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鼓歌的心理调适功能的探讨更注重研究文化事象和模式的主体———人,以及活跃于其中的生命的生活过程,更愿意转向生生不已的现实人生,使它在现代社会中充满活力,其心理调适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族丧歌和巴人土家丧歌的起源、演化和发展都受到原始宗教、民间信仰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汉族丧歌在西汉时由于官方的介入,纳入了仪礼的范畴,因而进入上层社会,由于大量的文人参与,致使产生了很大变化;巴人土家族由于长期信仰民间巫术、白虎崇拜习俗而使土家丧歌变化较慢,相对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土家"跳丧"文化本源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丧"又称"打丧鼓"、"跳撒尔嗬",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土家"跳丧"与巴楚文化、与土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与土家族先祖巴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舞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认识和分析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文化传承载体跳丧习俗 ,寻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向新文化转化的内在机制 ,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 ,并注入时代精神的因子 ,增强其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如丧手机     
《北方人》2008,(6)
那天目睹了一位"80后"白领的状态,她脸色发白,失魂落魄,慌乱不堪,痛不欲生……哎呀,莫非是她父母出了什么问题吧?后来才明白,她是把手机弄丢了!等她飞速地补购到一个新款手机,抓在手里又是通话又是发短信以后,只见  相似文献   

6.
土家歌舞     
土家族历来被称之为“歌舞之乡”。 在土家族地区,从4000多年前的古代巴人 到今天的土家族人,创造了灿烂而丰硕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而其中最为世 界所瞩目的则属土家歌舞。土家人一生下 来似乎就是歌舞的能手。他们个个能歌善  相似文献   

7.
明代文官匿丧与诈丧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匿丧、诈丧是丁忧制度衍生出的机会主义,主要存在于低级文官中。这些文官通过匿丧行为,规避丁忧制度带来的经济、政治、身体等方面损失或不便;而诈丧则是利用丁忧制度提供的丧假和复职等权利,逃避职事,蒙混选官。为保障丁忧制度的存在,明朝制定了相关的行政、法律制度,有效地打击了匿丧、诈丧等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 土家族地区的地名,有的不能用汉字写出,有的即使能用汉字写出,却不能望文生义的妄加解释,只能用土家语进行诠注.准确地理解土家地名对深入研究土家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怎样解释才比较合理呢?我认为至少要注意三点.  相似文献   

9.
丧制是鬼魂崇拜的重要形式。远古时期,人类在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下,开始对人类自身的死亡现象给予严重关注,并根据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人们对鬼魂阴间生活的幻想对死者的尸体作出处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套固定的礼仪和制度。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一套繁复而严格的丧制礼仪,如据《仪礼·士丧礼》记载先秦时期有关士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丧葬习惯。这些丧葬习惯各式各样,充分反映了各个民族自身的特点,反映了各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国少数民族的丧俗,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土葬、火葬、水葬、风葬、天葬、野葬、塔葬等几类形式;并在每一个大的形式下又有其具体的内容,或者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恩施女儿会已不只是本地土家男女青年寻找意中人的地方;也是恩施与外界相互交流,寻找"意中人"的一个好机会现在对于土家青年康康来说,每年的女儿会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在康康和他的妻子玲玲看来,恩施市硒都广场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因为4年前,也是在硒都广场,从小玩到大后来又分开的他们再次见面了,也就是这次偶遇促成了他们的姻缘。农历七月十二,是一年一度恩施土  相似文献   

12.
“跳丧”是鄂西土家族著名的民间舞蹈,也是鄂西清江流域古老的丧俗之一。它在悼念死者的灵堂前举行,通过一人击鼓指挥,众人跳舞的朴素表演,表现出土家族古代生产劳动状况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该舞蹈古朴典雅,节奏明快,步伐严谨,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通过这种欢快的跳丧歌舞  相似文献   

13.
土家月半节     
陈孝荣 《老友》2008,(12):21-22
"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驾"。这俗谚说的就是鄂西土家月半节。在我们鄂西土家地区,月半节是最大的节日,比过年还要隆重。而且月半节的时间很长,从农历的七月初  相似文献   

14.
论鄂西土家族"跳丧舞"丧俗的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鄂西土家族"跳丧舞"丧俗如此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时下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然而从整合角度来探讨其功能的却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已有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跳丧舞"丧俗对土家人个体精神的整合,"跳丧舞"丧俗对土家人社区或族群的整合,"跳丧舞"丧俗对土家民族文化的整合这三个方面,对其整合功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湖南龙山里耶近年发现的大量秦简,对土家语语源进行探讨。在土家语语源“巴人说”和“江西说”之间,笔者基于近三年来对大量土家语村寨的调查,认为土家语是由大量江西迁来者带来的母语。  相似文献   

16.
17.
土家撒叶嗬     
我的家乡鄂西长阳是文化名县,谈长阳文化离不开一个叫资丘的地方。我就出生在资丘镇一个叫子良园的村子里。从记事的时候起。我就是泡在土家文化中长大的。在土家文化中,最让人自豪的怕是要数“土家跳丧舞”了。  相似文献   

18.
土家地区的土地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湘、鄂西特委领导民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苏区的土地革命运动是随着武装斗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逐步建立而广泛开展起来的。1.湘鄂边区在土地革命前,绝大部分土地为地主豪绅所占有,勤于耕种的各族农民没有或很少有土地。以永顺、龙山、桑植、大庸等县为例,将近2/3的土地和山林为只占全部人口不到1/10的地主富农所占有,桑植的“八大诸侯”,是当地有名的土豪劣绅;永顺塔卧有9000亩田地属瞿、田、丁几家所有;桑植、永顺边境的官坝,有2/3的田和大部分山林被一家大恶霸占有。广大劳苦农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异采纷呈,美不胜收。各民族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因而他们的风俗必然有某些共性。交往愈频繁,联系愈密切,他们在风俗上的共性就愈多。不同民族在风俗上的共性的来由,不全是单向的扩散或传播,也还有双向的交融和变异。尽管有这些共性,各民族风俗的个性仍占主导地位。一个民族内部的状况却相反,在不同支系和不同地域之间,风俗难免有某些个性,然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共性。  相似文献   

20.
土家学,从诞生之年算起,连头带尾,有半个世纪了。1950年夏季之际,中央访问团在湘西时,当地有几位知识分子反映他们是“土家”,既不同于汉族,也不同于苗族。对此,中央访问团作了简要的记录,可是碍难表态,缘由在于土家这个民族已经被外界淡忘,事出意外,令人将信将疑。中央访问团回北京后,把所有资料(调查报告和访谈记录等等)都移交给政务院民政事务委员会的政法司,中南、西南两个访问团的资料装了满满一个立柜。我在政法司工作时,通读了这些资料,见到过有关“土家”的记录。当时,由于实证的匮乏,主管部门还没有把土家的民族识别问题摆到议事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