欲以(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