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波 《职业》2012,(12):139
良好的班主任工作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所必需的,更是维持学校秩序、提升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而职高学校班主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就情感教育这一创新教育模式在职高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职业技术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决定》无疑给徘徊不前而渐趋低谷的职业学校教育吹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给职业高中带来了新的生机,职高学生参加高考也名正言顺地走上了“阳关大道”。但至今仍有许多人对职高学生参加高职考抱有各种顾虑和想法,甚至…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绿洲—学生是种子,智慧多元,人格丰富:学校是土壤,养分均衡,环境和谐;科学精神是阳光,催生万物,活力无限;人文是雨露,滋养生命,润物无声。跨入新世纪,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教育改革波澜壮阔,“绿色教育”应运而生。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就是对这一潮流的响应。提倡绿色教育、人文关怀,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奏响了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绿色教育的旋律,教育改革的潮流正在绿向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4.
当今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现如今学校教育的水平、学校教育的公平性、校内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等问题,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假期"必修课"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力图在冲突理论的视角下具体探讨校内教育与校外辅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魏新红 《职业》2020,(8):101-102
新型学徒制最大的特点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这种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北仑职高向蓝钻美发招生30名企业员工作为新型学徒制学员,注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按照企业所需量身定制课程,建立校企双师育人的培养机制,学员修满规定的学分就能拿到“职业资格证”和“北仑职高毕业证”。实施三年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让企业员工圆继续学习梦,使企业员工素质有了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6.
安全教育是各高校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假期安全教育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假期对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开创社会、家长、学校三方联合的局面,为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柯友军 《职业》2011,(6):70-7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挂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呈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曾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心理、个生、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问题学生”历来是教育第一线的棘手问题 ,教育难度相当大 ,因而不仅成为困扰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难题 ,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大难题。正确认识和有效地教育好“问题学生” ,无论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对“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的基本认识(一)制订教育对策的依据首先对教育目的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是制定教育对策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它决定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并且制约着具体教育措施和教育行为。不明确教育目的 ,任何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都将是盲目的。1.制订“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灵芝  吴家宏 《职业》2013,(17):4-6
汇集11个地市、90所中等职业学校、1000件创新作品,2013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成果展融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小发明成果展和特色专业成果展为一体,流光溢彩,“明星”云集。近年来,依托创新创业教育战略机遇,浙江省与中等职业学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达到了7722个,职教集团数量达到了120个,平均用于每个中职生的设备投入为6000元,“两创”教育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11,(30):186-F0004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原名慈溪市城镇职高),创办于1986年,是集慈溪职高、慈溪中专、宁波立信会计学校三块牌子于一体,一套班子办学、一种管理模式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学校是宁波市机电专业特色学校、浙江省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被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新加坡政府在“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理念的指导下,推出了促进学校多样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政策。本文第一部分回顾了1997年以来推出的教育政策,强调了这一系列改革如何体现出新加坡教育系统中营销导向的突出特点。第二部分论述如何通过“专长项目计划”这一全国性举措来实现教育的市场化。笔者认为,学校应该首先明确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然后再按照能力的不同开发“产品”。  相似文献   

12.
王玉松 《现代妇女》2014,(7):187-187
当前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受重视,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虽受学生欢迎,但不受领导重视,成为“鸡肋”,因此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陈玉英 《职业》2011,(6):113-113
胡适曾说:“每个人都是流氓和绅士的结合体。”对班主任,尤其是职高班主任来说,每个学生都是“魔鬼”和“天使”的结合体:你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们就会变成魔鬼: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们就会成为天使。在刚步入职高的时候,小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学习上漫不经心,上课基本是吃东西、睡觉、聊天三件大事:日常生活中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14.
俞红敏 《职业》2013,(20):129-130
主体性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在德育学科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使课堂成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阵地,突破教材、学科、学校的界限,提高开放性,在大环境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姜玉芝 《职业》2008,(7):64-65
技工教育就是服务就业的教育。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育人,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适应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专业设置市场化,人才培养需求化。学校通过狠抓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和“单位需求信息适时传递”,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文章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固然受到杜威的影响,但两者又有质的差异。生活教育理论不是对杜威学说的简单沿袭,而是陶行知批判地吸收、借鉴,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式的平均主义,教师“流动”也需要权衡成本和收益。当下。教育均衡更应该着眼于机会的均衡。政府部门应该在鼓励重点学校、优质学校继续发展的同时,将投入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加强“补短板”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国民之本。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作为直接与教育相关的学校来说,更是被寄予了许多希望。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形象、恰切地道出学校形象塑造的真谛。随着教育的发展、生源的短缺,越来越多的学校面临着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此时良好的学校形象就成为有效的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谊 《职业》2016,(9):116-118
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自我认知等心理状况影响着学生就业后的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校+企+家”三方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合作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三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相延君 《职业》2011,(23):173-173
在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中,特别是技工学校,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和谐统一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使学校教育成为一个“因材施教的柔性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